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做什麼?」中高齡婦女的尋職歷程

by 彭心筠

一天下午,一位婦女朋友前來找工作,想知道有什麼工作適合她,她可以怎麼做。我先與她聊了一下找工作的原因、她過去的工作經驗,以及目前的想法,言談之中,發現她是個很謙卑且有禮貌的人,對自己不是很有自信,很怕麻煩別人,詢問之下,才知道她已經脫離就業市場30年,今天來到這裡,已是跨出了很大一步。

性別偏見形成女性為唯一照顧者的刻板印象。Photo by FaceMePLS
性別偏見形成女性為唯一照顧者的刻板印象。Photo by FaceMePLS

阿月 ,54歲,一直以來擔任家庭主婦,婚前有過一、兩個行政工作經驗,之後因為照顧老公、孩子,便沒有再外出工作過。阿月前來尋職的原因,一是因為孩子都大了,不再需要她的照顧;其次是長輩過世後,原本身為照顧者角色的她,頓時失去生活重心,令她無所適從。脫離照顧角色之後,阿月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為家庭、為先生付出許多,卻鮮少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因此唯一想到的方式,便是假若有一份工作、有了經濟收入,或許就可以真正脫離婚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初認識阿月,我直覺式的為她思考到一些現實需要面對的問題,例如以她的年齡、經歷、外貌,以及她脫離就業市場多年,若真要尋職,工作選項很有限,不僅需要降低身段、改變態度,機會仍然大不如從前。為什麼這麼說?由於在就業市場上,每位求職者在職場上的累積,舉凡年資、經驗、人脈,甚至個性、態度及人際關係,都將是就業力的評估標準、個人的資源累積。這些資源的培養必須順應著社會時事的脈動,以掌握就業現況來維持下去,因此某些人能在某些行業裡如魚得水,也是慢慢累積而成,才能獲得較多的機會。然而一位脫離市場多年的中高齡婦女,為了家庭中斷過去的工作累積,逐漸與就業市場脫節,當時她放棄的不僅是一份薪水,還有她累積的人脈資源、職場上的資歷及經驗,與未來的機會。

阿月即將面臨的是現實的殘酷與挑戰。因此我在與阿月交談的過程中,透過了解她目前的家庭狀況、她的優勢與阻礙,在她準備外出工作之前,提供她一些職業訓練的管道,好讓她透過課程增加與人群接觸的機會,調整自己的狀態,走出第一步。目前職業訓練的課程可從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訓局的職訓e網 上搜尋,像阿月這樣中高齡的伙伴除了學費全免之外,若參加的是全日制職業訓練,上課期間也可申請生活津貼的補助 ;另外,也有一些單位不定期開設相關訓練 ,例如家事服務員、保母、照顧服務員等訓練,都可以協助婦女朋友開啟就業的另一扇窗。

在此同時也出現另一個狀況,像阿月一樣二度就業的婦女,因過去家庭主婦的經驗常被認為是家事好手,也因此常被推介家事服務、照顧服務等相關訓練課程,但阿月卻表示,多年來她並沒有對家事特別感興趣,甚至於也不想再從事照顧者的工作,她的心聲,讓我察覺這些照顧者的角色,原來是如此在女性身上反覆被強化。這些中高齡的伙伴,其實更需要多元、更有創意的就業管道,能夠突破性別僵化的職業規劃方向,來協助她們獲得一個重整自己的空間,在二度就業上開創更多可能。

阿月的心聲提醒我們去檢視職業訓練中存在的性別偏見,面對職業訓練看似中立開放的選項,其實背後仍帶有深植在心中的性別差異。這也讓我更清楚知道,若要移除就業中的性別偏見,需要每一個環節同時鬆動,從職類的開放、性別刻板印象的瓦解,到跳脫性別、更細膩的對一個「人」的理解,來找尋最適合她/他的安身立命之處。如此一來,就業服務才能讓更多中高齡的婦女們,在二度就業的路途中,有更多機會找到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長處。

(作者目前擔任就業服務個案管理員)

了解更多心筠對職場的觀察,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One Comment

  • 吳淑姿

    如果沒有經濟收入的急迫性, 整理自己是第一步啊!

    在找尋她可以做什麼工作之前, 要先知道她想做什麼?

    這些 “什麼” 包括生活上的種種, 想去旅行? 交朋友, 踏青, 種花, 唱歌, 看書, 跳舞, 做手工藝….所有她 “想” 過/做的事都算, 經過一段時間的追尋, 那個 “我” 才會比較清楚. 不然只是從一個照顧人的坑跳進另一個坑而已, 雖然多了點錢, 除此之外得到的也不多(甚至損失什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