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台灣LGBT友善就業環境,可以這麼做

by 彭心筠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在多倫多擔任Pride at Work Canada志工的心得。

Pride at Work Canada在9月舉辦的Workplace Summit 2015 研討會報到處。彭心筠提供
Pride at Work Canada在9月舉辦的Workplace Summit 2015 研討會報到處。彭心筠提供

Pride at Work為增進職場對LGBT員工了解而設立

Pride at Work成立於2008年,主要目的是希望增進在職場中對LGBT族群的友善對待及接納(inclusiveness),透過對話、教育和領導,讓相關的單位增進職場文化對LGBT員工的了解,並且視他們為職場多樣性中的重要角色,讓這些員工也能發揮潛能、創造改變。

他們在2015年9月舉辦了Workplace Summit 2015 研討會,由IBM贊助,在會議中聚集來自加拿大各地企業專業工作者,針對促進職場中對LGBT員工的接納,協助LGBT的夥伴朝向管理階層邁進。沒有什麼加拿大背景的我,看到這個研討會主題如此吸引人,但參與會議的報名費實在太高(一般民眾要 300塊加幣!),只好靈機一動寫信問他們需不需要志工,打算趁空混入會場聽講(事實證明這果然是個好方法)。

加拿大LGBT社群的世代差異

會議只有一天,上午開場由Fairfield University 的David Gudelunas教授跟大家分享他研究加拿大LGBT社群中的世代差異,介紹了社群中年長Gay在討論「性」、「身體」議題上的態度,比起年輕世代,更視之為禁忌話題;另外Gay(男同志)族群中年長及年輕的世代針對網路交友工具、媒體運用的態度也有差異,年輕Gay比較容易使用網路交友且比較能接受運用媒體媒介,但對年長Gay而言,多數人認為網路交友不夠安全,接受度不高,事實上電視、媒體、廣告內對年長Gay形象的呈現也比年輕Gay少,以此也會影響他們媒體使用的接受度。

同時在他的研究裡表示,目前加拿大對年輕Gay的歧視比年長者嚴重,並且在性傾向認同的議題上,一種加諸的概念「成為Gay表示你『不會再變回』異性戀」,也帶來年輕Gay在「做自己」上的壓力。接著提到在世代差異下,科技的進步讓生活快速轉變,未來Gay社群裡需要建立的是有意義的關係(Meaningful Relationship)、生活品質、獨特性,和更廣泛的世代連結,才能有效提升社群生活。

職場中對LGBT友善與多元詞彙運用

接著我參與了由Pride at Work執行長Colin Druhan帶領的「LGBT術語」(LGBT Terminology),教導在座的員工及主管們,運用更中性、多元的詞彙來尊重每一個人( ex: One likes oneself; They, Them instead of She/ He ),或使用某些同事習慣的名字/唸法(preferred name/ pronunciation )來稱呼他們,從語言上的小細節來建立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

另外提到,如果在職場上遇到跨性別的朋友,正在準備轉換性別的階段,儘量避免以「變性」、「手術」等話題來詢問個人隱私,僅在對方願意談論自己的經驗時才進一步討論。執行長也說了一些可以用的詞彙/須避免的詞彙來給予台下一些指南,例如Intolerance/Hate (無法寬容/嫌惡、討厭), Exclusive/Bigot(排他的/偏執), Unfair Stereotype/Prejudice(不正當的刻板印象/歧視), Anti-LGBT-people of faith/Extremist(因信仰反對同志的人/極端分子),當然這個部分,台灣也應該發展出符合自己文化的詞彙,讓一般大眾或職場工作者在面對LGBT同事時,能更有辦法應對得宜。

執行長也提到,公司如何表示對LGBT友善,從徵人啟事開始做起,在公司徵人的內文中標記「我們是LGBTQ友善的公司,接納每一個人」 (We are good for LGBTQ, for people to feel inclusive.),或是在面試階段遇見不同打扮、穿著的人,可以進一步討論,並且表示公司不會因為個人性別呈現的穿著打扮而降低被錄取的機會。

左起,Amy Hanen 、Jennifer A. Johnson、Kendra Fisher及Elizabeth Hurly 。彭心筠提供
左起,Amy Hanen 、Jennifer A. Johnson、Kendra Fisher及Elizabeth Hurly 。彭心筠提供

我參與的最後一場是LGBT Women and Leadership的分享,會場上有四位業界女性,分別是(由左至右)Amy Hanen (TD銀行的副總)、Jennifer A. Johnson(PwC金融服務領導者)、Kendra Fisher(Mentallyfit 的創始人)及Elizabeth Hurly (財務顧問及Raymond James 財務公司合夥人,負責LGBTQ社群財富及證券管理)。她們皆是職場上公開出櫃的女同志,同時目前也在自己的領域關心同志議題,在會議中分享她們的出櫃經驗、感情、及在職場上打拼的心路歷程,並且鼓勵女性積極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與職涯,同志身份與女性的身份是如何影響她們在職場中追求成就的過程。

Jennifer分享她當時在爭取成為公司專案負責人,面臨男性主管的忽視時,自己如何鼓起勇氣爭取的過程;Elizabeth分享自己有過一段婚姻,後來在婚姻中發現自己是女同志的過程,而後離婚尋找自己的人生。這些成功女性的現身相當激勵人心,也讓我感覺到女性與女同志雙重弱勢的身分,也能有機會突破重圍,尋找自己的一片天。

促進台灣LGBT友善就業環境,深受啟發

能參加這樣的會議是個難得的經驗,同時也讓我對未來台灣在LGBT的就業服務與職場健康上有更多的想法,目前台灣開始有一些友善企業願意在台灣同志遊行時現身表示支持,但公開且平等將此議題納入企業文化,甚至願意做一些實質的改變,仍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事實上加拿大的Pride at Work也才成立7年,許多部分也在籌備階段,但我相信搜集資訊且累積能量,是台灣未來同志運動擴及更多場域所需要的重要條件,未來總有一天能夠將台灣的就業市場,建立得更加性別友善,我們樂觀其成。

了解更多心筠對職場的觀察,文章如下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