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姿秀 建構非營利幼兒園走出第三條路的推手

by 陳竹儀、呂佳旻

「社工說阿公阿嬤很不喜歡動,所以我們就拜託小孩帶著阿公阿嬤去運動,他們就有動力……我們有家長來分享說,有一次她要幫兒子請假,然後他就說媽媽不行,媽媽就覺得說你有這麼愛上學嗎?然後她兒子就跟她講說,不行,如果我今天沒有去,沒有人陪阿公阿嬤散步!」

「有一個孩子他其實是發展遲緩的小孩,在教室裡面也不太跟其他孩子互動,可是他跟阿嬤……就是這一對,阿嬤講話孩子好像也聽懂,小孩講話阿嬤也覺得…就是看到他們好像很好的知己。」~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 黃雅雪

平等尊重是非營利幼兒園核心價值之一。Photo by zoo_monkey on Unsplash

「現在年輕世代手機盛行,年輕父母其實常常把手機放在手邊。我們就聽到孩子說,要你的陪不是要你把我帶到這裡,把我放著,我要你跟我一起!」

「我開放家長進班。在進班的過程中,我會給家長一張紙告訴他說你有功課要寫。因為他重視孩子的認知學習,所以他基本上參與意願高,那麼他要寫什麼?第一個請你去看看你的孩子在做什麼,第二個請你去看看你的孩子跟孩子之間在做什麼,第三個請你來觀察看看孩子跟老師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透過不同角色的對話跟文字,讓家長從另外一個角色看到自己有些部分是可以被調整的。更多的家庭其實是願意陪伴孩子的,只是他需要比較有效能的技巧。」~龍埔非營利幼兒園 陳靜怡

「我們學校CP(Cerebral palsy,腦性麻痺)的小朋友比較多,如果廁所有設置扶手的話,老師會訓練他扶著扶手,讓他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如廁。我們減輕了大人的協助,同時小孩子透過他自己藉由一些器具使用而能獨立完成,對他而言,他也會有一個自信感,他不是步步每樣(閩南語,編註:亦步亦趨)都靠別人來協助。」

「我們甘神父(編註:甘惠忠神父)雖然在今年(2020) 4月已經回到天家,但這是他在我們園所常常講的話……他說:『沒有特殊教育,教育是為所有的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慈母非營利幼兒園 陳惠鈴

「我今天是以教保員的身份來跟大家分享……我們非營利幼兒園的架構,主要是把幼兒放在中心……在活動規劃方面,很多老師看了應該也很有感覺,因為我們園所只過冬至,其他的都沒有。我其實有很短暫的時間待過一個私幼,我覺得我在辦活動時真的超級痛苦,三歲班你還要分三組跳舞,可是問題是跳舞你要給家長看……那其實是佔了小朋友的時間,要表演你就一定要練啊,因為小朋友三歲真的不是好控制,我都拿零食耶,我心裡在想我是在訓練什麼?為什麼還要拿零食?你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你又必須要達成園所的目標。我覺得不一樣啊,我不想要這樣。」

「溝通協調,我們學校其實是滿多方面,平常有書面的省思,園長也會不定期進班,園長還蠻即時的,她看到了就會跟老師約談或溝通。還有每學期期末的約談,因為園長有去聽,我們會試著一起討論,看有沒有什麼樣的方式解決。我之前也有待過一個(園所)是他只有給你一個目標,可是他沒有告訴你中間要怎麼走,我覺得對於老師來說是一種滿大的壓力。」~永建非營利幼兒園 李文敏

這些是2020年非營利幼兒園論壇裡不同園所共同分享如何實踐「以人為本」價值的真實故事,他們各自展現出對孩子、家長、老師、人各個不同面向的深刻關懷。在臺灣的每個非營利幼兒園,都可以聽到「平等尊重」、「專業整合」、「公私協力」、「社區互動」這四大核心價值,其實從委託評選開始,園所與承辦法人在執行的過程中與政府在契約期間的檢查與考評、都圍繞著這些價值,也因此孕育出這些不同風貌的園所。

讓優質的照顧能夠普及,是非營利幼兒園制度的初衷。Photo by Jerry Wang on Unsplash

讓這些故事能落實在非營利幼兒園各個角落的重要推手,就是現任職於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的歐姿秀副教授。

讓優質的照顧能夠普及,是非營利幼兒園制度的初衷

當我們問起歐老師承接教育部委託「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試辦非營利幼兒園的初衷,老師說道:「因為我很想普及化好的、而且做得到的學前教育。如果過去我在三民托兒所實作的成功經驗,只止於我個人的一項經歷,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歐老師在1995年至2005年間擔任了10年的三民托兒所所長(目前經國三民非營利幼兒園的前身),當時托兒所是走台北的公辦民營制度,歐老師回憶道,那時大家對於公辦民營托兒所的角色很不清楚,從立案上就產生這到底是公托還是私托的疑惑,但當時社會局認定公辦民營是「準公托」,歐老師即據此親手實踐了一所「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托兒所,在一定的成本之下,做出一個好品質的托育環境,並且發展出對孩子、家長、同事都友善的幼兒園文化,讓成人跟孩子之間建立正向的互動關係,包括師生和親子。

帶著現場實務經驗,思考國家政策規劃若能避免一些錯誤,最重要的是,「如果能有更多像三民這樣的托育環境,就可以照顧更多親師生。」因此,當教育部在徵詢計畫主持人人選時,歐老師決定全心投入。

三民托兒所全體工作人員、15個家庭成員共同慶祝15個大班畢業生的大合照。歐姿秀副教授提供

帶著「共好」的視角,尋找幼兒照顧教育的公共政策方向

談起臺灣學前教育問題,歐老師認為,它和其他教育領域的問題大不相同。1980年代公共服務事業民營化蔚為風潮,公辦民營曾被認為是許多問題的解方,臺灣因為戒嚴的歷史背景,社會上對於政府其實並不信任,故中小學義務教育改革談的是解嚴、鼓勵私人興學,在大學談的是大學自治。但臺灣學前教育始終以私人投資經營為大宗,在商品化的市場邏輯下,讓幼兒教育形成「要有好的照顧品質必須要有錢才能享有」的迷思,歐老師回憶道,在2006年的教改論壇當中,她即主張應重建學前教育中「家庭、市場與國家的三角關係」,當時這樣的說法也獲得全國家長聯盟的支持。

然而當公辦民營這種由政府提供場地設備、委託民間經營幼兒園的服務型態出現後,顯然幼兒的照顧及教育不再僅是家庭內的義務,政府對於這類型態幼兒園的定位、幼兒教育未來的政策走向是什麼?以往在幼兒教育的專業領域,大家都專注於了解幼兒發展、心理學,鮮少觸及公共政策的擬定及討論。

帶著這些困惑,歐老師在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的博士班就讀時,也頻頻旁聽台大社工系、政治系的相關課程,試圖尋找幼教與公共政策方向的答案。

非營利,「營」什麼?

非營利幼兒園有別於公幼、私幼,從命名上確立了不營利的定位後,非營利幼兒園要「營」的是什麼呢?歐老師覺得,非營利幼兒園要追求的是回歸幼兒教保專業的理念和價值。談起非營利幼兒園「平等尊重」、「公私協力」、「專業整合」、「社區互動」這四大核心價值的源起,除了源自歐老師在擔任托兒所所長時期的理想及經驗之外,更是透過眾多參與非營利幼兒園倡議與政策推動者共同建構出來的,例如:「公私協力」與公辦民營不同,強調國家要有角色、要給資源和支持;「專業整合」期許教保服務公共化後不僅只由幼教專業人員孤單奮鬥,還要整合更多的專業資源,發展出不同於傳統的教保服務模式。

非營利幼兒園帶起幼教新風貌。Photo by Gautam Arora on Unsplash

一個制度的設計,最終必須要讓更多人能認同參與,歐老師表示,有了核心價值可以吸引更多有相同信念的非營利法人願意加入非營利幼兒園的辦理行列,因為這些價值不只存在於幼兒教育領域,也是許多非營利法人本來就在努力實踐的目標,如此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鳴與認同。事實證明,確實有不少非幼教的法人加入了非營利幼兒園的推動,為幼教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

非營利幼兒園所帶起的幼教新風貌

歐老師認為,非營利幼兒園相較於公幼、私幼來說雖然仍然是少數,但已經開始為幼教環境注入了不一樣的新風貌,如薪資表的產生,對於整體教保人員的起薪產生了定錨作用;而有些私立幼兒園聽到非營利幼兒園的分享,會覺得非營利幼兒園自主管理的方式很好,開始思考如何依據教保目標規劃工作人員的專業成長。非營利和許多認真專業的公幼、私幼一樣,用正常化教學、正常化營運的方式提供專業教保服務,這也逐漸打破了「優質一定要昂貴的迷思」。

非營利幼兒園制度許諾了優質、平價、友善職場和公民參與的願景,藉由前期的實驗計畫找出合理的營運成本,設計有效的管理工具,讓政府放心;善待老師,讓幼教變成可以持續發展的職涯;鼓勵家長參與,讓不同的家庭、家長相聚在一起;讓不同的孩子有機會互相認識、接觸、彼此欣賞。

「我們要培養的是在社會群體中成長的孩子。」歐老師和我們分享一張三民托兒所全體工作人員、15個家庭成員共同慶祝15個大班畢業生的大合照,感念三民10年裡相遇的幼兒、家長與工作夥伴們,一直是讓她持續努力到現在的最大動力,期許在目前政府大力推動的非營利幼兒園制度下,可以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和家庭,形塑出這種共同照顧的氛圍。歐老師說:「這正是一個和諧社會所需要的成長環境!」

(作者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專員,轉載自《相遇婉如照顧網2019~2020》年刊,本文原標題「建構非營利幼兒園走出第三條路的推手 – 專訪歐姿秀副教授」)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