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小夢田
by 江慧儀
數個月前網路上流傳著一部影片,我已經不記得重複收到它多少次,顯示這部片子真的是廣受歡迎。這是一部紀錄美濃龍肚國小小朋友種稻子的故事,看過的人都受到感動且讚賞不絕。
有趣的是,不久後,在一場教師研習中,我有幸聽到一位都市教師的分享。他的誠懇分享,激勵了在場的教師同儕。我想,在那個時刻,許多聽眾都會跟我ㄧ樣,相信只要有動力且敏於行動,在水泥叢林大都市中還是能夠營造孩子親近自然的微棲地環境與機會!
故事的分享者是三重市厚德國小的簡老師,為了讓都市的孩子從親身的經驗中體會到食物的來源取得不易,他決定挑戰高難度的水稻田濕地生態,將都市中久違的稻田帶回學校,創造了一段讓家長、社區人士與師生都難忘的學習經驗與回憶。
從照片上看起來,開闢成水稻田之前,這基地的原始模樣是一小塊被來往的師生踩踏地相當堅硬的校園一角。或許因為太多人走過,那一小片土壤上沒有長出太多植物,有點光光的…。簡老師分享說,一開始先從這一小塊基地的日照、供水等條件開始構思規劃,然後由高年級小朋友從整地開始動起來。那中年級的小朋友呢?老師也沒讓他們失去玩玩泥巴的機會。簡老師邀請中年級班級協助進行灌田、翻土、田土抹平,甚至連做田岸等工作都讓孩子們嘗試!
或許種稻的技術對多數年輕一輩的老師來說是相當陌生的,且環境教育強調社區的參與,長輩的經驗當然不能忽視,於是簡老師又邀來社區有經驗的人士參與孩子們「築夢田」的行動!社區的人,有的人教孩子抹平水田,有的人教孩子插秧……或許看著這些孩子種稻,會勾起社區長輩的童年記憶?或許他們會懷念起過去務農,辛勞一輩子的父母親?也或許,他們只是單純想陪伴孩子們體驗不一樣的學習經驗?不管怎樣,我想,「築夢田」所引起的效應,一定不會只在孩子身上發酵!
水稻田是濕地生態的一種,水的來源當然是最重要的囉!由於小小的一塊田地並無法真的提供孩子們糧食,這片水稻田的供水,用的是學校中水(編註:中水為非飲用的再生水)回收的水來孕育稻子!水資源再利用的觀念落實的很徹底!透過這樣的設計,參與的孩子也會清楚地知道,原來自己洗過手後的水是流到稻田裡供稻子成長啊!不過,雖然有中水可以利用,在八個月的種稻過程中,師生們仍然會因為水的問題而擔心,太久沒下雨,擔心水不足,連下幾天雨,卻引來了病蟲害。簡老師還分享說:「在水稻田育種時,即開始擔心整個施作過程的種種問題:「……土壤的貧瘠、水田是否留得住水?日照是否充足?是否會有病蟲害?……這都會令人大傷腦筋。」
可以想像,這些憂慮對一位大都市的老師來說,還真是難為!
就在擔憂以及期待交雜的心情中,終於到了收割的時刻,簡老師說雖然收穫有限,過程中的勞力付出與知識、經驗的吸收卻令他印象深刻。在他的分享中,總覺得自己的收穫比小朋友還多。而從收成的穀子中,他也想到,先民在看天吃飯的時代,如何面對穀子收成不好或不健康的問題?而當他看到孩子的笑容、汗水與興高采烈的滿足神情,也會深深的體驗到「教育的本質不正是如此?當我們花費大筆大筆的經費,去改善環境,去努力想回復原本的生活方式時。原來只要小小的付出,收到的教育成果將是無法計量的。」
從簡老師分享的照片中,看倒掛著正在曬乾的稻子,我心想,這些孩子多麼幸福!因為一位熱情不滅的都會老師,為他們的學習生涯創造了好多可能!
- 想了解大地女人開版詞,歡迎到貓與男孩一家人。
(作者為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