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多倫多的女工人生

by 彭心筠

由於我想體驗多倫多的底層勞力仲介系統,在多倫多的第二份工作找了當地的人力仲介,隔天就被派工到一間加拿大印刷廠作工。

多倫多印刷工廠一隅。彭心筠提供
多倫多印刷工廠一隅。彭心筠提供

多倫多的白領工作不好找,但底層勞力卻很缺,但大部分是派遣且工作不穩定。需要工作的人直接到公司登記,當工廠旺季缺人就派工,不缺人就結束,大部分來登記的是中國人、香港人、印度人,有的人可能一句英語都不會說;有的工廠兩天就結束,有些可以做到一、兩個月,大部分是最低時薪11.25加幣,大約台幣270塊(2016年1月加幣兌台幣大約是1:23.5)。工作結束後就打電話回仲介,他們會再看哪裡有缺人再安排妳/你去。

我的印刷廠上班時間是早上6點到下午2:30,廠裡的工人主要是斯里蘭卡人、印度人、非洲人、中國人等,而管理階層主要是白人(以我的身份沒有機會跟他們聊到天只好統稱白人)。工作主要是一些簡單不需技能的勞力工作,例如黏貼卡片、護背包膜、包裝雜誌、貼標簽、印刷品打包等等,偶爾裝箱出貨。這個工作大約做了一個月就結束了。

沒做過體力活的我一開始覺得很辛苦,雖然是簡單工作,但站一整天、重複相同動作、搬重物,還是全身腰酸背痛。主管人很好,大家對這種勞累習以為常,有時一些看似簡單的任務,重複一整天下來就會發現它的辛苦,例如打開夾鏈帶裝好雜誌再收口、黏紙箱裝箱再打包之類的,但重複做五百、一千個就一點都不簡單了,你會發現小小的夾鏈帶變得封口很緊很難扒開、空紙箱都變得好重。另外將護背好的SIM卡從護背機裡撿出照順序排好,很簡單的工作?但護背機很燙的,在排一整天4500份高溫SIM卡而沒有手套的情況下(工廠不會主動發,要自己帶,更何況老員工都沒戴手套),手指頭因為熱腫得胖胖的,手上還上了一層膜(塑膠膜融化在手指上)。對我來說工廠的辛苦需要體力和毅力撐著,是個高度制式化的環境,休息、上工都靠打鈴聲來決定,不能自己離開。聽其他工人說,還有其他工廠比印刷廠更辛苦,例如食品廠、冷凍包裝廠、雞蛋廠、或各式生產線,工廠的環境可能到攝氏零下負10度,食物製作的味道(聞一整天一點都不香,回家全身都是味道)、踩來踩去的食物殘渣卡在鞋縫、用強力水柱洗掉雞蛋上面的屎尿髒污等。生產線更是辛苦,工人們要跟得上產線的速度,產線沒停連廁所都不能上。

這個過程充滿未知且偶爾讓人自我否定。在現場會看見明顯以種族區分的小團體,因為自身本土語言的關係而聚集,有些有經驗老鳥會選擇比較輕鬆的工作而讓新人去做最累的工。工廠主管會一直問妳:「聽得懂英文嗎?」、「看得懂數字嗎?」、「知道我在說什麼嗎?」,有一些真的完全聽不懂英文的中國人和英文不好的斯里蘭卡人,用比手畫腳或模仿的方式可以一起完成工作,但有時候我會聽到一些人用英文在聽不懂英文的中國人面前取笑她,然後中國人在吃午飯的時候用中文罵斯里蘭卡人(說起來也挺好玩的)。有些好心的同事會跟我說「妳還年輕,要回學校念點書不要再做女工了」。

當我跟其他台灣夥伴提起做工廠的事,也會有些「沒有更好的嗎?」、「妳英文不好嗎」、「加拿大工作很難找嗎?」之類的回應,這些關心的過程偶爾會讓我懷疑自己或覺得自己真的不夠好?這種自我否定的衝突其實比工作的辛苦還要困擾我,每天平凡枯燥的日子,只為了錢而做工,有時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會突然一陣覺得自己很渺小,很沒有目標。但其實細細體會,把握與其他人交談的機會後發現,來做工的各種人都有,斯里蘭卡媽媽為了養活一家7口,在工廠做了12年,但談起她的大家庭,她笑得合不攏嘴一臉幸福;一位非洲媽媽本行在做法文翻譯,因為有三個孩子要養,在工作的空窗期先做一陣子女工補貼生活費;一位去過紐西蘭打工度假的中國年輕女生,本行做國際貿易,打工度假回國後仍嚮往國外的生活,決定申請移民,才剛落地就到工廠打工賺錢,她說在紐西蘭還不都是這樣過活,從頭開始沒什麼好怕;一位印度女生夢想做個攝影師,為了買一台專業相機來工廠賺錢,她說只要再做一個月,就可以存到錢換相機了;還有上海的貴婦大姐,在工廠做了10年,兒子是工程師,上下班開車接送她,身上穿金戴銀掛玉佩,工廠就像她打發時間的人際圈。我若沒有進工廠,我就看不見這些出了我舒適圈的五花八門,若沒有進工廠,我也不會知道人生有這麼多樣態和可能性;工作難免賦予了某些社會框架,但無法侷限妳/你想要追求怎樣的人生。

這些觀察讓我回想且感激我過去每一刻的經歷,我有機會接受教育、家裡的支持、社會資源、科技、時尚、學術、思考,可以保有理想,然後再有機會參與這些勞動,認識她們、參與她們而看見平凡的力量,這些都變得很珍貴。就像一位斯里蘭卡媽媽,每次我腰酸背痛在休息時間搥背的時候,這位媽媽都會笑著跟我說“money, money, money.” 上班的時候聽她們在聊女兒、聊孫子,她們的世界辛苦,但簡單、平凡。

各行各業都值得被尊重,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平等看待每一個行業,提醒自己不管哪一個層級的工作都有它的重要性,但幾乎沒有機會去感受、去實踐,去理解說出「平等」之前自己要做的努力和改變,還有自己到底能夠「多平等」去面對差異。身為一個社會服務者,我很珍惜每一次感受到差異的機會,實踐多元平等的理念,一定要努力去突破自身的限制,去站在不同角度感受,才會發現自己沒發現的世界。

了解更多心筠對職場的觀察,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