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農生活的她方

by 黃淥

「通常木瓜旁邊長出雜草,我不太會除掉它,因為可以幫木瓜散熱,也讓根部比較不會被悶住。」走在草木繁盛的木瓜網室旁邊,許玉鈴邊走邊解說,「木瓜旁邊蓋的那塊白布叫泰維克布,會讓陽光不會直曬到木瓜的根,可以降溫、防水,又很透氣,是農業改良場的老師推薦我用的,真的有用欸!只是好貴喔!」網室的另一側是香蕉園,在層層蕉葉的遮蔭之下,相當的涼爽,且有一股蕉葉的芬芳。園區生態豐富,許玉鈴指著一串香蕉上的草堆:「那是鳥巢,每次要幫香蕉套袋,都一定會發現四、五個巢,如果裡面有小鳥,我會幫忙把它移到旁邊,讓鳥可以繼續生活。」

許玉鈴摘除木瓜植株上較為圓胖的雌花,保留雄花。雌花會結出果肉稀薄、中空的不良果實。Photo by 林鎮宇
許玉鈴摘除木瓜植株上較為圓胖的雌花,保留雄花。雌花會結出果肉稀薄、中空的不良果實。Photo by 林鎮宇

親身體驗務農之道

屬於七年級中段班的許玉鈴,年紀輕輕,卻有近十年紮實的務農經驗。家中原本從事營造業,許玉鈴國中二年級那年,家裡因為經營出了問題,欠了一筆債務。她的父母本是臺南玉井的農家子弟,當時選擇了返鄉務農。一家人先以慣行農法栽種芒果,過了約六年,父親許正義參與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舉辦的園丁計畫,在課程中認識了有機耕作,便帶領全家將田區轉型。

「從小,我們家的小孩都不喜歡假日,因為假日都要去田裡。」求學期間,許玉鈴與兄弟姊妹每逢假日就必須回到家中的田裡幫忙,繁重的勞動,讓他們立志將來絕對不要務農、也不要與務農的人結婚。「哈哈,但是這種話真的不要講得太早啦!」許玉鈴笑道。大學畢業後,由於父親需要幫手,加上外面的薪水普遍不高,她先在家協助,當中也有意見不同,一度想外出工作,但母親黃淑月的身體出了一點狀況,讓她決定待在家裡協助務農,這樣一待,就待到了今日。

起初,母親並不放心把田區交給許玉鈴,凡是出趟遠門,返家後一定會巡視每塊田地,看看有沒有認真照料,但隨著時間的積累,母親逐漸放心讓她經營。「我媽有時候會跟別人講,現在要放手,讓小孩們去做,不讓他們去試,有些道理他們怎麼會知道?」許玉鈴目前是家裡吸收農業資訊的主要窗口,她時常前往農業改良場上課,也認識許多老師,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的黃瑞彰老師、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王仁晃老師、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的李文立主任是她常常請益的對象。因為豐富的田間經驗,許玉鈴對課程的內容並不是照單全收,「我從來沒有一次上完課,用書上的公式在那邊計算,老師講的都很有道理,但你實際上種植的時候會發現,書上的知識都沒有考慮到天氣的問題。」大自然瞬息萬變,充滿書上不會討論到的變因,全要靠農友的經驗來應變,許玉鈴坦言:「你如果全部照書種的話,有時候真的是會死得很慘。」

許玉鈴示範如何正確識別雄花與雌花分別結出的果實,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保留品質良好的果實,才不會讓果樹徒耗養分。Photo by 林鎮宇
許玉鈴示範如何正確識別雄花與雌花分別結出的果實,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保留品質良好的果實,才不會讓果樹徒耗養分。Photo by 林鎮宇

理解田間大小事

截至目前,許家的田區占地四甲半,規模不小,已經無法單純靠家人的力量來維護,因此有些田間的工作會請工人幫忙,但是許玉鈴堅持對田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有所理解,「我不管做什麼工作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做一遍,自己要會做,才有辦法要求別人。」而當田間作物發生異常,許玉鈴會盡全力理解原因,或求教於農業改良場的老師們,傳送染病植株的照片給老師看,請他們協助判斷病因、提供改善的建議。數年前,木瓜園爆發秀粉介殼蟲的問題,許多木瓜樹死亡,幾乎找不到防治的方法。後來透過田間觀察與農友間的交流,終於了解秀粉介殼蟲在悶熱高濕的環境下最宜生長,若能將網室內的通風改善,勤於移出受害植株,讓果園環境平衡後即可有效控制。許玉鈴認為用心掌握田區作物的狀況,是生產者的義務,若異常的產品不慎售出,也才有辦法即時給消費者一個交代,並且想出應變的方式。

許玉鈴與老師們教學相長的情誼,讓她曾經開放一區木瓜園,讓農業改良場進行木瓜肥分的試驗,雖然農業改良場有提供試驗費,但是當期的收成仍然較少。朋友笑她傻,問她為什麼願意讓農業改良場做實驗?許玉鈴則認為,這樣可以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有機木瓜的研究已經很少了,如果沒有人提供田地來做試驗,怎麼會有研究報告出來呢?」

青年普遍不願返鄉務農,許玉鈴認為首要的原因是:耕作根本來講是辛苦的,除了密集的體力勞動以外,還必須耐得住風吹日曬。若可以承受得住工作的條件,耕種的觀念還要與家中的長輩契合,才不至於一直在鬧家庭革命、無法安心耕種。甚至聽過有青年返鄉,好不容易將田區轉型為有機耕作,卻有親友受不了田間茂密的雜草,竟然偷偷「幫忙」噴灑除草劑,導致作物不符合有機耕作的規範。

結實累累的香蕉樹,由鋼架所支撐,果實頂端有鳥兒築巢。Photo by 黃淥
結實累累的香蕉樹,由鋼架所支撐,果實頂端有鳥兒築巢。Photo by 黃淥

許玉鈴直言,未來若沒有甚麼意外,她仍然會繼續務農。對她來說,務農在時間的運用上相當自由,不須上班打卡。除了採收期會比較忙碌以外,工作時間的安排其實相當彈性,而成功種植出有機木瓜,也讓她覺得蠻有成就感。她描述身體也有了變化:過去家中以慣行農法種植芒果時,必須噴灑農藥,當時她相當容易過敏,經常皮膚紅腫、起疹子,甚至有時候會頭痛,但是進行有機耕作之後,這些毛病竟然都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漫步在田間,許玉鈴熟習果園及四週的一草一木,細心檢閱花、果的生長狀況,每一區木瓜栽種的日期、曾經使用過的資材,她都了然於心,不時隨手摘除不良的果實。果園邊有小溪流過,隱然有潺潺水聲,一棵野生破布子樹在果園邊結了滿樹的果實,學習過農產加工的許玉鈴說,她準備要採收果實,製作鮮美可口的破布子醬!

草生栽培滋養土壤

「有機種了一陣子,達到生態平衡以後,對田地的防治就越來越少,資材也變得越來越簡便,我媽常講,種有機會越來越懶惰。」對許玉鈴而言,有機耕作除了資材的轉變,農民心態的調適也相當重要。許玉鈴剛開始進行有機耕作時,也無法忍受田區草木茂盛的情況,但是也逐漸意識到,園區內的雜草一方面可以促進園區生態平衡,另一方面,雖然雜草會吸收養分,但是割下之後,雜草就會變成肥料、把養分還給土地。

(作者為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畫部行銷專員。本文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5年8月,143期)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