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同志驕傲、為歷史流淚

by 小勤

台灣有一句流行語「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如果借用這個句型來描寫英國,我會說,「英國最美的風景是罷工」。深入簡出的留學生如我,也能在日常生活裡察覺英國的罷工傳統。學校的電子信箱三不五時就會傳來校內工作人員的罷工消息。走在校園內,看到有人舉牌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的場景,亦是沒什麼好稀奇。

舞動人生(Billy Elliot)劇照。網路截圖
舞動人生(Billy Elliot)劇照。網路截圖

而時不時,總會有那麼一部電影,提醒我,這個最美的風景來自於血跡斑斑,同時亦豐富精彩的英國工運歷史。例如,1996年的 Brassed Off,2000年的Billy Elliot(臺譯:舞動人生),還有最近在英國上映不久的 Pride。

這三部電影的背景均設定於1984-85年間的英國,那個工運最為慘烈的年代。1970年代末,由前首相柴契爾主導的保守黨政府,著手進行礦業的私有化。其中一個手段即是將財務目標取代生產目標。只要是不賺錢的礦場,即難逃被關閉的命運。1984年三月,位於約克郡的三十個礦坑遭政府封閉,兩萬名礦工頓時失業。礦工總工會於是著手反擊,進行全國串聯,為長達一年的罷工拉開序幕(註一)。

柴契爾政府不僅以強硬的態度,更時常以違法的手段來壓制全國的罷工行動,工會幾乎被政府瓦解(註二)。參與罷工的礦工與警察在街頭肉搏。除了赤裸裸的國家暴力,長期罷工所造成的收入缺口,更是讓礦工社群無以為繼。社會裡支持罷工的民眾開始動員起來。長期面對媒體抹黑、警察騷擾、國家暴力的同志社群,亦選擇與礦工站在一起,甚至成為最強大的支持力量。倫敦同志社群組織起名為 Lesbians and Gays Support the Miners (簡稱LGSM)的團體,穩定、持續地為威爾斯的罷工礦工們募款,提供重要的經濟援助。於是,同志與礦工成為最讓人料想不到的抗爭夥伴。這就是 Pride 這部電影的故事主軸。


(Pride預告片)

預告片甫露出時,我和對性別議題很熱血的E 約好,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雖然知道大概的歷史背景,以及敘事的基調,但觀影過程仍舊讓我驚喜連連。這是一部非常平易近人的電影。事件的發展說得簡單清楚,雖然因此犧牲了深入討論運動內部權力關係的複雜性,但其中不乏可供考察的小細節,同時亦具備華麗的娛樂性。活用歷史素材與戲劇元素,導演熟練地將觀眾的情緒推到飽和狀態。我跟E 兩個人在戲院裡又是大哭又是大笑的,有時還兩種情緒反應同時進行。

時至今日,同志以及其他的邊緣社群,她/他們的故事被訴說、被聆聽的機會仍舊有限。若不是這部電影,想必很多人會跟我一樣,錯過了這段精彩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想要更瞭解 LGSM這個組織的始末。在搜尋相關背景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都與我一樣。例如,Youtube 上有一段相關的歷史錄影畫面,不少人均留言表示,是 Pride 這部電影促使她/他們找到這個影片。

雖然罷工行動在1985年以失敗收場,工會無力阻止礦業私有化的政策,但有些事情從此變得不同,並且往更好的方向推展。在一場由 LGSM主辦的募款音樂會中,來自南威爾斯的礦工 David Donovan 上台向所有的同志朋友表達謝意。他說:「妳/你們與我們站在一起,成為我們的戰友……現在,輪到我們與妳/你們一起奮戰,我們將會支持妳/你們(註三)。」

為現實感到生氣惱怒的時候,我總愛說,現實比想像來得瘋狂。但 Pride 這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讓我萌生了「現實有時也比想像來得美好」這樣的想法。

究竟礦工社群是如何實踐她/他們支持同志的諾言?容我賣個關子,建議大家去戲院找答案。小提醒,淚腺發達的觀眾,請記得帶衛生紙。

註一:參考 1984-85 Miners’strike, Britain.

註二:參考 1984. Lesbians and Gays Support the Miners. Part one.

註三:參考資料同註二。

瀏覽小勤的其他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