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想米,好好吃飯

by 網氏

根據研究,台灣平均一人一年米食消費量約48公斤,比鄰近的日本人58公斤,韓國的72公斤明顯為低;而台灣人每人一年麵粉消費量已達36公斤,所需要的小麥大多是100%仰賴進口。我們觀看韓劇,早餐吃飯家家戶戶如此,但台灣人早餐吃米飯的比例卻不到10%。在現今米麵雙主食的結構下,遇上2007年以來國際糧價持續大漲,造成台灣物價節節齊漲,糧食生產與自主的問題遂成為近年來社會熱烈討論的議題。

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自1984年推動休耕政策,補助措施以降低對基層農業的衝擊,但這項休耕補貼政策,不僅讓良田荒廢,根據媒體報導,近卅年來,休耕土地面積成長35倍,被領走的休耕補助高達1300多億元。「認地不認人」的台灣休耕補貼制度,不僅讓良田荒廢,制度更是一大漏洞,結果讓沒耕種意願的大戶,一年坐領數百萬元,形同變相補助「養地」(見 管地不管人 休耕補助肥了誰)。

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農事體驗學插秧。主婦聯盟合作社提供

不僅休耕政策有違社會公平正義,農政單位也不思改革,喪失穩定在地農業經濟的契機,以致台灣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從消費集結運動出發的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積極倡議國產優先的共同購買運動策略,進行農民教育及無基改農區立牌遊說,結合其他非營利組織及學界,推動台灣成為「無基改島」;同時與農友、農會簽訂雜糧與本土小麥契作,提高本土農作的自給率外,開始召喚消費者思考,這一代傳承自老祖宗的米食智慧,我們又要傳遞下一代何種吃飯態度與行動。

想要天天想米、好好吃飯,多元食譜即應運而生。本期網氏,由芳蓉、孟瑩、嘉慧、韻雅這群女人發想出一人簡單吃、親子同樂吃、全家溫暖吃以及換個方式吃等多樣食譜,色香味俱全要挑動妳/你的味蕾;雅雲家有個按照傳統節慶掌廚的阿嬤,幾個特殊節日,家中女性都要通力合作,包括媳婦、女兒和孫女都要一齊出動,這些傳統節慶必備的米食,例如:冬至搓湯圓、農曆年的年糕、清明祭祖的草仔粿、端午的粽子、七月半普渡的粽子,再再令我們緬懷老祖宗留傳下來的生活智慧;最後雅雲還要與妳/你分享主婦的餐桌行動,農糧自給戰豆報告;2012年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自發籌組「南台灣非基改戰豆小組」,企畫書中寫著「非基改戰豆小組將反對基因改造直到世界末日為止」,有趣吧!一起分享主婦們的故事。

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