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布幕之後:初探前台籍慰安婦的充權歷程

by 康淑華

1992年,日本眾議院前議員伊東秀子女士於日本防衛廳研究所圖書館找到三通電報史料,證實臺灣曾有婦女被送到日本前線軍隊做慰安婦,為此,本會隨即成立申訴專線進行訪查工作,陸續確認前臺籍慰安婦(本會暱稱為「阿嬤」)身分者共計58位。同年8月14日,阿嬤們躲藏在黑色布幕後,首度為自己的遭遇發聲,向媒體揭露隱藏半世紀的秘密,痛苦、羞愧、及擔憂交織在內心,這也代表的是這件事背後的家庭及社會壓力,以及暴力倖存者如何吞下了這些壓力來看待自己(見 前台籍慰安婦服務背景說明)。

民國81年2月成立慰安婦申訴專線,同年8月14日首度召開控訴記者會。婦援會提供

這二十年來,這些年長的阿嬤逐一走出布幕之後,坦然面對社會,為自己及其他姊姊勇敢發聲。雖然要求日本官方的道歉及賠償始終未有結果,但她們在此歷程中所展現的能量,卻對於反性別暴力運動帶來許多啟發。本會有幸陪伴這群阿嬤二十多年,見證了暴力倖存者的行動與充權歷程,以下試圖從本會的工作取向,包括「倖存者的創傷療癒」、「家庭支持系統的逐步建構」,以及「倖存者的社會參與」來一探前台籍慰安婦的充權脈絡。

倖存者的創傷療癒

創傷療癒是本會與前台籍慰安婦的工作重點,也是不同於其他受害國家工作模式的最大特色之處。從1996 年開始,我們開始辦理「身心治療工作坊」,成為阿嬤彼此連結及建立友誼最大的媒介,歷時長達16年。前台籍慰安婦的生命創傷並無法透過工作坊而完全療癒,但她們透過此工作坊而獲得支持及力量去面對過去的傷痛。工作坊的發展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1996至2006年間,慰安婦議題剛揭露,工作焦點在於慰安婦創傷經驗的整理與療癒,包括創傷治療、談話治療、藝術治療、瑜伽治療、戲劇治療等。讓阿嬷有正向的能量,看待慰安婦過往,停止責備自己,進而肯定、接納自己。2007年起,隨著阿嬤們步入八九十歲的高齡,參與團體的人數越見凋零,面對身體的病痛、友伴們的一一離開,討論議題延伸至死亡、生命歷程的回顧與收穫,以及欣賞自己的勇氣與力量,並鼓勵嘗試新的事物,如:攝影治療工作坊,阿嬤從被記錄的角色轉為主動的生命詮釋者。2012年7月,工作坊因為成員凋零而劃下句點,然而這段歷程,強化了本會做為阿嬤長期社會支持系統的角色,也締造我們與阿嬤們深固的友誼。

在工作坊中,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說謝謝,療癒過去的傷痛。婦援會提供
在工作坊中,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說謝謝,療癒過去的傷痛。婦援會提供

家庭支持系統的逐步建構

我們早期的工作焦點,著重於阿嬤個人及求償運動上;晚近,我們逐漸將關懷範疇擴大至阿嬤與其家人,藉由鼓勵阿嬤邀請家人一起參與工作坊活動,讓家屬更加瞭解阿嬤與慰安婦及本會的關係;家人的支持,也讓阿嬤更自在地參與慰安婦對日求償運動。有一位阿嬤的女兒,原本並不支持阿嬤參與慰安婦運動,覺得這是一件對家庭羞恥的事,但後來參與了工作坊,認識到母親身為慰安婦過往所經歷的處境與艱辛,在母親過世後,她接受了我們的邀請,主動表示要參與運動為母親發聲。

倖存者的社會參與

對這群年長的阿嬤而言,別有意義的一件事,是因為在晚年參與了慰安婦對日求償運動,而所展開的社會參與及所獲得的社會支持。阿嬷與其他國家的倖存者交流,並與本會及各國運動者一起出席國際會議,到日本的高中及大專校園對年輕學子講述生命經歷,並在國內參與許多的抗議行動。這個過程帶給阿嬷的感受及衝擊,對於她們從創傷中走出,有著一定的比重。台灣第一位公開露面的大桃阿嬤就是因為參與國際會議,受到韓國阿嬤的鼓舞,決定站出,以真實面目面對世人 :「錯的是日本政府,不是我們,為何我們要覺得丟臉?」鼓勵了更多的台灣阿嬤可以走出,勇敢控訴。2000年東京大審是全世界第一次國際性民間戰犯法庭,臺灣民間組了龐大的代表團參與,阿嬷在此過程接納了自己,讓自己進入國際受害者的集體行動中,成為國際社會的行動者。另一位最高齡的秀妹阿嬤,也因為社會參與,從原本的不敢發言,到能夠在校園宣導中侃侃而談,工作員及支持者見證了阿嬤的改變。

2007年東京大審,各國阿嬤及相關支援團體皆到場聲援勇敢控訴的台灣阿嬤!婦援會提供
2007年東京大審,各國阿嬤及相關支援團體皆到場聲援勇敢控訴的台灣阿嬤!婦援會提供

原本一直不願公開的90歲蓮花阿嬤,去年受到鼓舞決定公開身份,她曾經如此分享:「我過去一直擔心我的那些朋友若知道我的過去,不知會如何看我,但這幾年看到你們對我的關心及努力,我覺得,我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讓年輕人知道,教育我們的下一代….」阿嬤開始願意在一些場合分享她的故事 。

從本會陪伴前台籍慰安婦的二十年歷程,我們得到了許多價值與啟示:第一:暴力倖存者的復原需要時間,這個歷程,不僅靠倖存者的個人努力,還有賴家庭及社會的長期支持,才能讓這條復原之路不再漫長。第二:當暴力倖存者得到足夠的支持,不論是來自自我還是外界,她們有潛力展現出充沛的能量成為生命的勇者,為自己發聲。第三:透過前台籍慰安婦的經驗,我們期待可以去反思目前整體社會對於性別暴力倖存者的陪伴及支持是否足夠?資源的放置是否正確?目前的國家政策及服務是否足以去支持更多的倖存者為自己發聲?

秀妹阿嬤(圖中)參與國際行動為自己和姊妹爭取正義,左為韓國阿嬤,右為荷蘭阿嬤。婦援會提供
秀妹阿嬤(圖中)參與國際行動為自己和姊妹爭取正義,左為韓國阿嬤,右為荷蘭阿嬤。婦援會提供

《蘆葦之歌》與《堅強的理由》

探究前台籍慰安婦的充權脈絡,彷彿再次見證了阿嬤們的改變,然而阿嬤的遭遇、苦難及生命故事,不該隨著時間遞嬗而被模糊、淡忘,甚至走出歷史的扉頁。2010年,我們邀請詩人曾淑美、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吳秀菁助理教授加入我們的行列,透過筆墨描繪阿嬤們的故事、攝影機捕捉阿嬤們的身影,紀錄下阿嬤晚年的生命,讓我們看見除了憤怒與淚水外,阿嬤們如何用生命的智慧,選擇與過去的傷痛和好,不再為它所禁錮。在流轉的膠捲中,我們不僅保存了阿嬤們的一顰一笑,更多的是她們生命堅韌的力量,刻畫下她們成為生命勇者的過程。

2012年底,獻給前台籍慰安婦阿嬤們的紀念專書《堅強的理由》付梓出版;歷時2年多,全台奔波拍攝的紀錄片作品《蘆葦之歌》,也將於今年9月28日正式舉辦首映。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我們不捨地面對阿嬤的一一過世,但也感恩可以為阿嬤留下最後的身影。邀請關心阿嬤的朋友們,一起於9月28日欣賞此部紀錄片的全球首映,一起以行動支持阿嬤,集結你我的力量,呼喚歷史正義。

也期待透過這群暴力倖存者的生命見證,鼓勵許多遭受挑戰與挫折的朋友走出生命的幽谷。如果阿嬤遭受到這樣的困境都可以活出生命的精彩,妳/你一定也能做得到!

(作者為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相關新聞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