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綠紅/從《未竟之業》與《第二輪班》談無償照顧工作的性別議題

by 林綠紅

「事業發展與家庭、育兒可以兼顧嗎?」這個自上世紀女人開始進入職場起,到現在仍然是許多女人一再探求的問題。無疑的,這是個性別議題,不信妳去問男性親友們,對他們而言,這命題對絕大多數男性而言是肯定句,而不是疑問句。但是,對想要兼顧兩者的女性而言,幾個世代以來,仍是難解的問題。「為什麼女人還是無法兼顧所有?」這是《未竟之業:為何我們無法兼顧所有?》(Unfinished Business: Women Men Work Family)一書的作者安瑪莉史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問自己、也問社會的問題,但是問題出在哪呢?

美國資本主義擁抱婦運培力觀念,卻邊緣化照顧工作,使得家務分工依然不平等。Photo by Laura Lee Moreau on Unsplash

為什麼女人還是無法兼顧所有?

仔細檢視「工作與家庭兼顧」這個議題,作者史勞特其實說的不是一般常說的以家庭為主,工作為輔的樣態,而是家庭與工作發展並重的可能性。自從女性大量進入職場,工業化國家女性勞動參與率、就業率不斷攀升,各國的統計數據皆可提供佐證。但是,一個女人如果在職場上,認真看待工作上的發展,如同看待自己的家庭照顧角色,這是否為社會所鼓勵的呢?作者2012年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寫了一篇名為〈為什麼女人還是無法兼顧所有?〉(Why Women Still Can’t Have It All),將自己對於女人與工作的看法一股腦兒寫出來,引起來廣大的迴響,創下該月刊創刊150年來最多人閱讀的紀錄,推估大約有270萬人讀過。

這已經超過五十年的老議題,為什麼還這麼觸動人心?我們可以從另一本書來回應這個問題,成書於1989年社會學經典《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探討的是家庭內的家事分工與性別議題。「第二輪班」指的是大部分女性在辦公室或工廠裡忙完第一輪班後,還得回家繼續「第二輪班」(second shift)的家務及無償照顧工作,就如其中一位受訪者所言「在工作場所妳是在上班,回到家,妳也是在上班。然後又回到工作場所,又是在上班」(頁35),在美國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職業婦女的「第二輪班」大約較她的男性伴侶多一個月,亦即,除了正式的職場工時外,職業婦女還有多花一個月的第二輪班工時,這一個月女人必須犧牲睡眠、休閒的時間來支應。

 

美國資本主義擁抱婦運培力觀念,卻邊緣化照顧工作,使得家務分工依然不平等

「第二輪班」一書對10對不同處境、階級、收入的夫妻進行深度訪談,主題包含家務分工、親職角色以及婚姻關係中的性別處境。有趣的是,訪談的結果與當時外在風起雲湧的女性運動如此的不連動,許多女人,不論在婚姻關係中是收入較多或少的一方,做的家事、照顧工作普遍多於男性。問題的關鍵似乎仍然是,關係中的另一半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必須平等的參與家務及無償照顧工作。但是,在當時似乎只是個別男性的實踐,既未成為共識,似乎倡議或討論亦都相當有限。家庭中的家務、無償照顧至今仍是倡議性別平等中進步最緩慢的一環。

然而,家庭內的家務、照顧工作並不是不重要。相反的,由於家務與老幼照顧長期與性別角色緊緊交纏,女性的照顧角色也成為刻板印象中最牢不可破的部分。當婦運撼動了社會體制,無論在就業、參政或教育環境的性別平等皆大有改善之際,大量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投入職場,家務或照顧並未自然而然走向平等的性別分工,而是外包給另一群女人。原因出在哪裡?「第二輪班」的作者亞莉.霍希爾德(Arlie Hochschild)於書跋中直指問題核心,她指出:「婦女運動推進兩個大觀念:其一為女性培力,認為女性應該要展現他們的天分、發揮潛能、跟男性平起平坐。其二是重視及分攤照顧他人的責任。在我們稍不留心之下,隨著時間過去,美國資本主義擁抱培力,卻邊緣化了照顧。因為缺乏對抗這股趨勢的運動。照顧/照護(care)變成了一種使人地位低落的工作。男人將它交給女人,高收入的女姓把它交給低收入女性……」(頁385)這段話反省的是美國,但用在台灣,也無違和感。

《未竟之業:為何我們無法兼顧所有?》書封

在台灣,從事幼兒照顧的教保員低薪資、高工時是最典型的例子,根據全國教保產業工會2017年的調查「教保人員平均9-10年的年資,平均工作薪資僅落在21,001~24,000元,其中90.2%擁有大學以上學歷」,遠低於2015年勞動部公布大學畢業生平均的起薪27,655元薪資。家務及老幼照顧從家庭內的性別議題,延伸至家戶之外成為照顧領域勞動條件困窘與專業不被重視,久而久之,成為人人望之卻步的「血汗行業」,而人力流失。但是,老幼照顧如此重要,性別問題不解決,將使許多職業婦女受困於家庭與工作兩頭燒,就如霍希爾德所言,「對許多年輕女性來說,職業婦女是一個新的理想形象,卻也是新的警世故事」。(第二輪班p257)

也許有人會疑惑,那家庭中的男性如何看待霍希爾德所說的「新的警世故事」?在「第二輪班」一書中,確實也有男性樂意於分擔第二輪班。25年過去了,男性對無償的家務、照顧工作態度又是如何?2015年國際非營利組織MenCare在聯合國發表第一次的「全球父親狀況報告」(State of the World’s Fathers),報告提到,61%到77%的爸爸表示,如果可以和孩子多相處,他們願意減少工作量;但育嬰假半數不到三週,並且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父親的育嬰假。雖然,現代的女性已佔有全球40%勞動力,同時也是全球半數的糧食生產者。但是,世界上卻沒有任何國家,男性與女性是平均分攤無酬的家務與兒童照顧工作。綜觀而論,無論女性有沒有進入職場,無償家務照顧工作都是她的工作。

《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書封

召喚「男人、男孩承擔一半無償照顧工作」設定為國家目標

2017年MenCare第二份報告則以「Time for Action」為名,訴求不僅要揭露問題,同時要行動、實踐。而2017年報告中所提的優先行動包含:

  1. 每個人不論其性別,都應該被視為同時是照顧與財務上的提供者,而這兩個角色是相互支持、不相違背的;
  2. 母親與父親平等共享的有薪育兒假(paid leave)是促成平等分配照顧責任最基本的措施;
  3. 在家庭經濟遭遇困難或收入不足以支付照顧費用時,全然平等的無償照顧工作將難以實現。因此,性別平等在職場上同工同酬,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等公共政策的介入是重要的;
  4. 包含男性在內進行有效的親職訓練(parent training)將可達成性別平等的多重目標。例如:不僅可降低各種形式的暴力行為,同時增加男性為人父之後,更願意投入子女照顧以及更性別平等的參與家庭生活。

上述優先行動的具體目標是,召喚每個國家以「男人、男孩承擔一半無償照顧工作」設定國家目標,同時也以全世界男人、男孩承擔完整的50%無償照顧工作為全球目標。該報告提到,這是一個大膽、有野心的目標,但是如果不這樣做,依照目前的發展,據估計,還需要75年才有辦法達到我們要的性別平等社會,這樣的改變實在過於緩慢。

我們應該對婦運的最後一哩路樂觀以對嗎?也許可以,也許不行,但是至少現在,有更多人體認到家庭內親職、無償照顧的性別刻板化,對女性、男性都不是好事,不僅是綁住女人,同時也阻礙了男性成為好的父親、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的機會。當然,光靠有識之士的覺醒也不足以加快平權的腳步,政府、企業如何架構對於女性、男性更友善的照顧環境,不僅照顧幼兒,老人的照顧也是,畢竟在人口老化的年代裡,這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

相關新聞

了解綠紅更多的斜槓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