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陷阱在哪裡?

by 劉淑翎

根據蕃薯藤數位科技公司針對台灣使用網際網路的十五歲以下兒童、少年所作的1998年「青少年暨兒童網路使用行為」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平均每週上網 時數比一般成人網友略高。這群新世代對新興的網路通訊工具如ICQ、聊天室及BBS等的接受程度也較總網友的平均為高,顯見不久的將來,電腦與網際網路將 成為兒童少年日常生活中最常運用的平台。

去年媒體報導了美國一個十五歲少年波契自行創業,利用為顧客設計網頁成為巨富,而他甚至還未達考駕照的年齡。網路這個新的界面顛覆了傳統,不論年齡、 性別、弱勢者或優勢者都可藉此創造機會。它固然創造無數契機,卻也同時隱藏著諸多危機。兒童少年也因此正徘徊在「危機」與「轉機」的十字路口上。本文將聚 焦探討可能的危機。

網路充斥不良資訊

兒童少年在網路上最常使用的功能以瀏覽資訊和收發電子郵件為主,最常進行的活動排名是使用搜尋引擎、瀏覽生活休閒資訊、抓取軟體、聊天交友等。五花八 門的網站上固然存在著各個領域有如百科全書般的優良資訊,卻也充斥著直接而廉價的感官刺激,除了八卦新聞、色情照面,還有網路賭博、販賣毒品槍械,甚至教 人如何製作炸彈、如何自殺等訊息。網際網路因其易得性、立即性、互動性等特質,讓以上這類危險訊息輕易地觸及我們的兒童少年,卻又因其匿名性而更難以分辨 真偽與追蹤查緝。在目前使用者無法自律、提供者無法把關、政府無從管理、法律無從懲治的狀況下,兒少接觸到不良資訊的機會不可謂不大。

網路缺乏培養判斷能力的資訊

根據蕃薯藤調查,使用網路的兒童少年每週平均上網時數為11.07小時,而每週平均使用電腦的時間為16.8小時,換句話說,新一代的兒少開了電腦後 三分之二的時間用在網路上,他們究竟在吸收些什麼訊息呢?現任教育部長曾志朗曾提出:「網路學習到底要學習什麼?」的疑問,並表示:買多少硬體軟體都不重 要,重要的是學生要如何學會利用科技探討知識。兒童少年所接觸、吸收的網路訊息是大量的圖像而非文字,且此類內容多只需要被動的按鍵、反應,而少分析、創 造的活動,導致兒童少年缺乏深度思考的訓練。擁有大量的訊息並不等於擁有知識,道德法律是長期累積形成的價值觀念,而價值的判斷能力更是一點一滴慢慢培養 而來,絕非換用了新工具即可成就的。

挑戰親子關係,缺乏人際互動

根據蕃薯藤調查,1998年使用網路的15歲以下兒少有62.8%由家裡上網,22.3%從學校上網,可見家中空間是兒少上網的主要場所。有些父母因 為對電腦科技不懂或懂得不多而放任孩子嬉遊網路不多過問,長期將導致親子間缺乏互動與話題,造成親子之間格格不入難以溝通。有些家長則過度保護,阻止孩子 上網,反而引起反效果,可能促使孩子更加叛逆。在害怕被父母發現及網路致命吸引力的衝突中,少年為了避開父母追查他們的私生活,往往故佈疑陣,「偽裝」、 「欺敵」的段數越來越高。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張典齊指出:沈迷上網減少與家人、朋友相處互動的時間,個人的生活領域看似海闊天空,從另一角度看其實變得更狹隘、更自我。網路上 交朋友固然很新鮮、很容易得到共鳴,但隔著電腦螢幕交換訊息,而非實際相處,一旦回到真實世界,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卻沒有能力應對。網際網路不但挑戰親 子關係,更可能影響兒童少年與他人及社會的互動。

虛擬世界殺人無感覺

師大教授邱貴發指出「兒童最感興趣的網路內容是像電玩、日本卡通、電影等多媒體」。暴露在各樣網際資訊中的兒童少年,過早習於按鍵選擇,且傾向選擇自 己喜歡的而排斥不喜歡的,偏狹選擇的結果,養成包容性低、抗壓力弱的性格。再者,暴力、色情等不良資訊則嚴重影響兒少身心健康與發展,愛荷華州心理學家布 希曼表示,暴力電玩的害處更甚於暴力影片,因為在虛擬的電玩世界中,孩子可以輕易扮演殺人者的角色,久而久之將刺激其犯罪慾望,就會變得更具有犯意。麻州 大學安德森提醒:受此類不良資訊影響而產生負面行為的兒少雖是少數,但星星之火往往可以燎原。若不從預防著手,必將付出許多社會成本。

資源不均,弱勢更為弱勢

台灣兒少上網人口居住地的分佈主要集中在都會區,1998年台北縣市就佔了40.9%,台中及高雄分別佔7.5%、11.4%(蕃薯藤「青少年暨兒童 網路使用行為」調查)。相較於人口分佈比例,可見除了台北都會之外,其他地區網際網路使用的普及率仍然不高。對於教育部投資七十多億元經費,在國中小學建 置電腦軟硬體的政策,台南師院校長吳鐵雄表示:此一預算是以每校學生人數比例來分配,偏遠地區的學校因為學生數少,在資源分配上比不上城市學校,加上師資 培訓不易(師資培訓由各縣市辦理),將導致資訊教育不但無法縮短城鄉差距,反而可能因此而更加擴大。吳校長呼籲各界:網路要建立的應是一個公平、公開、安 全的教育環境,應重視網路教學的效果,而不是學校有多少電腦、多少上網人口的數字。按學生人數比例分配資訊教育硬體預算尚待商榷,軟體與師資培訓可千萬不 能依此邏輯辦理,否則原已弱勢的族群,如特殊兒少、偏遠地區學童,將因政策錯誤導致的資源分配不均而更為弱勢。

(本文作者為勵馨基金會專員)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