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獨自旅行

by 張瓊齡

直到丈夫逝後數月的某日,猛然覺察自己似乎不曾獨自出國旅行。

七歲起開始自己買課外書,十歲後只穿自己買的衣服,十六歲起不再跟家人一起生活,高中畢業後執意不進大學在家自學一年,大三第一次出國表演,二十七歲決定搬到花蓮去「隱居」,二十九歲就我一個女生跟著一票布農族獵人上山打獵、採野菜……我不曾懷疑過自己的獨立與自主。

然而,長久以來的堅信不疑,卻在丈夫猝逝後的某個不期然的片刻,產生了動搖:會不會,我並沒有自己向來以為的那麼勇敢且獨立呢?

幼時買書、買衣服、在家自學的花費雖攢自零用錢但仍是父母的給予;不跟家人同住,卻從不缺室友或樓友;多次出國目的不同皆有旅伴;到花蓮隱居的結果是比住在台北更忙、朋友應接不暇;跟著布農族的男人們只是備受照顧與呵護……所謂我的獨立自主,又是展現在哪裡呢?

還在新寡的頭一年,至親好友沒可能放我一人獨居;當時職場的老闆、同事只要我請假一天就擔心是不是悲從中來,要請長假沒可能,要離職在家搞自閉更別談;思來想去,只能搭著週休二日前後再補兩天休假,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香港走一趟。在這之前的出國,全有明確目的,但這一趟純純粹粹就只是要造成「獨自旅行」的既成事實。哪怕是再微小、再輕易、再漫無目的,我真真切切意會到,得靠這樣的一趟旅行來自我確認與肯定。

香港是瓊齡獨自旅行首站。Photo by Wolfiewolf
香港是瓊齡獨自旅行首站。Photo by Wolfiewolf

回想起來,那真是一趟全無冒險可言的旅行。

已回歸中國五年的香港,能說普通話的人口大增,也無需故意說英文以拉抬身價;行前聯繫上丈夫大學時代的一位僑生至交,他堅持把所有的休假用來陪我走走,也只記得搭船去了南ㄚ島,但其實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走路、都在說話,身旁經常是滿滿的人潮,於我們卻又全然視若無睹。原本就不熟,唯一能夠聊的話題便只有我的丈夫,他說的是他的記憶,我說的也只能是我的回憶。

那樣的一趟旅行原本是為我自己,或許也為那位友人所需。我們結婚時,他特地攜女友飛來台灣,卻沒想到四個多月後即接到噩耗,他一定極想要知道全盤的前因後果,而我也正需要一個感興趣卻關係不親近的聽眾。

辦公室管假條的同事只知我請休補假,台灣沒一個人知道我悄悄出了國又回國,全世界也只有先生的那位至交是此行的唯一見證人。這樣微不足道卻極具儀式性的一趟小旅行,當時一心認定,必得透過離開自己的國家,離開自己隨時可以求援的土地,才足以做出確認與證明。

之後,我就此展開一趟又一趟的旅行,並不一定都有什麼目的,不見得都有什麼預期內的人要見,有時不排除有同伴,有時也極需要獨處。

而無論是群聚、是獨處、有目的、無目的,我完全確知自己的自主與獨立性,再也無庸置疑。

瀏覽更多瓊齡的文章:

觀看次數:

One Comment

  • LEE

    您好! 很冒昧寫這封信,不知可以幫忙轉知張瓊齡老師嗎?
    得知2010年數次的公益旅行,未能參與扼腕在心
    2011年搜遍網站都不得而知有否可以參加的行程
    今年七月下旬有ㄧ小段假期
    不知 可有我能參與學習的國外公益旅行(綠色旅行)
    謝謝 撥冗協助 感激回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