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不孤單

by 楊佳羚

之前回台灣,和以前的同學見面,她說:「我的產後憂鬱都來自和孩子獨自在家,無法出門的日子。」我們社會上許多不利有小孩的家庭走出家門的狀況,使許多照顧孩子的人,得長時間和孩子在家孤軍奮鬥,而造成身心壓力,也不利孩子的成長發展。與此不同的,瑞典社會強調:沒有人應該獨力在家照顧孩子。

讓育兒父母走得出來的友善環境

在瑞典,由於有480天的有給親職假,讓爸媽能在孩子滿七歲或上小學一年級之前,彈性請領親職補助金;再加上市政府有責任提供所有滿一歲小孩的托育,所以,普遍而言,瑞典爸媽都會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請領親職假,在家照顧小孩。

可放置單車、嬰兒車與行李的火車車廂。Photo by 楊佳羚
可放置單車、嬰兒車與行李的火車車廂。Photo by 楊佳羚

對於在家照顧小孩的父母,之前文章提過的父母團體,讓爸媽可以帶著嬰兒共同散步、野餐、聚會,因此,在瑞典的咖啡店前,不時可以看到停放多台嬰兒車的情景,而店裡也常有微波爐的設備,讓育兒爸媽能夠準備寶寶的食物。

這和我帶著七個月大的孩子回台的經驗十分不同:我曾揹著孩子到一家下午茶店,想和以前教過的學生們碰面,卻被店員阻擋,原因是「妳帶著小孩,會吵到其他客人」。雖然我還是爭取進入店裡,卻覺得這樣的不友善氣氛會讓有小孩的人感到無處可去:我懷中的孩子安靜的像隻貓,如何能預設她一定會吵到別人?我在瑞典的經驗是,如果孩子從小就被帶著到各種場合,學習合宜的舉止,並不會如台灣的店家所擔心的,會影響別的客人用餐。

然而,在台灣不但缺乏對於有小孩家庭的友善氣氛,我也看到許多硬體設施的不足:例如,一般餐廳少有提供小孩的用餐坐椅、沒有尿布枱或親子廁所;如果要將客人來源分層,也缺乏普及的家庭餐廳或親子餐廳;而道路處處是障礙,讓推著嬰兒車的人寸步難行;更別說到有多少父母被訓練要一手抱一個、另一手牽一個、

無障礙自然步道方便家長、幼兒接觸大自然。Photo by 楊佳羚
無障礙自然步道方便家長、幼兒接觸大自然。Photo by 楊佳羚

肩上除了沈重的育兒包再外加一個折疊式嬰兒車,還要在這樣的狀況下追公車!無怪乎我的朋友自從有了小孩,就很難帶著孩子出門,如果一群朋友帶著小孩要聚會,大概只能到旅館開房間,才能滿足哺乳、換尿布等需求。

社區的友善育兒環境

在我的孩子一歲前,我們能搭乘可讓嬰兒車上車的無障礙公車,到達瑞典國家公園或自然保留區,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在社區中,除了道路讓嬰兒車通行無礙、店家也提供友善空間外,還有讓孩子可以親近動物、假日還有手工藝活動的農場咖啡,由於農場咖啡得到隆德市政府的文化活動補助,我們只需負擔手工點心及有機咖啡的成本價,所有活動完全免費,讓孩子體驗做羊毛氈、電燒畫、刻馬鈴薯印章、做風箏、打鐵等活動。

而社區中的「開放幼兒園」,更是不需註冊、不用花費,每天從九點開到四點的好地方,提供社區保母或照顧小孩的人到那裡玩遊戲、畫畫、做活動,而每天早上與下午固定的唱歌時間更是大家的最愛,讓我和孩子學會了許多瑞典兒歌,也因此讓我這樣在瑞典的外籍人士,在孩子入學後不會產生任何隔閡。而唱歌後的咖啡時間則讓照顧小孩的保母、父母或阿公阿嬤,有機

農場咖啡的自助區。photo by 楊佳羚
農場咖啡的自助區。photo by 楊佳羚

會和大人聊天互動,而非只是整天和小孩以小兒語做有限的溝通。當我不知如何訓練孩子大小便時,開放幼兒園裡的老師就成了最好的諮詢對象;有的開放幼兒園還有一排高度適合孩子的洗手台,讓孩子自己洗畫筆、在那裡玩水。那裡的老師說:「我們也透過這個設備在教育爸媽,不要太潔癖,要讓孩子有盡情玩水的空間。」有的開放幼兒園還設有「育兒爸爸專門時段」,以鼓勵男性參與父職,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光。

而孩子在那裡也會因為空間的新奇(例如有和家裡不同的玩具、有充滿墊子的跳跳區或可以自由揮灑的畫畫區)、不同友伴的刺激,而和其他小孩互動、玩耍。這在越來越少有孩子玩伴的個別家庭中,更顯得重要。開放幼兒園也在秋季、春季定期舉辦「舊衣交換」活動,由父母自行標上5克朗、10克朗等低價,讓大家能充分使用物資,環保養小孩。

我們台灣最近也慢慢可以看到支持育兒爸媽的「玩具圖書館」社區空間,卻因為缺乏如瑞典開放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或因為不夠普及、交通不便而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我們的政府,是否能讓育兒不再成為單打獨鬥的負荷呢?

(作者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第95期)

延伸閱讀

嬰幼兒的副食品照護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