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外勞政策變動,家事服務隨之轉向
by 江妙瑩
高齡化社會來臨,讓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的家事服務方向也隨之轉變,家庭使用者和家事管理員皆呈現高齡化趨勢,除了清潔打掃外,家管員同時接受老人溝通、居家安全、認識失智症……老人家獲得傾聽、陪伴與照顧;家管員也因此延續豐美的職涯生命。
為紀念婦運工作者、民進黨前婦女部主任彭婉如而成立的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陸續發展及推動國小課後照顧系統、社區自治幼兒園、社區家事管理支持系統、「坐月子」保母、培訓居家服務員……同時也參與法令政策修訂工作,結合其他學者、民間團體共同推動「托育、長照、女性就業三合一照顧政策」,為民進黨智庫接納,成為蔡英文總統競選第14任總統時,發表長期照顧政策的重要政見與價值。
因應都會雙薪家庭需求,彭婉如基金會自2000年推動「社區家事管理支持系統」、培訓家事管理員以來,10多年來,不僅創造女性二度就業機會,家管員到府清潔打掃,讓雙薪家庭不再為家務工作煩憂,家管員成為穩定社會的一股無形力量。
根據彭婉如基金會的統計,近10年來,投入家管員人數成長了61%,服務總數更是成長了120%。可是,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彭婉如基金會發現,家事服務的人力與使用者隨之產生年齡與數量上的變化,呈現「雙老」現象。
據該基金會負責家事服務業務的研究發展部專員林玉萍說,10年來,家管員的年齡層日漸老化,至2016年底,家管員平均年齡已約50歲,2012年以後家管員成長趨緩,補進來的青壯年新血愈來愈少;另一方面,該基金會同時發現,年輕的雙薪家庭使用者日益減少,家庭使用者的年齡層愈來愈大。在老人使用者中,林玉萍說,有不少老人家獨居,或是白天只有一人在家,這群老人生活尚能自理,需要的是有人協助繁重或登高的家務工作,例如換洗被單、曬棉被、煮飯、擦玻璃門窗、清潔冷氣機過濾網、購物或修理水電等工作。
因應老人服務量成長,從去年(2016)開始,家管員的在職進修課程,逐漸加入老人溝通、飲食管理、認識失智症、預防跌倒等內容,增進家管員對健康議題和居家安全的了解,她說,今年更是全面更新教學內容,只要有家事管理課程,一定加進老人健康等課程,讓家管員到府服務時,提高對老人身心狀況的敏感度。
前兩年,政府開放輕度失能老人也能引進外勞後,彭婉如基金會發現,家事管理的服務量,去年8月統計時,短少了三成左右,不少家庭改聘外勞兼做家務及照護工作。可是,在等待外勞時,家庭又會利用家管員來做短期服務,藉以填補外勞入境前的空窗期。
彭婉如基金會提出政府政策擠壓本地勞力工作機會的具體觀察,也是政府推動長期照顧政策時,如何兼顧保障本地勞動機會與老人照護,需要更細膩的思考與規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