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心筠/跨加拿大策略會議紀事:從「移民權利網絡」的組成思考全球移動與移工正義
by 彭心筠
2018年12月,近35個移工團體,共有超過60位代表,來自全加拿大各地,在多倫多進行了「與種族歧視奮戰、爭取移工正義」(Cross Canada Strategy Meeting to Combat Racism & for Migrant Justice)跨省大會。這次會議,主要是希望建立各個團體間的默契、定義目前不同團體所遇到的困難,並共同決定接下來一年的倡議行動。針對接下來的聯邦大選,以移工團體的身份,結合更多夥伴的聲音,向政府及大眾提出建議。
美加日趨嚴格的移民管理政策下,橫跨加拿大的「移民權利網絡」誕生
由於目前美國及加拿大針對邊界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在保守黨的聲音崛起之下,人民對於移民及跨越邊界的難民、移工們,又開始燃起了「反對外來者」之心。例如過去一直以來北美地區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及今年加拿大即將實行的新政策:取消外籍家務工人的移民政策[1],都在在顯示了目前政府對移民政策的調整,將衝擊某部分弱勢的、低階層的、性別化的、和特定種族的移工、難民、及無證者等夥伴的生活及去留。
政府的調整方向,將對移工的公平正義產生巨大影響,也因此,移工團體決定團結起來,並且在2018年12月18日國際移民日( 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宣布成立橫跨加拿大的「移民權利網絡」(Migrant Rights Network) ,在未來的一年共同對抗種族歧視,爭取移民的公平正義。
團體們有來自各省的家務移工團體、性工作者團體、工人平權會、難民中心、移工團體及資源中心、墨西哥工人團體、No One Is Illegal (沒有人是非法的)、移民社區服務團體、工會,及反種族歧視團體等。每個團體的議題與面臨的挑戰各不相同,因此大家先分享了彼此的處境,目前的需求。除了各自的議題以外,更重要的是定義「各個團體之間將可以如何支持彼此」,以及「有什麼事我們必須一起完成,分開做不到的」。建立團體間的互動及議題的分享,共同為改善整體移工權益而努力。
「移民權利網絡」的訴求,打破國境的想像與堅持、反抗國家控制
本次會議訂立了未來一年的一連串公眾教育,所有團體同意在聯邦選舉前,搭配國定節日來設計相關活動[2],將團體之間的共同點、目標,和願景表達出來,希望讓社會大眾看見目前整體移民政策的問題,是如何在國族主義之下,分化不同種族、膚色、口音、及背景的個體,並粗略的依據不同人的移民身份,定義了各種不同的權利範圍。但最根本的問題是,一個人不應被「某些有權利的他人或為了國家利益」,被粗暴的定義為移民、「非法」移民、難民、無證者、或是公民。這樣的作法是忽略了每個人身而為人,因為遷徙、靠自身勞動存活的基本權利,也剝奪了身為勞工該有的保障、健康照護,和與家庭團聚的機會。
「移民權利網絡」的訴求為:「要求所有已經在這裡的移民及難民,能立即獲得永久居留權」、「停止拘留及遣返」,及「勞動力流動」。這樣的訴求看起來激進,實際上建立在打破許多人對國境的想像與堅持、對國家控制的反抗,放眼全球人口流動、珍惜世界給予人類的一切,以及尊重身而為人的基本人權。這些訴求實際上批判性的檢討國家是什麼?邊界的意義又是什麼?國家經濟掌權出自於誰之手?為何某些人甚至某些國家的「公民」獨享資源,其他卻必須忍受貧窮、迫害,失去自由?什麼是全球公民的公民責任?移民、移工、難民是否也是人尋求經濟自由、生存的不可被剝削的管道?
仔細思考,其實在台灣,我們一直都有非常多的移工(以前稱外籍勞工),被分白領/藍領而有著不同對待(見 【東南亞移工 101】從零接觸移工議題的你,一定要看!(上),面臨各種勞動權益、情感支持和歧視等問題(見 【東南亞移工 101】從零接觸移工議題的你,一定要看!(下),而我們的移民法仍然停留在讓「專業人士」及「中階技術人才」才能移民的「優惠政策」(見 外勞工作6年、居留7年 可獲永久居留權),看似福利的方式,事實上也運行了國家以控制與獲得利益之實,以某種種族化、階層化、性別化的方式對移工進行分類、篩選和評斷,影響著每個人的生存和選擇。這樣的做法公平正義嗎?誰有權利進行分類、篩選的角色?我們是在消除對移工的歧視,還是同時也在層層資本主義的剝削下,增加對某些人的歧視?若是進一步思考,目前身邊,越來越多人出國工作、求學、結婚生子,全球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又何嘗不是移工?從移工議題出發,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做。
[1]95% 的外籍家務工人(大多數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女性) 申請「家務工人計畫」來到加拿大工作,主要是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經濟收入,提供她們的家庭更好的未來。在此計畫下,原定為外籍家務工人只要全職工作兩年後,達到語言及教育等要求, 便能申請永久居民(楓葉卡)。然而,2018年加拿大政府宣佈,此計畫將在2019年11月取消,因此很多已經在加拿大工作,可能無法在取消計畫前做滿兩年正職的工人們,到時將可能無法申請永久居民並且面臨遣返,或者成為無證者。CBC News. (Feb 24 2018). Retrieved from End of permanent residency program for foreign caregivers concerns workers group. (2019/01/04)
[2] 目前團體希望配合國定節日來採取行動,爭取大眾的重視。例如(下列日期為加拿大節日)3月21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Elimination of Racism);5月1日國際工人日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6月16日父親節&國際家務工人節 (Father’s Day & Inter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Day);以及 9月2日勞工節 (Labour Day),進行一系列的活動。
了解更多心筠在加拿大多倫多的職場與生活觀察,文章如下
- 「爭取15塊公平正義」:安大略省勞動法改革紀錄
- 約克大學工會罷工142天給台灣工運的省思
- 約克大學工會罷工實錄:我是學生也是勞工
- 我在「LGBTQ+新移民工作坊」的觀察:國族、性傾向交織的處境
- 工作、身份與人權:加拿大對無證工作者的協助
- 我在多倫多白晝之夜Nuit Blanche與世界的連結~無限可能的未來
- 從2017多倫多同志遊行看同志運動的未來
- 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後,移民同志下一步怎麼走?
- 在多倫多與「遷蝶」相遇:和移民性工作者一同發聲
- 加拿大約克大學學校工會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 當妻妻遇上妻妻:如果同性婚姻合法,我們會有什麼不同?
- 從多倫多同志遊行看見台加同志運動的差異
- 開放自己:多倫多酷兒影展志工經驗
- 同性伴侶在加拿大結婚教戰手冊
- 加拿大安大略省LGBTQ的健康照護
- 我在多倫多的女工人生
- 促進台灣LGBT友善就業環境,可以這麼做
- 從走出台灣:在職場中與多元種族的夥伴互動
- 從多倫多大學生的求職歷程,看台灣的青年失業
- 踏出海外尋職第一步:加拿大多倫多打工度假
- 職涯的下一步,就從生活中開始尋找
- 建立屬於台灣的LGBTQ職涯指南
- 有性別意識的第一線就業服務,從自身做起
- 職場上出不出櫃?從自我盤點做起
- 注意面試小技巧,避免就業歧視
- 透過職訓打破性別侷限
- 「老闆,回不去了嗎?」育嬰假復職的現場觀察
- 多元文化的就業諮詢
- 性別議題,如何納入職涯規畫中?
- 失業男性的壓力與情緒負擔
- 尋找工作的意義:我的更生HIV感染者夥伴
- 還是要迎戰!新一代準媽媽對抗懷孕歧視
- 看見遊民,重新思考「家」的定義
- 我可以做什麼?」中高齡婦女的尋職歷程
- 家庭、事業兩頭燒之求職現狀
- 反思求職中隱含的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