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永遠的父母

by 宋家慧

「單親」還是「雙親」?

曾經有個孩子問我:「為什麼爸爸媽媽離婚後,我就是『單親』兒童?明明他們都還活著啊!」這真是充滿現實與無奈的問題。在孩子的經驗中,離婚結束的,不只父母間的夫妻關係,還有親子間的關係與感情;而後者卻常令孩子感到無辜、憤怒以及沮喪。兒福聯盟2013年的調查中,四成五的離婚家長表示,自從離婚後,從此未讓孩子與另一方接觸。這意味著,台灣很多家庭離婚後,父母一方的角色與責任便從此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有句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這個斷絕關係就像是硬生生地將肉割掉,對於孩子及父母雙方而言,都是個創傷。

讓孩子感受父母雙方不間斷的愛即是子女最佳利益。Photo by gabi menashe

離婚結束的是夫妻關係,卻切不斷親情,如果父母雙方持續穩定地負起保護教養責任,並且相互尊重與合作,這樣孩子知道他有兩個家,兩個都很愛他的家,那就是子女的最大利益。

離婚後如何合作擔任父母?

合作父母的第一步,就是要認可對方也是孩子的爸/媽。

大部分婚姻解組、抉擇離婚的過程,充滿痛苦、懷疑、憤怒、怨懟或是悲傷的情緒,有些父母因為過去不好的相處經驗,不願自己與孩子再度受傷,而選擇讓孩子與對方保持距離。但是,失去一方的關心,可能會讓孩子經歷被拋棄的感受,或是處於忠誠的矛盾。透過與不同住的父/母親接觸,保持規律、持續、可預期以及開放的探視,有助於孩子在家庭變動中,感受到父母不變的愛。

通常父母雙方關係的緊張程度,也會影響到親子互動氣氛以及孩子的心理發展。有些家人會在孩子面前提及對方的缺失,甚至出現貶抑的語言,孩子對於大人的情緒很敏感,夾在相互敵對的父母之間,內心是焦慮不安且複雜的,包含對於罵人者的憤怒以及被罵者的心疼與生氣。如果父母可以開放、坦然地讓孩子跟對方互動、相處,在孩子的事務上保持對話或合作,孩子自然能夠相信並且感受到父母放棄的只是一段婚姻,並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愛。

如果父母因為過去的經驗,雙方信任感極低,在開放探視的過程需要有人協助,可以運用陪同會面交往服務,讓社工在過渡期,陪伴探視父母與孩子的接觸。如果是家庭暴力的案件,可向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尋求這項服務。

關注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在穩定的環境中成長

離婚後的生活以及經濟壓力相對較為沉重,有些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更忙於工作,陪伴時間減少,並且需要減少一般生活外的開銷,例如:才藝學習、休閒活動等。這時候父母雙方相互支援照顧時間,以及分攤孩子的教育與生活開銷便顯得很重要。

也有的父母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為了拉攏孩子或是對孩子的內疚,離婚後反而過度縱容孩子,像是聖誕老人般的滿足孩子所有的物質需求,並且不願意擔起需要黑臉的教導角色,這對孩子而言,也失去了可以穩定其行為的力量。

孩子的基本需求,就是需要父母擔負起保護、教導及養育的責任,這樣的需求若能夠不因父母分開而有影響,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會降到最低。

找到適當的溝通方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勢必有許多事件考驗父母的溝通能力。離婚的家庭可以準備一本孩子生活事件的聯絡簿,協助雙方了解孩子的狀況,並做好交接。聯絡簿中可以記載正面的事項,如:孩子近期好的表現或是正在努力學習的事項;也可記載需要彼此留意的孩子狀況,像是關於孩子生病服藥、課業及人際交往狀況,或是不良行為等。

父母盡可能直接透過電話,或是簡訊、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對方溝通,不要透過孩子傳話。若發現與對方的溝通容易流於情緒性的回應,可先以文字的方式進行溝通,發出訊息前先看過一次,或是請友人幫忙過濾情緒性的回應。如果雙方願意,也可使用商談服務,協助調整溝通。

以下繪本提供給父母參考,透過故事更瞭解孩子面對父母離婚的需要與心情

兒童福利聯盟也出版了下列手冊,僅需附上回郵信封與郵資,就可以索取。兩本合寄,回郵10元。

  1. 當孩子永遠的父母~離婚親職資源手冊(回郵10元)
  2. 如何讓孩子知道我們離婚了?(回郵7元)

(作者為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主任)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