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小學生校園親密行為
by 雅雯、意雪
看到媒體們大幅度地報導兩名小學生在校園親密行為,並以相當有效率地檢討相關法律責任的事情,不禁讓人開始擔心成年人在面對未成年人情慾時,所暴露的種種問題。
在這個事件的同時,也有一則國中女生懷孕,女方家屬要求男方結婚以示負責,否則將以刑事責任相繩。對照小學生女方家屬震怒,欲提出民刑事訴訟的舉動,兩者表面上雖然不同,但是,同樣是出於一種粗糙,表面,缺乏立於當事者立場考量的作法。
此話怎講?就小學生事件來講,當事件發生後,該去關心的是未成年人在事件中有無受到傷害,而性行為的發生不當然必定是傷害的來源。基於保護的立場,我 們認為未成年人的智慮未週,給予某種的限制,這是給未成年人的保護,同時也是加重成年人的責任。但這不代表未成年人的決定是無意義的,是該被視而不見的。
然而,從事件發生後,成年人的反應卻顯現一個現象,漠視未成年人主體性的問題,為了滿足社會對性、對未成年人的錯誤期待,同時也為了讓自己的責任有更輕易的行使方式,利用婚姻、利用法律,將責任輕易地轉嫁到對方行為人及家庭身上。
這樣的模式,我認為完全是出自成年人的便宜行事,在這中間,未曾考慮過未成年人的心態與需求。在成年人利用充沛的資源與權力,要求未成年人屈從的同 時,未考慮到未成年人實際的想法與需求,進而將未成年人的真實感受扭轉為成年人自以為是的認知,這樣一個扭曲人格的造成,是未成年人行為所造成的,還是因 為成年人逃脫責任便宜行事所造成的?
對這個事件中的兩個主角而言,事實上並無所謂加害人與受害人的問題,但是,由於他們的年齡,整個成人的社會卻擅自將他們定位為加害人、受害人,甚至性 侵害事件,將成人的律法原封不動地套在他們身上。這樣是有大問題的。「犯了大錯」的想法硬灌在他們頭上,我相信絕對和他們的認知不同,但是,小孩是缺乏力 量的,為了讓風暴平息,一般人會選擇屈從成人的想法,但是,與內在認知的衝突,如何解決,是否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扭曲,對這些成人而言,他們關心嗎?這樣的 手法,如同成人世界貼標籤的行為模式,連成人有時候都難以坦然面對,更何況是小孩、青少年!
至於法律的問題,當輿論急忙地將六法翻開,單純地就當事人的行為,對號入座的同時,為何沒有一點自覺,如果法律只要如此機械性地操作,何需司法人員,只要電腦來做就好了。我認為,律法竟如此粗糙的被利用,以及輿論不當的反應,都是造成小孩傷害的來源。
我認為,父母親在面對對「性」及「性事件」新聞產生興趣的孩子時,應該以開放式的討論來取代絕口不談或是權威式的禁止.討論時應先了解孩子對這件事的 看法,不要有過多的假定(例如,假定他們一定是持某某態度),然後再引導孩子去思考,發生性行為的對象,應考慮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做這件事情的後果為何. 即使父母心裏已經認定這件事的錯誤性,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你所反對的是什麼.與其讓孩子心裏存有許多疑問或是好奇,不如讓他暢所欲言,有機會問你或跟你討論 一些他真正的感覺,如此一來,才能讓孩子對性或是此類型的新聞事件有正確的態度與認識。
最後,我希望強調的是,大家在看待這些事情的時候,請不要擅自用成人社會貼標籤的惡習,對待這些未年人。而在此事件中,需要加強兩性教育的恐怕不只那兩位小學生,而是廣大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