「百納祈福」拼布藝術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結合在地的人力、社區資源,利用迪化街布商頭家們捐贈的庫存布料為活動 材料,將於2月27日下午1:00在台北市迪化街永樂大樓廣場舉辦「迪化布藝嘉年華」活動,希望發揮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觀念,透過遊戲、自由創作的方式,凝 聚社區共識及激發居民自動自發積極參與的精神。
主辦單位婦女新知協會將要揭開一幅大型拼布裝置藝術外,永樂大樓內,也將有「納福袋」DIY及迪化街查某人的衣衫展覽,展出清末民初迪化街新娘禮服的華麗風情。
在廣場上則有「古蹟尋寶」及「招搖過市」踩街活動,參與者可以利用該會提供的布自由創作出各種自己喜歡的造型;亦可穿著輔仁大學織品系師生縫製的踩街服裝,在活動當天展現出來。
活動當天,現場也提供彩妝的材料,供您裝扮,也會有化妝師協助您裝扮臉的部份,另外,您也可利用手邊的資源或樂器,創作出屬於自我團體風格的節奏或音樂,在踩街遊行進時,展現美麗、有趣的風姿。
遊行將沿著迪化街周圍林立的布市街道為主,一路遊行回到永樂大樓廣場,全體再以十分鐘百花齊放的演出,為當天的遊行劃上精采的句點。
其中活動之一「百納興隆」拼布裝置藝術,事前需要一群志工加入手縫「百納祈福」拼布的行列,全程參與的專案工作人員李玫紀錄了她的觀察,以及活動幕後的點滴甘苦,看到一群女人為了完成拼布作品,相濡以沬,共同成長。
「百納祈福」拼布藝術/李玫
活動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百納祈福」拼布了。
當初的構想是希望透過共同創作,以手縫完成一面大型拼布,懸掛於九層樓高的永樂大樓樓面,展示四天。透過不斷的討論、模擬,我們發現要克服的問題不少。
充滿實驗精神的裝置藝術
經過估計,這面長17公尺、寬9公尺的大型裝置拼布,重量約在350公斤,要如何能安全地吊掛上去,就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挑戰;相對帶來的「重量」問題也要解決,還要考慮四天下來可能面臨的氣候變數(下雨增加重量、刮風破壞)等種種限制。
由於國內尚未有人進行如此大型的拼布藝術作品,所以也沒有可供參考的範本操作,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可以說是一件充滿實驗精神的裝置藝術品。指導老師 楊文如與布有很深的相處,憑著她對布的認識,並蒐集相關圖片資料,不厭其煩的一次次與工作人員溝通、討論,最後才訂出了幾個原則性的大方向。
拼布主體為「百納祈福」四字,以白色為底,外加邊框。邊框四角原希望是以迪化街的街景做為點綴,因圖片不易尋找,後來改以今年的生肖「兔子」作為裝 飾,也正好與主題輝映,呈現律動喜氣的感覺。同時為了顧慮不同人縫工的粗細,作品的底部會襯上白紗布,完成品也會罩上粗網的白紗,避免因風吹起了泡泡,產 生破洞而功虧一簣;就連「百納祈福」四字的字體,也因當初設計者的勘亭流字有日本味道而引起討論,每一個細節都研究再三,不敢馬虎。這除了是協會第一次深 入當地社區所舉辦的大型活動,大家更希望藉此鬆動原本封閉保守的民風,讓民眾看到社區的美好,產生強烈的關心與參與感。
迪化街太太羨慕參與的學員
這對協會來說是一次新的嘗試,對社區居民而言也是,透過媒體發布消息,廿幾位民眾加入了這次的拼布工作。在實際縫紉之前,指導的楊老師及助教清純設計 了幾個課程,讓這些學員能逐漸進入情況。透過自我介紹,發現這些婦女學員,有的是全職的家庭主婦,有的原就是本會義工投入參與;也有是自己的社區近日要成 立發展協會,想要吸取經驗;當中甚至還有本身就是教拼布的老師!有一個學員的介紹很有意思,她自認為是因為名字「絹絹」二字與布有緣分,喜歡拿針線做一些 東西,所以對任何與布有關的事物都很感興趣。
在接受報名時,我們發現一個現象,拼布的成員幾乎都是非當地民眾,這與我們當初的想法有很大的差距,難道是在地的迪化街居民的關心反而會少?這個疑問 在聽完個別介紹後,從楊老師的說明裡得到答案。她提到,迪化街的太太們因為做生意的關係,無法來上課,她們很羨慕你們(拼布學員)有如此福氣,可以參加這 樣的活動,體會不同的生活經驗。
這些學員來自不同的環境背景,素質也不整齊,還有推著娃娃車,或是帶著孩子一同上課,氣氛難免顯得吵雜,但是大家都很認真的想要學習。一開始,楊老師 做了拼布的簡單介紹,下一堂課,立即有幾位學員帶來自己聽課後所做的拼布作品。楊老師看了非常感動,也很肯定這些學員的努力及擁有的無窮潛力!
拼布技巧首重感覺
為了讓所有的學員都能在這次的拼布過程中,得到學習和樂趣,楊老師不強調正統拼布的「幾公分縫公分」的技術面,而是以遊戲的心情來創作。她認為「拼布」是一項藝術品,不是工藝品,好壞在於有沒有用心,把自己的「感覺」放上去,有了自己的味道,東西自然就會很美。
「感覺」二字是相當主觀的概念,要能找出大家共同認識的感覺,這個找尋過程就花了三堂課的時間。為了刺激大家對感覺的思考,並能欣賞不同布的美麗,楊 老師找了許多書籍圖片,並以自己最熟悉的被單布舉例說明。她以紅色的被單布為例,說明即使是紅色,也是有許多的配色方法。拼布的創作,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 「設計」部分,尤其「顏色」是決定構圖的重要關鍵,所以楊老師希望大家先說出對「百納祈福」的感覺,再據以發揮,決定配色及使用的布花。
整個討論的過程意見非常分歧,由於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的決定,難免影響士氣,有人為了打破凍結的空氣,打趣的說:「大家要努力點,花那麼多時間來這裡, 千萬不能丟臉,做不出成績,是會給人家笑的。」於是有其他學員提出「邊做邊修正」的折衷構想。楊老師以經驗告訴大家這是很冒險的,因為所募得的布很雜,又 無法挑選,這種先做了再說的方式,在顏色的呈現上,可能會有頭重腳輕的情況發生。她評估大家僅有每個禮拜二早上二個鐘頭的短短時間可以完成,即使分割帶回 去個別加工,在時間的壓力下,實在也沒有失敗的機會。
這種完全開放的討論方式,對許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當中有更多的人其實是希望能直接給答案,好趕緊進入針縫的工作。楊老師和清純當然看出了大家的情 緒。楊老師自己一向是以遊玩的心態來做拼布,所以並不希望因為自己的涉入而限制了大家的思考,最好是能透過相互的討論對話,一起動手來創造,達到真正的共 同參與——不因程度差等的每一個人參與。
過程中的成長比完成拼布更重要
顯然的,這樣的討論也充滿了實驗精神,雖然未能達成大家認識的共同感覺,但至少實踐了每個人充分表達的參與過程。楊老師最後不得不做一些妥協,先畫出設計小圖,再讓學員看圖找布,進入拼布的實際工作。
能真正拿起針線開始做東西,每個人的臉上又現出了光彩,在倉庫間裡來回穿梭,尋找符合花色的布,並開始分配每個人帶回去的分割圖形及布材。為了能趕上 下禮拜上課時交出成績,分配完後,大家便忙不迭的相約時間地點,或電話聯繫請假學員,希望能另外找出一個共同的時間及場地。
隔了三天,「百納祈福」的「祈」字已經拼好出現在協會的舞蹈教室裡。將拼布帶來的學員說,他們是約在一個同學的家裡,大家一邊吃著主人準備好的紅豆 湯,一邊輕鬆聊天,很快就完成拼布工作。當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學員們發現帶回來的布料與楊老師設計的小圖顏色有所出入,正覺傷腦筋時,有一位學陶藝的 同學很俐落地從布料中重新挑選配色,解決了問題。楊老師看著拼好的「祈」字,不斷開心的讚美:「真是太漂亮了!」學員聽到稱許,還很不好意思的表示,其實 她都沒有出什麼力,全是大家的功勞。
看到學員自主性的強烈動機,給了工作人員很大的鼓舞。我們深深感覺過程中的動員、交流、成長,遠比完成了一面拼布更加重要。當大家欣賞「百納祈福」拼 布的同時,希望也能感受到這些學員所付出的真誠。「百納祈福」能不能成為迪化街另一個新的慶典、新的傳統,我們是如此期待著!
欲知活動詳情,請撥電話:2558-0133№聯絡人:萬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