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的小孩

by Asian

開刊詞:

我們都在人生的座標裡旅行
停佇 前行 猶豫不決 大步邁進
常一個人單打獨鬥
有時或也有緣與人攜手共度一段日子
如果你尚未在遊戲規則裡找到方式自立活命
那不仿也搞搞文藝以文養飢吧

本專欄藉由一個男孩邁向男人的歷程,反芻並詰問過往生命中的某些逗點、問號、分號及引號,並試圖為幸福的句點尋找可能。

依稀記得小時候,我們被人說不乖的時候,通常都是我們自己想要作主的時候。聽說我小的時候特乖,從下面這則故事就可以知道。依據我母親的轉述,小時候的我最常坐在家中的唱片機旁聽唱片,那時她偶爾需要出門去市場買幾樣菜,就會「認真的」告訴我,你乖乖的待在這裡,不要亂跑,幾分鐘後我就會回來,而當她從市場裡挑三揀四回來之後,我見到她回來的第一件事幾乎都不是問好,而是趕快從唱片機旁彈起,頭也不回的衝到廁所裡;想想我那時真是特乖。

那時問題都有個標準答案

「我的家境是小康」;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的資料都是這樣填的,聽說王永慶家的小孩也是填小康。但是我其實從沒問過老師這到底是以什麼作為標準的,記得我那時只問了隔壁的小盈「妳填什麼」她說她家是小康,小學六年我都跟她同班,所以我的答案自然也就從沒改過。

不知不覺活到十歲,那年我有了人生的第一把鑰匙。母親又是「嚴肅的」告訴我,如果你放學回家,家裡沒人應門,你就去「那裡」把鑰匙拿出來開門。母親這個以防萬一的舉動,又讓我異常緊張了起來。那時候小學大概都是四點放學,媽媽下班是五點,為了打發中間空出的這一段時間,我開始了我不太專心的放學計畫,例如我會開始等同學一起走,或是故意走小巷弄不走大馬路,再不然就是看看喜歡的女生她家離我家到底有多遠。然而這一切的舉動,其實都只是為了回家之後會有人應門。所以我那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別讓麻煩找上自己。

聽完我一生平凡的開頭,可以老實地跟大家說,這個人目前聽起來連一絲一毫命運多舛或是小時了了的機會都沒有,但大體上還可以算是無憂無慮。但用另一個角度去想想,「就用大雄的孫子想要藉由改變爺爺的命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角度去想」,這樣毫無思考機會的童年根本就是大有問題!特別我還是個會很自動自發地去吃去睡去寫作業的乖小孩, 再搭配上當時主流的填鴨式教育,所以我推測我那段時間應該從來沒有好好用過腦袋,現在回想老師對我的評語大概也是「認真負責」、「品性敦厚」、「待人親切」之類的,而在我記憶裡那段時間唯一發生在我身上的大事,大概就是那次我把作文「我的志願」寫成了史豔文,為此老師還把母親請來學校,認真地希望母親勸我做個有出息的人,我那時想這種事情還有標準答案嗎?但那時就是。

開始遭遇問號的青春期

Photo by Christiaan Briggs
Photo by Christiaan Briggs

對我成長的那段日子(大概是八〇年代左右)有印象的人,現在應該還記得,那種每天一致無時差的作息,及生產罐頭應聲蟲學生的流程,就是當時的教育體制被所謂教改人士批評最多的地方。而我就在那時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可以抉擇的機會。很遺憾的,在我人生剛開始的日子,我並沒有認知到這件事。而往後的中學階段,我的世界「比較」開始被不斷放大,自此我的人生也開始出現一連串的問號。

我就讀國中的年代,升學主義在當時仍是不變的枷鎖,學習教材也只有統一的國立編譯館版本。我之前已經說過了,我是一個乖學生,就算在成績上並不是出類拔萃,至少我不作亂也不搗蛋。但我上了國中之後,橫在我人生的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考試有些題目我不會寫」-拿不到滿分不是粗心而是不會,這對我母親來說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並不是一個愛計較的人,但是在老師誣陷我們「考試考不好都是因為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前提下」,我硬是查證了一下老師所謂的「出題範圍」,結果果然和我猜的一樣,老師考的題目只是跟課本很像,但的確不是完全相同。這時老師馬上補上一句,「你們要懂得應變,頭要會轉知道嗎!」 (不騙大家我當下真的有把頭從左轉到右,又由右轉到左) 但結果就是,我還是不會啊!

老師又說:「如果題目都出我教過的,那你們的程度我就判別不出來了。」真是奇怪!把你教的內容都搞懂居然還拿不到滿分?那那些拿滿分的學生倒底是多做了什麼才考的比我好呢?別回答我「天生如此」,這種從出生就決定一切的邏輯,我想每一個老師都講不出來,每一個父母一定也都不願意承認。現在回想當時很多人就是在這個人生第一道被強行分類的節骨眼上,被貼上了A咖B咖C咖的分類標籤。老師總說這叫做分組教學(其實只有英數)不叫能力分班,讓程度差不多的同學可以超前進度,也讓後段班的同學上班不要有壓力。老實講這種分類,真的會讓我們變得更好嗎?我那時真的是充滿疑惑。

因為從來沒有人給過我答案。就連老師自己也分成兩派,第一派認為分班比較好帶,另一派則認為中學是義務教育,應該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家長的問題更嚴重,有些會來學校關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到前段班或是希望老師能多照顧,更厲害的還會指定老師,指定班級;有些人則大喊不公平、我的孩子並不笨,你們這樣做我會去教育部檢舉你們喔—那有人關心學生想什麼嗎?至少那時的我真的是疑惑滿腹啊,怎麼沒有人問過我們需要什麼呢。

那小孩的抉擇機會在哪?

放學之後大部分的人都沒閒著,因為這時大家都會跑去補習班補習,母親也說「大家都去補習所以你也去吧,這樣才不會輸人」。現在想想當時我為什麼不多長些腦袋呢?如果補習只是因為自己學校的老師教的太差所以才去補救(因為沒得換,學校又是分組教學所以家長只好花錢讓小孩去補救),那又是誰造成了補習反客為主的現象?此外要把學生教好,這應該是學校每一位老師的責任吧,怎麼稿得我們升高中的成敗都是在補習班呢?後來我的成績出來不理想,但我母親其實也蠻明理的,那時她開頭第一句不是問我為何考不好,而是問「你們班第一名是在哪裡補習的,你要不要考慮換一下補習班」。

如果你現在問我,我自己的意見是,如果家長稍稍願意花點時間了解自己的小孩,就會知道如果只是把小孩推進補習班,只是強迫他去適應那個讓他得不到成就感的教育生態而已。如果你真的覺得他特別、不笨,那就請花時間了解他、鼓勵他,讓他知道自己是特別的。你可以為他做些什麼的。可惜那時候我特害羞,也沒法表達自己,所以印象中的我每天只是拼了命的去達到父母和老師的期望。能夠抉擇的機會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現在想想人的一生其實總免不了面對選擇及面臨抉擇,而通常那些選擇和被迫抉擇的時刻,往往就是一個人一生最精采的部份。雖然我還是沒法告訴你,你要如何抉擇, 但如果你現在還是一個學生,就請認清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吧,你有權利要求老師告知你想知道的,但也有義務完成老師所交付的功課。如果你是父母,就請花點時間和孩子溝通吧,讓他知道你對他是時時在意,讓他知道你即使忙碌,還是想知道他每天發生的事,這樣你才不會錯失他下任何決定的每一刻。認知教育對自己的正負面影響,仔細思考自己的處境。 試著改變自己吧,讓我們開始做一個不乖的人。

觀看次數:

2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