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回顧與未來

by 黃敏文

2005年踏進社會福利團體,服務弱勢及遭受到家庭暴力之婦女,在協助的過程中,瞭解許多弱勢及家暴婦女,配偶或前夫無法或不願給予經濟上支持,她們除了家庭及子女照顧責任,經濟壓力更是立即需要面對的問題,在家庭與工作中無法兼顧的痛苦,能獲得政府單位補助還可稍解燃眉之急,但處於社會福利邊緣的弱勢婦女,肩上的擔子日益沉重。

2009年3月,有機會承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北基宜花金馬區就業服務中心「促進社會融合就業服務計畫」,協助花蓮縣北區(北至秀林鄉,南至鳳林鎮)原住民及新移民就業協助業務,透過就業服務員一對一的就業諮詢、就業媒合及就業後續支持服務,讓更多弱勢者接受社會福利協助外,還可以同步進行就業個案式服務,達到弱勢對象社會福利支持與就業協助整合服務之目標。

四年來服務對象由原住民及新移民求職者,擴大至中高齡者及婦女求職者,總計服務超過1000名,其中更不乏許多家中經濟壓力增加,必須再度進入職場的中高齡婦女,絕大多數為技能缺乏或是離開職場過久,重返職場時發覺自身就業技能不足,最後只能選擇進入需完全依靠體力,又類似於家務工作之粗雜工作就業如:廚工、清潔打掃、家事服務等,長期間高度勞力付出下,健康狀況多數不佳,因此多數的雇主聘用考量上,體力、反應與健康不如青壯年之中高齡者能錄用的機會並不高。

許多中高齡求職者在缺乏技能情況下,參加政府自辦或委辦之職訓課程,但服務中發現,政府單位投入相當多的資源於訓練專業人員,縱使其學習技能,在現實的就業環境下,真能充份使用所訓練之技能就業的中高齡者更是少之又少,多數參與課程後,還是選擇無專業技能、多為勞力型且較易入手之工作,並未因訓練而增加就業機會,仍舊離不開高勞力、高工時且低收入的就業循環模式。

為弱勢女性就業開案服務情形。圖片由花蓮縣原住民族產業整合暨社會服務協會提供

婦女在職業選擇上,除了工作技能、體力、健康考量外,最大因素為家庭照顧。絕大多數婦女,尤其是單親女性,家中長者及子女照顧責任都落在她們身上,工作時間必須配合子女就學及家中長輩照顧狀況,部份工時的就業模式也就成為唯一的選擇,這代表的是工時較短且不穩定、工作間銜接度低、薪資採時薪計算、福利低、高勞力,這對於主要負擔家計之婦女而言,是辛苦且沉重的。

我們所提供的個人化就業服務,除了協助失業者就業外,還依照求職者家庭及個人狀況給予社會福利資源協助及轉介,讓她們在求職及就業的過程中,能得到更多支持及協助。這些弱勢對象在就業服務員的協助下,處理家庭照顧及工作間平衡、協助勞資雙方爭議調解、依照求職者的需求與期待媒合就業、安排職訓課程,並協助就業後職場適應與雇主溝通問題,同時還擔任最佳的傾聽者,如同好友般安慰求職者在家庭及求職中的挫折與難過,並給予支持、鼓勵及資源聯結,在求職及就業之過程中陪伴求職者,讓他們逐漸從擔心焦慮的生活中走出,更有信心面對挑戰。

一份工作帶給人的不只是經濟上的收入,更多的是自信與成就。走過四年,現在我們仍持續協助花蓮縣原住民、中高齡者暨婦女之就業,我們期許能讓更多花蓮縣失業者能重返職場,改善家庭經濟困窘及需依賴社會福利制度才能生活的情況,創造新的職場第二春。

(作者為花蓮縣原住民族產業整合暨社會服務協會社會服務中心執行長)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