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住持人生
2014/10/19

彌陀精舍前後任住持,中為心奧法師、右為圓照法師。大崗山人文協會提供
觀看次數:
by 網氏
妳/你知道在日治時期,台灣曾首次出現佛教界的女性專屬修行道場?這個大道場又在哪裡?答案是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的龍湖庵。

台灣民間信仰及寺廟承襲了中國父權文化體制,男性宰制各項宗教信仰習俗,主導一切廟務、儀式和進香朝聖等過程,近來性別平權意識提升,寺廟道場、教會日漸出現女性神職人員,特別是在宗教特色多樣化的阿蓮區,這群吃神明、服侍上帝的神職人員人生也充滿了傳奇。
自2002年開始推動大高雄阿蓮區口述歷史工作的大崗山人文協會,近年來陸續完成《斗笠 頭巾 阮的一生~2012高雄市阿蓮區農村婦女口述歷史專輯》,2013年則完成《流動 市集 阮的一生──婦女口述歷史專輯(貳)》,今年(2014)以阿蓮區的女性住持、牧師、管理人、志工等16人,出版《宗教‧信仰 阮的一生──2014高雄市阿蓮區婦女口述歷史專輯(叁)》,同時一一完成紀錄片,彌補了庶民史料的不足。
由於阿蓮地區、大崗山寺廟道場林立,本期網氏繼續與大崗山人文協會合作,選錄四名住持與牧師,她們分別是彌陀精舍的釋圓照、女眾道場觀音精舍的釋天理、原是基督徒現為紫微殿住持的蘇金衡以及對教會系統有深刻性別觀察的路竹教會牧師石雅芳,讓我們理解女性住持求道、悟道的心路歷程及少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文章如下
延伸閱讀

Previous
幼年貧困,老入佛門,無比自在

Ne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