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孩子有其他選擇嗎?

by Amy

日前新聞報導,在大學兼課的考試院長關中機要祕書桂宏誠指出「現在的大學生,連佛腳都不想抱」!教授在考前一周主動公布考題,還附上答案資料,結果仍有許多學生不及格、被當,還有學生以電腦中毒、課本沒帶等理由要求補考,有人感嘆:「現在年輕人怎麼了!」(見 關中機要:大學生連佛腳都不抱 考前洩題照被當 學生稱白目 學生簽約.睡過頭 提擇期補考)我不禁想問,從小學到大學,除了紙筆式的評量,我們提供學生多少選擇?

以下我所說的三個故事,看似彼此不相干,卻令我們不禁思考,強調培養孩子競爭力的台灣教育,究竟具備了何種能力?

Photo by rutlo
Photo by rutlo

故事一:小菱(化名)就讀台北某私立明星小學四年級,準備期末考時,有一道數學練習題解不出來,問了隔座的雨婷(化名),雨婷回答她:「我補了習才會的,我為什麼要教妳?我教會妳,妳不是就贏過我了嗎?」雨婷的回應深深刺痛小菱的內心。當初爸媽因為聽說這所小學的讀書風氣好,運氣好抽籤入學,沒想到所謂的學習風氣卻是分數至上將學生分等級,只有學業成績好的學生才不會被老師、同學排擠,同學之間發展一種潛規則,小圈圈的形成竟是依排名、家勢壁壘分明。

故事二:誠隆(化名)從小學到八年級,總是班上排名第一,爸媽和親友莫不以他的優異表現為傲。上了國中,為了保持第一,他到補習班補全科,凡學校要考的,他全都補。最近學校要期末考了,同學相互猜題,幫對方複習,有一名同學問了「拿破崙是哪裡人」?誠隆說「沒聽過這個名字」,反覆思索疑惑,從小學到國中的教科書,自己漏背了哪一頁……

故事三:宛琳(化名)在家中排行老二,從小成績頂呱呱,是父母的希望所在。如今就讀國立大學法律系二年級,最近大二課程結束,媽媽急著催促她為司法官考試要準備選擇補習班了,宛琳內心卻極力抗拒,她最大的心願是出國教老外中文,卻因學測分數高,在家人的勸導下,捨中文系,讀了自己無興趣的法律系,如今卻又在爸媽的期許下,被逼著要去考司法官,只因為「生活、收入都安穩」,頂著第一名學府的光環,宛琳很痛苦!

台灣教改改了10多年,分數至上、文憑優先、升學主義的觀念難以撼動!為了躋身世界百大,國家教育資源五年五百億過於集中少數國立大學,導致焦慮的家長拼了命也要想盡辦法,讓孩子從小學具備競爭力努力拼上台、清、交,可是這種競爭力卻是喪失同學間的友誼、缺乏相互合作學習、課本沒教的就不會、不敢逐夢等等許多複雜因素堆疊而成。看著小菱、誠隆和宛琳的求學歷程講求分數至上的環境,當我們感嘆「連佛腳都不想抱的大學生們」時,大人們想過嗎,有多少失去學習樂趣、不愛唸書、想學得一技之長進而投入職場的孩子,因升學導向的教育政策被迫上大學,她/他們有多少自主選擇的空間?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