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就很迷人
by 李宥樓
前一陣子到歐洲小住了幾個月,發現那兒的女人未必個個美麗,但卻都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剛開始還不很清楚原因,日子久了,才知道這是因為她們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有自信的緣故。
和一般我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西方女明星那種模特兒式的苗條身材相反,西方女人大多長得壯碩豐滿,這並影響她們對衣著的開放,在炎熱的夏日裡,放眼望 去,盡是細肩帶低胸背心、迷你裙,沙灘上多的是穿比基尼,或是裸著上半身作日光浴的女人,其中更不乏是上了年紀的老女人。無論胖手臂、凸小腹、粗腰肢甚至 老人斑,她們毫不遮掩,並且當作「性感」的象徵而引以為傲。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英國的一個公園裡,見到一位穿著小可愛的孕婦,圓滾滾的大肚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十分動人。同行的台灣女孩Amy 驚訝地呼道:「這個樣子都能穿小可愛,那我也能穿。」
經常被朋友戲稱為「胖妹」的 Amy,到英國前曾花了台幣二十幾萬到塑身中心減肥,不過成效不彰,到英國之後仍舊力行節食計畫,經過這次「暴露震撼」後,她一口氣買了好多低胸削肩的緊身背心,每天輪流替換,「在這裡不盡量穿,以後回台灣就沒機會了!」
在英國穿得這樣高興,為什麼在台灣就不敢穿?Amy 說:「像我這種身材,穿露背裝走在台北街上,準讓人指指點點,當笑話看!」一樣的身體,回到故鄉本應覺得更自在,沒想到卻反而得刻意壓抑暴露的慾望,聽了教人覺得好心疼。
這讓我想到,自從塑身業在台灣大行其道,朋友間總不時會提起的一個笑話:「嘿!我最近節食成功,又瘦了二公斤!」「恭喜啦!你又賺了好幾萬塊!」因為如果到塑身中心減肥,減個一、二十公斤大概就得付出數十萬的費用,所以自己瘦下來等於是「賺到了」!
聽到這樣的笑話,我的心裡總會浮起一個大問號:是什麼樣的社會文化,讓我們的身體變成像市場上的肉一樣,得「論斤計算」?為什麼台灣每年有幾十萬的女 人,甘心獻上大筆鈔票,到塑身中心上課,用保鮮膜團團包住進到烤箱裡烤,為的只是讓自己的腰圍多瘦一、二吋,大腿細一點,臉頰和下巴看起來緊一點?
我們的媒體總將鎂光燈焦點擺在瘦女人身上,被捧紅的女明星、模特兒幾乎是清一色的削瘦如骨,電影裡的女主角永遠那麼苗條,電視娛樂節目經常拿胖女孩來 開玩笑,在媒體的強大作用力下,我們不斷被各種影像聲音暗示:肥胖,是「不合潮流的」、「不應該的」,這樣的暗示內化到人們的心中,表現出來的,是普遍對 「肥胖」的不尊敬和歧視,無形中造成「胖人們」內心的自卑甚至罪惡感。
塑身業者的廣告總愛將女人的身材分類化:梨型、葫蘆型、橘型……等不雅的名詞紛紛出籠,其背後所隱指的,就是有一種身材叫做「標準型」,只有符合這種 「標準型」的身材才是最美麗、最受男人歡迎的。這種幾近於「暴力」的分類方式,巧妙地同時挑起大多數女人追求「標準」的慾望,為塑身業者創造每年數十億的 業績,然而,在諸多塑身成功的「見證性」的廣告中,我們卻看不到有多少女人因為這樣的分類標準而受到心理傷害,有多少女人花了大筆金錢、受了各式瘦身方法 的「折磨」卻仍達不到「標準」的挫折。
對塑身產業的分析並不是要指責去上塑身中心的女人,塑身、減肥本身並沒有對錯可言,而且不可否認地,的確有許多女人因為減肥、塑身成功而獲得自信和快 樂,對於這些朋友應該給予祝福,而非道德上的非難。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塑身中心以「為女性服務」為名,不斷地透過廣告宣傳加深社會對肥胖的歧視來賺取 自己利益的事實。
為身材感到困擾的朋友,也許可以問問自己,每天忍耐飢餓的痛苦,喜歡吃的東西不敢吃,好不容易瘦下來還得拼命想辦法維持,每天和食慾、熱量表進行無止盡的戰爭,這樣的生活,快樂嗎?為了別人眼裡的「美麗」,把自己的健康搞壞了,值得嗎?
覺得身材不錯的朋友,是否回過頭來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也像塑身廣告一樣,有意無意地在行為言語中,不小心傷害了身邊的胖朋友,間接地促使她們去減肥。對於「肥胖」,我們是用揶揄的態度來回應,還是給予正面鼓勵?
「你看起來一點都不胖,根本不需要減肥。」「我覺得你的身材很美!」「你不覺得豐滿的人很性感嗎?」這些話看似平常,對於一個對身材感到困擾的人來說,卻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魔力,為當事人帶來自我的肯定。
一味追求「標準化」的身材,到頭來每個人都是「輸家」,別的不談,光是「老化」這件事就沒人可抗拒,既然皮膚不可能永遠光滑,小腹不可能永遠平坦,胸 部不可能永遠高挺,又何必和自己過不去,老拿所謂的「標準身材」來衡量自己。更何況,每個人的體質和骨架都不同,身材自然不可能都一樣,又何來「標準身 材」可言?
當我們把自己從「標準身材」的枷鎖裡釋放出來,將「美麗」的概念寬廣化,相信每個人在照鏡子的時候,都會充滿自信,套句陳昇的廣告詞——自信,就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