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的下一步,就從生活中開始尋找

by 彭心筠

從事個管員工作兩年多這段期間,我開始對人的職涯及生涯規劃產生興趣。在與個案工作的過程中,除了雙方一起探究自己對某些職業的了解、喜好及期待外,現實就業環境的殘酷及快速變化,也讓我了解,生涯規劃不僅是推介工作給個案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有時間去了解,每個人不止是一個個體,更是所有身邊資源及經驗聚集而來的整體。因此當我們決定去應徵一份工作、離開一份工作,決定人生的下一步怎麼走,其實都跟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這些過程看來都會成為生涯歷程的一部份。

職涯選擇與生涯規畫密不可分。unsplash@Paul Proshin CC BY 2.0
職涯選擇與生涯規畫密不可分。unsplash@Paul Proshin CC BY 2.0

一年多前失業的朋友小顯 ,今年27歲,從事行銷設計業,是個外表看起來有點難搞,有自我意見、不易與人親近的青年,但取得他的信任之後就會發現,他其實很願意分享他的人生觀及生活價值,偶爾透露自己對未來的擔憂與茫然。這一年他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辦過幾場展覽、市集、講座,就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展現對台灣本土文化的熱愛。所有活動的宣傳策劃都透過募款而成,加上一群志工朋友及要好夥伴,成就他在人生階段中重要的片段。然而他同時因為沒有工作收入,靠著之前工作存下來的薪水過活,不時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是出國唸書?還是繼續找工作?衡量自己的錢夠不夠用,還有出國回來台灣之後是否能有更好的發展?因為害怕未知及不知如何下決定,顯得有些緊張焦慮。

還有一位34歲的小如 ,在生完小孩後被公司資遣,失業了三個月後,一反原先對公司的憤憤不平,反而開始思考,是不是要藉這個機會陪小孩子成長?職業婦女的她之前沒有想過,能陪小孩快速成長的時間就是這兩、三年,如果回去工作好像就錯過了這個機會。但現在不工作,斷了自己的工作累積,兩、三年後或回去職場,是否還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找回以往的人脈和資源?

在我的判斷裡,我認為這兩位朋友需要的都不是工作推介,她/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實力,也大致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在哪裡,但她/他們卡在生涯如何與職涯做連結。看得出來,她/他們未來的規劃和生活密切相關,大部份的人幾乎也是這樣,決定職涯的方向絕對不只看自己從事的工作而已,而是整體而言對自己生活的規劃及想像、自我的期待及需求。目前台灣平均退休年齡逐漸增加,許多人年過65歲還在工作,加上目前的工作環境及薪資沒有以往好,對年輕一代的人來說,工作幾乎占了人生大部分,職涯早就成為我們的生涯。因此未來的職涯規劃,應該將人的生活考量進去,包括家庭、感情、生活模式、習慣、個性及對未來的期待,都需要被整體的了解且被接納。

我的感覺是,台灣的教育過程中很少有人教我們怎麼做決定,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人生中許多時候是需要為下一步做選擇/不選擇,因為時間不會停止不動,所以每一個選擇/不選擇就可能讓自己成為怎樣的人。當然我也知道,一個有經濟壓力,資源匱乏又沒有特殊專長的人,哪有時間想那麼多規劃,當某些人在環境中沒有選擇的時候,只能順著手邊的際遇走,也或許為了溫飽即可,更別談未來,這是不是也道出職涯與生涯之間的關連,不同人遭遇不同的處境,影響的不只是從事什麼工作,連帶也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

因此我藉此提醒自己,只用性別、性傾向、種族、階級、國籍等等來分類一個人在職涯發展上的狀況是不夠的,單一的角色只代表了她/他在這個面向中大致可能遇到的處境,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過去的生活經驗對個案而言,反而有更大的影響力。當服務者有機會與個案討論到她/他整體的生涯規劃,前因、後果、始末及對未來的想像,個案管理工作才有辦法精進質感,如此一來,才能讓個案獲得真正的尊重,讓她/他知道下一步怎麼走,可以出自於她/他對自己生活的掌握,能激發出這樣的動力,才是個管服務的重要指標。

(因作者前往加拿大打工度假,由個案管理員角色轉換為海外工作觀察者,開始一連串全新的職涯探尋。自2015年7月起,「職場放大鏡」將比對台灣職場經驗與海外尋職際遇,同時邀請讀者與作者一起展開這段未知的旅程)

了解更多心筠對職場的觀察,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