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代公共托育的願景
2021/06/21

「讓孩子和別的孩子相遇」、「讓父母和別的父母相遇」、「讓多元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相遇」是幼兒教育重要的目的。Photo by Vanessa Bucceri on Unsplash
觀看次數:
by 網氏
赤木爸爸在一場以教保人員為主的論壇表示,孩子出生後,他買了一本有關教保大綱的書籍閱讀,驚覺身邊的家長對幼教專業一點認知都沒有,因此,他期待教育部能以工作坊或證照型式、從成人教育或親子教育做起,讓比較有教養的理念或認知的家長,一起和幼保人員推動幼教專業。

籌辦這場論壇之一的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簡稱婉如基金會),曾在網氏專欄「北歐經驗 台灣轉化」引用北歐社會的公共托育經驗為例,「讓孩子和別的孩子相遇」、「讓父母和別的父母相遇」、「讓多元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相遇」是開放幼兒園最重要的目的;藉由日常幼兒會接觸到的玩具:玩偶、娃娃屋,展現不同面貌的人的圖像,而家庭的圖像,也不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和孩子」這種單一異性戀核心家庭的樣貌。
北歐社會的幼兒園孕育了擁有理性思辨、多元平等價值的公民,有意識的台灣家長的期望又是如何?本期網氏,從赤木爸爸感嘆家長對幼教專業認知的匱乏談起,聊聊他期許以幼兒身心為本的幼教機構。
台灣社會對幼兒園存在一種「貴就是好」的迷思,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歐姿秀卻在1995至2005年擔任台北市三民托兒所所長任內,親手實踐了一所「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托兒所,在一定的成本之下,做出一個好品質的托育環境,並且發展出對孩子、家長、同事都友善的幼兒園文化,竹儀與佳旻專訪這名建構非營利幼兒園走出第三條路的推手。
面對少子女化、高齡化的台灣正面臨:人口總數開始溜滑梯,形成人口金字塔反轉的局勢。婉如基金會過去20年來,借鏡北歐模式,聯合其他社運團體及執政者,完成保母、幼兒園、國小課後照顧公共化的基礎架構,並期待持續推廣使之普及。婉如董事長劉毓秀分享一路走來的歷程與願景。
文章如下

Previous
赤木爸爸:擔心輸在起跑點?不如先讓孩子累積出發的能量

Newer
波娃成為自己之路
You May Also Like

林小混/我為什麼帶小孩上街頭?
2017/08/21
親子農耕共學,潭子共好田串聯在地社群力量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