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妻妻遇上妻妻:如果同性婚姻合法,我們會有什麼不同?
by 彭心筠
多倫多幾天前剛下初雪,正是適合火鍋的季節。兩對已婚女同志伴侶,分別來自台灣和中國,計畫傍晚開車到超市買火鍋料,在家裡進行期待已久的火鍋趴。我們,結婚剛滿7個月,她們,在加拿大結婚即將滿3年。
這天週五,約好到她們家拜訪,她們說家裡什麼料都有,再一起買點蔬菜就夠四個人吃,於是我們開車前往華人超市報到。兩對妻妻穿梭在超市中,挑選著高麗菜、茼蒿、冬瓜、花椰菜,和各樣火鍋料,一前一後拉著菜籃挑選想吃的食材。
我們站在她們身後,望過去可清楚看見她們手勾手討論買什麼做明天的便當。華人超市人很多,許多家庭正在熟食區選晚餐配菜,整個環境充滿家庭的氣息,參雜著英文,還有廣東話、普通話、和許多其他地方的方言,是與家人溝通的母語。這是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一角。逛著逛著,我突然意識到,喔,我們是兩對妻妻。逛起超市就好像那些異性戀夫妻一樣平凡,但這個平凡,好特別。
我們四個人大包小包回到她們家,一房一廳的公寓,客廳佈置著掛畫、許多植物、樂高,和兩個人遊各地的生活照。兩人熟練地進廚房備料,一人洗菜一人切菜、一人調醬一人裝盤,半小時內四個人就上桌,點上昏黃的燈光,看著麻辣鍋的熱氣和起霧的窗,開心的閒話家常。
「妳覺得結了婚之後有什麼不一樣?」我好奇的問。她們說,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不同,是在加拿大結婚辦移民手續開始,大家會稱她們「partner」(伴侶),填表格需要partner的簽名、報稅或租房需要partner的資料、買車需要partner的擔保,越來越多人開始提到partner,她們開始理解,partner是被認可的家人,舉足輕重的角色。這才開始覺得原來結婚不一樣。我們討論起想當初覺得結婚很不真實,但隨著時間過去,慢慢我們感受到婚姻那種被經營的感覺。她笑笑的說:「『責任』也很不同。」當兩個人共有的東西越來越多,開始共同生活、開始計畫買房、財產共用、共同注重保險醫療,婚姻中彼此的責任也就越重。雖然她們現在沒有生小孩的計畫,但是她們理解有小孩可能面臨的議題,也知道可以擁有的福利,未來再做規畫,人生還很長很遠。這個晚上,我們聊過去、未來,然後她補一句給我們這對新婚妻妻:「妳慢慢的就會發現,結婚有什麼不一樣。」
成長過程中,常聽見長輩說「等妳結婚以後就會知道有什麼不一樣」。然而這次是從一對結婚3年的拉子口中說出來,感覺特別真實,這真實的感受不只是對「婚姻」的體認,更是身為同志、從來沒想過自己和異性戀者有相同權利、30歲身邊朋友都結婚但自己卻不知怎麼解釋感情狀況、偽單身、且忘記自己應該是一個能追求生活、享受人生階段的「完整的人」,一直以來忽略且沒有機會發現的真實感受。「結婚以後有什麼不同?」在這一刻才發現原來未來還有好長一段路可以走,「婚姻平權」在前面鋪上一條彩虹地毯,眼前不再是霧茫茫的一片,而是有著色彩,告訴我們原來那裡有路。
當然不是說有了婚姻平權,人生就完整;應該說,有了婚姻平權,同志的人生才開始。每個人有各種需求的形式,每個人對未來的想像和規劃都不盡相同。有人沒有伴侶、或很多伴侶,有了婚姻平權,不論她/他們選擇是否未來進入婚姻,她/他們總算有機會去體會「結婚有什麼不同」這句話的意義,體會結婚、離婚、生養子女、白頭偕老、就算是遭遇出軌、病痛、喪偶,都代表著同志有機會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她/他們對生活的期待和夢想不再被剝奪。
回到妻妻聚會,加拿大因為同志婚姻合法,因此,不單是已婚帶來我生活的改變,而是整體氛圍讓我的社群有機會擴展。我開始認識其他夫夫、妻妻、夫妻,或更多同志友善的異性戀,彼此融入交友圈中,分享生活;對自己的未來也比較有連續感,話題可以從要單身還是結婚、要不要小孩、討論到如何安排家庭與工作生活、如何照顧另一半及家人的健康、及如何安排老年。心理上比較踏實,知道自己是世界上的一份子,不再是隱形人,而是完整的、有選擇的、有未來的、被尊重的人。還有,不用再隱藏「我是誰」(當然不想出櫃的人仍有選擇),能夠相信自己是被社會認可的一份子,能夠站穩腳步相信被歧視不再是自己的問題。
台灣目前正在推動婚姻平權法案,希望將《民法》中有關夫妻的權利義務相關規定中的「男女」改為「雙方」,確保任一性別之婚姻當事人,在婚姻中能享有平等權利。台灣可以同性結婚後,會有什麼不一樣?法律、福利、實質保障、生養子女、社會氛圍,都可能不一樣,但回到每一個個人,最不一樣的就是,有一群人終於不用繼續站在茫茫大霧中四處張望,可以想像、選擇、決定自己的後半段人生。
了解更多心筠在加拿大多倫多的職場與生活觀察,文章如下
- 從多倫多同志遊行看見台加同志運動的差異
- 開放自己:多倫多酷兒影展志工經驗
- 同性伴侶在加拿大結婚教戰手冊
- 加拿大安大略省LGBTQ的健康照護
- 我在多倫多的女工人生
- 促進台灣LGBT友善就業環境,可以這麼做
- 從走出台灣:在職場中與多元種族的夥伴互動
- 從多倫多大學生的求職歷程,看台灣的青年失業
- 踏出海外尋職第一步:加拿大多倫多打工度假
- 職涯的下一步,就從生活中開始尋找
- 建立屬於台灣的LGBTQ職涯指南
- 有性別意識的第一線就業服務,從自身做起
- 職場上出不出櫃?從自我盤點做起
- 注意面試小技巧,避免就業歧視
- 透過職訓打破性別侷限
- 「老闆,回不去了嗎?」育嬰假復職的現場觀察
- 多元文化的就業諮詢
- 性別議題,如何納入職涯規畫中?
- 失業男性的壓力與情緒負擔
- 尋找工作的意義:我的更生HIV感染者夥伴
- 還是要迎戰!新一代準媽媽對抗懷孕歧視
- 看見遊民,重新思考「家」的定義
- 我可以做什麼?」中高齡婦女的尋職歷程
- 家庭、事業兩頭燒之求職現狀
- 反思求職中隱含的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