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台灣:在職場中與多元種族的夥伴互動
by 彭心筠
打工度假將近四個月,從這份工作中遇見許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種族的夥伴,從大家身上首次經歷與不同國籍的朋友互動協調。事實上每個人的背景、領域、個性、文化,和環境的養成都各有不同,因此也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工作互動中的小發現。
我碰到許多來自中國的朋友,和她/他們互動可以使用中文,但因大家來自不同省份,口音、用語、和文化也都很不同,因此仍可以感覺到彼此的差異。這裏也碰到一些台灣人,但即使國族相同,每個人家庭背景也都有所不同,有人是在加拿大出生、或早期移民接受北美的教育,說話直接且勇於表達,價值觀也不同。我也藉此機會認識來自印度、秘魯、中南美洲的移民,大家來求學、尋職,希望找到好的機會。
有一位秘魯來的同事,每個星期工作超過70小時,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及學費,希望取得永久居民的身份;另一位印度朋友碩士畢業後在多倫多找工作,目的是賺錢回印度買房子,未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有幾位是結婚移民,經濟無虞,但面臨在新的國家重新開始,需要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因此外出工作;工作中也有在地加拿大人,土生土長,對環境容易掌握,對文化處之泰然,但由於多倫多是一個多元的城市,因此她/他們也必須從小學習與人交流,仍然面臨文化的差異。
在與同事的互動中,我開始思考和在台灣工作有哪些不同,將這些職場上的人際互動做個對照,自己也深刻體會到另一些不同風貌:
一、真正尊重且友善的態度
以前常常把尊重和友善掛在嘴邊,但出了國、見了各式各樣的人後才逐漸體會到,尊重不只是接收對方的訊息且不予評論而已,更是用開放的態度聆聽、了解、友善的發問,是一種心態上的調整,讓自己有空間去接受不一樣的人事物,且相信身邊的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即使當下不能理解對方所說的概念,也先用觀察的方式去嘗試了解,並給予正面的回應。在這裏,華人普遍不太習慣擁抱,然而許多外國人在見面或分開時大方給予擁抱,便是一個文化的不同,而對於華人來說,嘗試並開始練習用對方的表達方式表達,便是友善的第一步。當然很多時候文化根深蒂固,尤其許多時候華人說話習慣拐彎抹角,不直說怕傷害對方或不禮貌,但出國讓我學習到,重視自己的感受,承認自己的擔心害怕並直接表達,讓其他人知道妳/你有所顧忌,也會幫助彼此了解的可能,同時也是一個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做法。
二、比在台灣更需要注意勞動條件保障
在國外工作需要面對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工作中,就事論事,學習掌握自己的權利則相當重要。分享一個經驗,一位台灣女生為了等待她的主管幫她建立員工資料檔,光等待就一個半小時,且沒有想到要求主管加給加班費,但其他同事一到下班時間就離開,認為這是主管的工作且完全不想耽誤下班;我自己也曾因排班的事情跟公司有爭吵,對方刪減我的班來補救他們排班上的錯誤,我直覺的對公司的決定呈現消極且悲觀的態度,但我的外國同事們堅持一定要據理力爭,這個過程中我才感受到自己被自身文化背景捆綁的那一部分,在職場中讓步退縮或害怕表達的一面。事實上,工作中簽訂的任何合約都要白紙黑字,遇到超時、砍班,或欠薪狀況,不同國家有不同勞動保障 ,一定弄清楚了再做下一步,同時要知道碰到問題可以找哪一個單位。尤其是在自己英文不比當地人流利的情況下,更難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吃悶虧的機會大的許多。清楚自己的權益並且勇於表達,是需要練習的,在國外尤其需要重視。
三、語言作為一個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武器
語言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可以讓自己有效地與人溝通,獲得更多不同的資訊。我的印度同事在上班的時候會跟我分享印度的傳統習俗,讓我對印度當地語言(Tamil, Punjabi, Hindi, Urdu) 有了初步了解,另外像印度的種姓制度 、各式服裝的意義、飲食習慣、和一些宗教背景,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自己也會需要將台灣文化翻譯出來向別人說明,因此也藉此機會更了解自己的文化。但同時語言是一個有力的武器,因為當自己聽不懂的時候,便喪失了參與某些討論的機會,像我某個同事不喜歡某一個人,便曾經故意用中文或廣東話在對方面前聊天,對方聽不懂,很明顯想要塑造排擠的感覺。這也提醒我記得尊重和自己一起工作的人,當同一場合有各種不同國家的人聚在一起,儘量使用共同語言,如果要使用你慣用的語言,那可以先問其他人介不介意,或是適時的翻譯,讓身邊的人有參與及被重視的感覺,不要讓語言成為軟性攻擊的武器。
以上雖然僅僅幾點簡單的體認,卻是當我在台灣工作的時候不曾感受到的枝微末節,的確到了國外後才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到自身的文化及習慣,而職場便是一個直接而寫實的人際互動網,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把自己分內的責任完成,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處理得當,職場能帶來的收獲將大過自己的想像。
了解更多心筠對職場的觀察,文章如下
- 從多倫多大學生的求職歷程,看台灣的青年失業
- 踏出海外尋職第一步:加拿大多倫多打工度假
- 職涯的下一步,就從生活中開始尋找
- 建立屬於台灣的LGBTQ職涯指南
- 有性別意識的第一線就業服務,從自身做起
- 職場上出不出櫃?從自我盤點做起
- 注意面試小技巧,避免就業歧視
- 透過職訓打破性別侷限
- 「老闆,回不去了嗎?」育嬰假復職的現場觀察
- 多元文化的就業諮詢
- 性別議題,如何納入職涯規畫中?
- 失業男性的壓力與情緒負擔
- 尋找工作的意義:我的更生HIV感染者夥伴
- 還是要迎戰!新一代準媽媽對抗懷孕歧視
- 看見遊民,重新思考「家」的定義
- 我可以做什麼?」中高齡婦女的尋職歷程
- 家庭、事業兩頭燒之求職現狀
- 反思求職中隱含的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