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權不努力,性別極端將來臨

by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2010.03.05

為了解民眾對性別知識的認知程度,及提升民眾對性別平權的行動態度,台灣婦全會於今年農曆過年前特別舉辦一項「你(妳)是性別達人嗎?」的網路活動,蒐集100道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性別知識題目,並透過網路有趣的闖關抽獎遊戲、隨機抽選答題方式,吸引民眾參加,以此來檢視民眾的性別知識程度。活動為期25天,共有24,746人上網瀏覽,其中完成遊戲規定10題作答的民眾有6,624人。由於遊戲內容問題取向與網路工具運用的關係,本次活動原訂預期對象是鎖定在未婚、女性及年輕族群,結果統計出來,大致符合原先規劃,但是仍有一些令人意外的驚喜發現,分述如下:

◎ 對參加民眾的背景分析:
(1)參加者以20~30歲族群居多,但40歲以上的民眾仍有15%(共999人,其中男性 為420人),顯示中年族群、男性民眾也對性別議題抱有一定的關心程度。
(2)參加者雖然以女性居多,但男性參加者也有多達2660人,佔了40.2%,高於過去相關的性別議題民調比例甚多,我們推估,應該是網路的隱匿特性及闖關遊戲的爭鬥激勵,讓男性願意參與,且耐心作答挑戰自己的看法。
(3)此次活動,參加者的未婚人數高於已婚者甚多,達1.1倍(即多了2279人),顯示 性別議題的主要關心者仍以未婚人士為大宗。但回歸現實,受傳統習俗與家庭觀念 的作祟,潛藏於婚姻中的性別限制與碰撞應該更多才對,此處未見關心度相對提高,除了已婚者可能較忙的理由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造成這樣落差,值得再加探 討。
(4)參加者中,國中以下教育程度僅有463人(佔7%),而高中大學者佔了84%。

左起女影會許嘉恬、婦女人權律師尤美女、前副總統呂秀蓮和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監事黃長玲
左起女影會理事許嘉恬、婦女人權律師尤美女、前副總統呂秀蓮和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監事黃長玲。圖由台灣婦全會提供。

◎ 性別知識測驗的重點分析:
由專家學者編擬的100道性別知識題目,概分為「性別與職場」、「性別與媒體」、「性別與生活風俗」、「婚姻與家庭」、「性別與空間」、「性別與醫療」、「性別與教育」、「女性第一」等八大面向。因為題目力求生活化及有趣,很多都是你我週遭日常裡即可能遇見的性別議題處境,如職場性騷擾、工作育嬰津貼、子女姓氏、財產繼承、家暴、媒體性暴力…等。民眾整體的答對率為74.2%,成績差強人意,但從參加者的作答裡,我們仍然有些歸納觀察:

(1)在各項領域中,參加者對「女性第一」的答對率最低,僅有54.3%。如實反映了歷史概以男性的故事主軸寫成,因為由男性的視野出發,讓尤屬少數的女性傑出人物更難以書寫流傳,或列入課本教材,造成民眾對女性歷史人物普遍疏離與陌生。

(2)讓人意外的是,民眾對「性別與媒體」題目的答對率也不高,僅有67.80%。尤其對媒體報導中呈現的性別描述與性別正義,答題民眾似乎處於高度的渾淆狀態,15題中有3題的得分率都僅在30-40分間。而知道「NCC是傳播媒體的性平最高主管機關」的民眾也只有62.3%,顯示民眾觀念深受傳播媒體的龐大影響,卻又無力抗搏的事實窘境。

(3)對於政府新近推動的很多性別政策議題,民眾多半只知道政策名稱,而不了解正確的規定內涵。如育嬰津貼規定、育嬰假申請限定、結婚要件…等,顯示民眾對政策的細節辦法普遍缺乏耐心,難於短期內吸收運用,相關主管單位必須再加強政策的宣導,包括宣導的方式及宣導的頻率強度。

(4)整體來看,參與民眾對「家暴」、「性侵害」、「性騷擾」等議題的答對率普遍都高,達到八、九成以上,顯示民眾對這類傳統、顯見暴力的性別議題知識已經具備強烈認知,而教育、宣傳多年來的努力也有達到一定的效果了。

◎ 面對婦女節100週年,我們的憂慮與呼籲:
台灣的婦運推動已經超過25年,近年,政府終於趕上國際性別發展的腳步,將「性別主流化」納入國家重要施政,要求所有中長期計畫都要進行「性別影響評估」;並且通過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簽署;提出第一份「CEDAW國家報告書」..等等。表面上看來,性別平權工作如火如荼,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於此同時,我們也驚覺地發現,台灣的嬰兒性別比這幾年竟然達到110(亦即每100名女嬰時,男嬰有110名),僅次於印度及中國大陸,高居世界第三位。這個數字警示我們,雖然經過上述多年的努力,民間「重男輕女」的傳統事實不但未見緩解反趨嚴重,目前台灣面臨的課題不僅是少子女化,而且還有向極端的「少女化」現象逼近!

不管是「少子女化」、或「少女化」問題,都已不是女性或家庭可以個別處理的小事了,必須拉升至國家的發展存續層次討論才能解決。如何儘速縮短這個落差現象,找出國家與個人可能妥協的方案,將是婦女節100週年,政府與民眾雙方無可迴避的重要嚴肅課題,因此值此週年前夕,我們強力主張及呼籲:

(1)我們認為:台灣「少子女化」的原因複雜多元,除社會整體變遷因素外,個人生涯的取捨是另一重點。這一代的年輕女性,於成長過程中,大都眼見龐大的家庭照顧壓力是由父母輩中的母親長期獨自承擔,因而讓已具獨立、自主思考能力的她們,對婚姻、家庭、養育等人生選擇卻步。社會發展至此,已然很難回歸還原,政府唯有出面擔當,拿出魄力及有效作為,確實建立「照顧公共化」制度,提供合理與近便的各項照顧福利體系(如幼托照顧、殘障照顧、老年照顧等),確實減輕婦女的家庭照顧與經濟負擔後,才能讓社會「少子女化」的傷口慢慢止血,讓年輕的一代願意重新回歸家庭,擁抱婚育。

(2)我們認為:「少女化」問題是「少子女化」傷口的平行延伸,必須同等重視看待。 政府除了做好上述「照顧公共化」各項主張外,必須再加上「性別平權」的實踐良方。目前實施中的「性別主流化」不應只停留在民眾的觀念宣導,或做做性別影響評估而已,政府應該要提出具體的獎勵及實踐措施,目前鼓勵生子的同時更要鼓勵生女,才能激發民眾的追隨與改變。極端氣候無法一夕形成,但極端性別卻可能短短一代十年造成,執政者必須有更宏大的眼光,才能避免與早日因應。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