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球「涼」下來! ─「全球暖化」該提出的行動方案

by 溫炳原

前言:繼2006的「氣候變遷」,今年(2007)地球日主題進一步訂為「緊急氣候保護行動」( Urgent Climate Action),意謂著地球暖化危及大自然生物生存已迫在眉睫。隨著愈來愈多的研究報告出爐,多指陳二氧化碳不斷排放、溫室效應若持續,專家預測,將造成乾旱、洪水與海平面上升等問題,也可能引發跨國間的戰亂衝突。以下為台灣綠黨中執委溫炳原為台灣社會提出的行動策略。

2397

地球暖化是當前全世界最重視、攸關人類生存之環境、經濟與社會的三合一議題。經過聯合國環境署與世界氣象學組織長期研究與學術分析的結果,科學家目前已經證實了「全球暖化確實為人類活動所導致」的重要結論,而國際社會更已體認到「現在不做,將來代價會更高」,面對全球暖化這股無法迴避的生死挑戰,台灣該提出什麼樣的行動方案,也逐漸成為各級政府及全體人民之間,必須共同探討並責無旁貸的義務與努力了。

首先在政府施政的層次上,台灣應該如何搶救發燒的地球呢?

靠「衝CO2拼經濟」的發展模式是導致地球發燒的主因,換句話說,當政府驚覺到地球生病的同時,不僅意味著環保政策的不足,同時更代表了經濟政策上必須改變的事實,而這一點對台灣更為重要,因為我們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對地球暖化的貢獻,是全球成長值的二倍速度,人均年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

也因此,無論是不是京都議定書簽約國,在政府政策上,台灣一定要對溫室氣體採取總量管制及減量的措施,並調整目前激化全球暖化之高耗能、高污染及高耗水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對抗暖化的全球趨勢而言,產業與環保衝突的關鍵在於產業政策的調整,而非環保規範的鬆綁,台灣更應該強化政府經建部門推動低碳產業發展的政策能力,同時藉CO2減量的策略,以價格政策與數量政策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一方面充分反映環境成本;另一方面則限制高CO2排放量產業的產能,讓廠商及早因應CO2減量的投資風險,根本解決產業與環保所引發的短期開發與長期發展的利益衝突。

其次在個人行動的層次上,我們又可以如何讓地球涼下來呢?

暖化的「危機意識」與「行動力」是個人層次上讓地球涼下來最關鍵的因素。事實上,全球許多公民早已深植內心並身體力行,比如在能源直接消費的選擇上,儘管傳統上一直受制於價格考量,但為擺脫對石油依賴做準備,連在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有環境意識的消費者還是自願並優先選擇綠色能源,使得購買綠色電力不僅是一項消費偏好,甚至引發民眾寫信到電力公司,要求並鼓勵其生產綠色電力的訴求與行動風潮。

其次在個人日常的家庭生活上,由於產生CO2的來源主要於用電、用水及垃圾,也因此動手做好家裡的節約能源,也會產生讓地球涼下來的效果。諸如拔掉電器插頭、選擇高效能燈具;加裝馬桶省水開關、節水蓮蓬頭;做好垃圾分類等。另外在交通運輸上,只要減少汽車消耗一公升的汽油,就可以減少2公升以上的CO2排放量,也因此無論是多搭大眾運輸工具,或讓腳踏車變成交通工具,都是力行CO2減量、友善地球的實踐行動。

最後,當「京都議定書」已逐漸成為國際社會對抗地球暖化的法律約束時,先進國家不可能容忍台灣社會在 CO2排放量的數倍「貢獻」,與其被動地擔心隨時可能出現的減量要求與貿易制裁,台灣實在有必要從政治、經濟上更積極地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低碳社會發展方案,而如何將此議題搬上政經舞台呢?除了每一位公民都應當自我省思對於環境的責任,在日常生活就做到節約能源、避免浪費、減少消費、多騎單車,少開汽車,或搭乘大眾運輸、使用綠色產品等,並且在選舉時刻,投票給真正關懷環境與永續正義的政黨及候選人,如此,台灣才有可能脫離被聯合國IPCC報告列為氣候變遷高危險群的危急處境。

(作者為台灣綠黨中央執行委員)

延伸閱讀:

相關網站: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