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兒童健康照顧網

「產後憂鬱」是許多台灣女性的經驗與夢魘,多數人認為會罹患憂鬱症多半是媽媽個人因素,卻少有人去探討背後的社會文化因素,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區隔,以及傳統觀念多將育兒的重擔落到女性身上,女性在得不到奧援下,常常覺得喘不過氣來,本期作者楊佳羚因有在瑞典生產育兒的經驗,目睹台灣女性友人育兒的困境,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揭示「沒有人應該獨力在家照顧孩子」是瑞典社會的核心思想,提供台灣社會省思與參考。

瑞典開放幼兒園一隅。Photo by 楊佳羚
瑞典開放幼兒園一隅。Photo by 楊佳羚

本期網氏,楊佳羚選錄了發表在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月刊中有關女性懷孕、育兒健康照顧的三篇文章,分享瑞典社會建立種種助產士、社區小兒護士和開放幼兒園等制度設計,瑞典助產士人性化的產檢過程,對照於台灣婦產科醫師多仰賴冰冷儀器的檢查方式,瑞典社會「不將懷孕當疾病」的觀念令孕婦感到舒適與自在。

生產過後,不管是哺乳或育兒問題往往令新手無所適從,台灣社區護士承擔過多的行政業務,難以提供諮詢服務,如今拜網路所賜,新手父母得以有育兒資訊交流的管道,可是對許多無法接觸網路的父母而言,只能自行摸索;瑞典設置了社區小兒護士作為嬰幼兒健康問題的單一窗口,包括副食品的餵食、生長發育進程,都能提供有效的答案。

在瑞典社區處處可見友善育兒的環境,例如可讓嬰兒車上車的無障礙公車、讓嬰兒車通行無阻人行通道、可以讓嬰幼兒親炙大自然的活動,還有不需註冊、免費的社區開放幼兒園,隨時開放保母或幼兒照顧者帶著孩子玩遊戲的空間,這些在台灣社區均付之闕如。雖然瑞典人付出高額稅金成就該國的福利社會,對低稅制的台灣社會仍可望不可及,可是,對全世界生育率低、擔心育兒支出高的台灣人來說,如何建構一個我們想生也想養的國度,佳羚的瑞典經驗無疑提供了我們更大的想像空間與借鏡。與妳/你分享她的寶貴歷程:

嬰幼兒的副食品照護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