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木爸爸:擔心輸在起跑點?不如先讓孩子累積出發的能量
by 呂佳旻、葉冠妤
在眾多教保人員參與的論壇中,出現一位聲音宏亮的爸爸,在現場面對教育部官員時感嘆而論:
「我自己小孩出生的時候剛好是教保大綱推行的時候,所以我買了一本來看,我發現我們身邊的家長根本對於幼教專業是一點認知都沒有,所以我覺得是不是從教育部,包括從成人教育或者是親子教育,可以怎麼樣來推動,甚至可以有一點點的工作坊、證照都好,然後讓我們家長,這些比較有教養的理念或者是認知的,可以跟所有的教保人員來做配合。」
一位父親,為何在論壇上大表對幼兒教育知識匱乏的感嘆?
琳瑯滿目、問題導向的教養叢書,看不見「人」
準新手爸媽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內心往往是徬徨無助的。如同藍佩嘉在《拚教養》一書中指出,「相對於國家腳色退隱到背景的監看,專家與媒體的影響力日趨重要,親職叢書與雜誌的銷售量大幅攀升……」。多數父母的育兒知識仰賴坊間大量的教養書籍或網路社群的相互支持,其中不乏以個人經驗談論幼兒成長應當「把握黃金發展期」,或細數從小就該培養哪些能力,否則孩子未來跟不上會更加辛苦。
面對多元教養聲浪,赤木爸爸在孩子未出生前即自行閱讀兩三本教養專業書籍,他表示:「它就是把小孩當IKEA的傢俱,非常問題導向,發生A就B處理,C就D處理方式。」但赤木爸爸覺得,尤其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人們難免會本能憑著自己過去的經驗處理,雖然他自覺自己的教養模式需要更改,但閱讀這些書籍讓他產生了疑惑:「每個小孩既然都是不一樣的人,我真的可以把他當IKEA傢俱嗎?」
反思童年,期待給孩子不同的教養腳本
回首自身「超前學習」與填鴨教育的成長經驗,赤木爸爸說:「那就是個畸形啊,我現在回想起來根本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啊,就是逼著我去做一些很不想做的事情。」傳統的教育方式並未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著重重複、精熟的技術培養,孩子「不知為何而學」,對其能力的培育甚至有害,面對未來更是茫然。
能夠覺醒填鴨式教育的痛,追求與傳統社會不大相同的價值,這個開關的觸發點是赤木爸爸的高中生涯。在高中以前他對於自我生涯想像一直都是「理工男」,
當工程師、去竹科是人生必然,直到做了性向測驗才發現,自己喜歡跟人工作,其實他真正喜歡的是人文科系。在這個生涯的大轉彎時刻,赤木爸爸也不是沒有猶豫,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說,最難割捨的就是班級同儕,但他的國文老師鼓勵他:「你要遵從你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是你的特質。」這樣的歷程,滋養了赤木爸爸要給孩子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
政府不給力,家長只能自力救濟
赤木爸爸和太太對於孩子的教育環境有一致的想法:第一是不要填鴨;第二是教保人員勞動條件佳。不要填鴨是因為自己的經驗,勞動條件佳是因為夫妻倆都認為:「勞動環境好,老師就會有耐心,情緒能量就會比較寬廣,情緒能量寬廣,對你小孩自然就會比較好。」於是,在孩子即將要讀幼兒園時,他們就以這兩大要件作為挑選幼兒園的標準。赤木爸爸研究了台灣不同的幼兒園類型,決定以非營利幼兒園為優先選擇,首先打聽了5家非營利幼兒園,但存著無法中籤的疑慮,夫妻倆也另外擇定了鄰近4家私立幼兒園進行參觀。
赤木爸爸為了孩子入幼兒園,事前做足功課,參訪時用心查看。從赤木爸爸尋找幼兒園的經驗來看,多數坊間的營利教育機構常以幼兒發展為藉口,高喊「啟動孩子的未知潛能」的廣告標語,以「不能輸在起跑點」的說詞恐嚇,推廣各式「超前學習」等違背幼兒發展及幼教理論的教材及課程,不斷加深家長們的焦慮,家長被社會氛圍影響,只能推著孩子向前跑。赤木爸爸這類不想「隨波逐流」的家長,難以找到能真正以幼兒需求為本的學習環境。
確保家長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才是破除「超前學習」迷思之法
赤木爸爸欣喜於孩子就托的非營利園長,能夠以堅定態度說明適性學習的立場,但在如此競爭力掛帥的社會氛圍下,也仍要不斷面對其他家長持續對園方提議,這即是促使他在論壇上起身發言的原因。
身處在這樣社會環境下,看似自信滿滿為孩子選擇優質園所的赤木爸爸也不禁苦笑說道,「當然現在講好聽是這樣、很輕鬆,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我還是很焦慮。」
家長焦慮的解方,不能只靠有特定教養意識的家長在育兒歷程中自己碰撞、尋找,更應把強調競爭的商業邏輯排除在教育之外,讓所有家長都能夠送托以幼兒身心為本的幼托機構。政府除了更積極拓展公共托育服務量之外,更需具體支持以幼兒需求為本的開放教育,積極宣導正確的教保概念,讓家長知道如何抵禦超前學習的教養思維。從赤木爸爸育兒的學習體悟,我們看見這件事的重要。
(作者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專員,轉載自《相遇婉如照顧網2019~2020》年刊,本文原標題「擔心輸在起跑點?不如先讓孩子累積出發的能量—專訪赤木爸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