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戶廚餘/社區/共同購買/有機農戶 的有機結合

by 主婦聯盟

古有明訓:萬『物』應歸田,『物』是什麼,是指所有的農產廢棄物。在農業社會裡,讓農產廢棄物回歸農田,並不困難,也是土壤獲得有機質的主要來源,這種作法更是許多土地經過數千年耕作,仍能持續保有生產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現在都市化社會裡,『物』是什麼?『物』是垃圾,夾雜著各種有毒的、惡臭的、不易分解的、令人厭惡的廢棄物,人人但求早早送出家門,但是垃圾掩埋場、焚化爐可千萬別設在我家旁邊。都市化生活,使農產廢棄物無法回歸農田,辛勞的農友們只好採用大量化學肥料,於是供應給都市人吃的農產品,其健康品質低落(市售的蔬菜常是低養分、高硝酸鹽含量,且農藥殘留之機會大);而都市人也漸漸被垃圾所包圍,垃圾大戰此起彼落。「都市人」真的夠幸福嗎?真的活得夠尊嚴嗎?若能將垃圾加以分類,尋找各種回收的可能性,尤其是將垃圾中廚餘部分分離出來製作堆肥,其意義是深遠而重大。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於今年6月發起『廚餘做堆肥』的計畫,計畫的內容包括:

1.由義工在數十個社區宣導並徵求願意加入的社區和家庭,最後擇定12個社區,共293 戶。義工教導家庭主婦如何收集廚餘並暫作貯放,待回收日才送至社區回收點(每週一次)。

2.安排清運人員於每週二巡迴到各社區回收廚餘並運送至堆肥場。

3.商請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在其苗圃旁邊,設立一個小型堆肥場。該堆肥場除容納293 戶之廚餘外,並收集該中心的全園落葉、枯枝、刈草等,一併做堆肥。

經過了半年風雨無阻地每週收集,直至目前可以看到以下的成果:

一.民眾接受度比預期好。

本計畫中,要求參加的家庭將廚餘分別收集且暫時貯放於家中多日。開始時,確實有一些家庭成員相當疑慮,然而經義工由垃圾問題帶入,並宣導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結果發現家庭配合的情況相當好。此經驗告訴我們,民眾經過詳實的宣導,使其明白垃圾問題的嚴重性,那麼一些有關垃圾處理的政令必較能被接受。

二.配合「垃圾費隨袋徵收」效果更佳。

本計畫開始時中山區五常社區區正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試辦,參加的家庭將廚餘收集於堆肥桶中,將可回收的垃圾(如紙類、玻璃、塑膠類等)收集至回收點。他們發現,真正需要丟出家門的垃圾一週常集不滿兩個袋子,又無發臭之虞,垃圾那需要每天丟?「垃圾費隨袋徵收」絕對是合理且應行的政策,若能配合廚餘另外收集,讓民眾真正體會可確實節省社會成本和自己的花費(垃圾減量因垃圾袋之支出減少),利人利己,有何不可為?那麼進一步可規畫不需每日清運垃圾,節省人力,並使回收效率大幅提昇。

只可惜五常社區的「垃圾費隨袋徵收」試辦,在市議會的權利拉踞中被攔腰截斷,來不及好好檢證其成效就夭折,令人痛心。

三.在社區普設小型堆肥場兼具社會教育意義。

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是一個兼具遊憩與教育的社教機構,面積達9.3公頃,遊客多,垃圾產生量大,每年需清運之垃圾達300~400公噸以上,其中落葉、刈草等約佔1/3以上,若能將落葉收集之後供作堆肥,可達垃圾減量、資源回收之效,深具社會宣導之意義。主婦聯盟與該中心商議後,共同在其苗圃旁設立一簡單的小型堆肥場,將廚餘與落葉混合製作堆肥,再適當的使用堆肥菌及高效能小型翻堆機,使堆肥製作順利,且無臭味產生,不影響園區內遊客的遊興,並為該園增加一個”宣導堆肥”的示範教育場所。

由於此堆肥場之順利運作,我們相信未來應可在城鄉交會處普設小型的堆肥場,使廚餘垃圾處理之工作由各社區自行合理地部分承擔,垃圾問題也可因而減少。

四.製成優質有機堆肥,供民眾綠化種菜可用。

廚餘作堆肥並不是僅消極地處理垃圾,更積極地要作成優質可用的土壤介質,所以也必須有農業專家的參與,並作出令民眾愛用的有機肥。

目前腐熟的堆肥已開始提供綠化,譬如兒童育樂中心將其用於園內育苗及花圃;北市大理國小等幾所小學也在校園內用來種植蔬菜,效果都很不錯。

五.進一步可望促進城(家戶廚餘堆肥)、鄉(有機農戶)的有機結合

臺灣土壤普遍欠缺有機質,而有機耕作首重改良土壤。有了肥沃的土壤方能孕育茁壯的作物,且病蟲危害的情形才能大幅降低,而市售的有機肥料價昂、品質不一,且需長距離運輸。面對主婦聯盟共同購買的有機農友們,我們雖然很希望他們大量使用優質的堆肥,以保障高品質的有機蔬菜(指根群佳,植株之礦物養分、糖份、維生素含量均高且硝酸鹽含量低)之生產,但是總因成本過高而無法強力要求。所以如果都市的家庭願意協助將廚餘製成優質的堆肥(分類作得正確即可),在我們取菜的同時,將堆肥送回到農家,則可以某種程度將取自土地的肥份送回土壤,並降低農友的生產成本。

本計畫進行至今共半年,已初步達成上述一至四的成果,下一步驟將再檢討改進收集作業方式,並增加參與的家戶數,同時開始規畫「送堆肥到農家」。我們有信心可以創造出一個很不同的城鄉結合的管道。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