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衝擊下的日本家庭生活
by 許心欣
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關東地區籠罩在輻射陰影下,人心惶惶。然而,五個月過去了,台灣媒體對日本核災後的報導愈來愈少,究竟核災對日本社會造成哪些經濟與生活影響?我想應是島上有四座核電廠的台灣最該引以為鑑的。
住在東京的旅日作家劉黎兒,在福島核災後生活大受影響,甚至全家遠赴大阪避難(距福島500公里遠),也因此開始積極關心核能議題。劉黎兒表示,是因福島核災才驚覺核安問題其實和生活息息相關,而使用核電就像是活在「透明的恐怖」之中。
核電危害認知 夫妻大不同
根據劉黎兒的直擊觀察,福島核災改變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但也因為資訊不透明,人們關於核電危險性的認知天差地遠,常常衍生家庭爭執。通常太太對核輻射危害較清楚,但也較擔心,因此家中緊閉窗戶,不在室外晾衣服曬棉被,不敢吃魚產海鮮,但許多先生卻無視於輻射的危害,回家就要開窗,在外仍舊吃魚,但回家選擇不說。先生買了有名的千葉蘿蔔回來,但被太太直接丟掉。有些太太帶了幼兒回四國娘家避難,結果就一去不回。劉黎兒說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婚後定居東京的鄧佳蕙表示,日本東北地區災後結婚對數和離婚者都增多,因為災難提供每個人對生命價值重新省思的機會,地震後為了向過去的婚姻關係訣別、積極邁向新的人生階段,「離婚儀式」的詢問電話竟增加了三倍之多。
家人不願面對真相 因核不和
結婚台灣定居十年的小宮有紀子,原本對核電無特別感覺,但在福島核災後,驚覺到核電的危險與危害,開始蒐集核電相關資料,並發起「瘋綠電行動聯盟」。日前曾返回東京娘家探親,因擔心輻射汙染,生活起居及飲食小心翼翼,被弟弟認為對核災過度反應。在日本買了一具輻射偵測器,卻遭到弟弟嗆道:「姐姐,我看不起你!」
有紀子在日本的網路討論區發現,擔心輻射的人在這方面不僅無法跟別人分享,甚至連家族之間也不行。有個主題為「完全不在乎核災的家族朋友同仁」的話題,談到幾個常見的情況,如家族完全不在乎,特別是父母、先生;鄰居媽媽朋友若知道某人要搬到關西就開始罵;若是提醒輻射的危險性,聽到的人就開始生氣。因此自覺到輻射危險性的人變得不說話,只能到討論區互相安慰。
最擔心輻射污染的是媽媽
有些媽媽擔心食物遭到輻射污染,在網路上互相安慰,因付出的心意不但未被家人接受,反遭批評「你那麽擔心就沒有可以吃的(意思是「不要再唸擔心輻射汙染的事」)!
有紀子認為夫妻或是男女對輻射缺乏共識的原因在於日本男女分工太清楚,男性只關心工作,很少人有自己購買食物的習慣,自然不會擔心食物輻射污染問題。
鄧佳蕙表示,關東地區的媽媽們對政府公告的輻射值存疑,且偵測範圍未能顧及自己居住的地區,於是想方設法自行購買輻射偵測器,若買不起也要想辦法租,帶小朋友到公園,要先測才放心讓小朋友去玩。現在有一群媽媽在網路上集結動員,要進入中小學監測學校的營養午餐,怕委包 廠商貪小便宜採購到含輻射的蔬果,並連結其他民間團體將各種輻射量監測結果定期公告在網路上。
資訊落差 影響核安認知
根據有紀子的觀察,資訊來源與習慣造成日本人對輻射污染關心的落差,通常以看電視、報紙為主要資訊來源的人,通常是年紀較大的長者,一直都是以被動心態過生活,只要電視報紙說安全就是安全。但年輕人習慣上網蒐集資訊,災後五個月累計資訊量,就產生了生活態度上的差異。
核災浩劫後的日本
核災發生後,核電廠周遭的疏散範圍不斷地擴大,從20公里、30公里不斷增加。全福島縣230萬人當中,就有150萬人需避難,但日本政府的收容能力僅15萬人。
入夏後,有些災區氣溫超過攝氏35度,沒空調的避難所彷彿是個大蒸籠,加上飄來的魚腥味、海嘯留下的汙泥臭味、飛來飛去的蚊蟲,生活環境非常惡劣。
福島市距離福島核電廠60公里,輻射仍相當嚴重,超出標準。但日本政府無能解決輻射問題,已將學童輻射容忍量上修超過六倍,被迫忍受比許多國家的核電作業人員更高的輻射值。為讓福島學童免遭輻射污染,家長群起反對上修輻射容許值,並進行一連串搬遷設施、疏散活動、剷除操場遭輻射污染土壤、輻射醫療保健檢查等工作。
報導批評日本政府將多項輻射暴露容許標準提高數十倍到上百倍的做法,是為達成沒有輻射過量的表象。日本居民每天都要思考出門是否須戴口罩?餐廳賣的食物能不能吃?買的水能不能喝?食衣住行全都成了問題。現在許多日本關東地區生產的蔬菜、牛奶、肉品,因輻射超標都不能吃,許多人爭購核災發生日之前生產的食品。
而災前擁核的日本首富孫正義(SOFTBANK董事長),在災後轉為反核人士,帶頭捐100億日圓救災,後來又捐10億日圓研發綠能。日本過去反核運動低迷,民眾普遍認為政府有能力打造安全核能,也很少有學者願意出面揭露問題。然而,福島核災後,有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挺身而出,批評核能政策。朝日新聞個統計日本反核人數一直上升,但台灣對此的後續報導量幾乎是零!
台灣,下一個福島?
看到核災對日本社會的衝擊,不得不想到北台灣首都圈內就有三座核電廠,30公里內有五、六百萬居民,萬一發生福島級核災,究竟要如何疏散避難?我們能否從福島核災中學習,好好寫出「跟核電廠當鄰居」的危機劇本?還是評估過後發現風險過高,乾脆認賠殺出不再仰賴核電?台灣是否成為下一個福島,有賴全民用智慧抉擇!
(作者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祕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