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單一性伴侶不染愛滋的迷思

by 賴岡言

「同性戀是愛滋病的高危險群」,這樣的訊息應該存在絕大多數人的觀念當中。很少有人會去探求狀況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是這樣的觀念卻也造成了大多數的異性戀者有了錯誤的認知:覺得這樣的性傳染病是「只有」同性戀才會得到的。

在歷史的脈絡上來看,愛滋病的確是1980年初,在北美 的一個男同志身上檢驗出來的,但這也奠定了日後宣導手段上的錯誤。台灣從民國73年起開始統計愛滋病的狀況與危險因子,這時也引用了美國在男同志身上發現 愛滋病的數據,便開始以男同志族群為恐嚇、宣傳的對象。甚至有許多坊間的書籍,在提到同性戀的時候,便直接地連接到愛滋病上,直指同性戀必定會得到愛滋病 死亡;甚至將感染者形容成乾癟、黑瘦,身上長了卡波西氏肉瘤的恐怖德行(註:台灣人的體質並不容易展現這樣的病徵,甚至發病後也沒有外顯的徵兆)。

同性戀與愛滋病之間會劃上等號,其實在於社會既有的道德 所加諸的污名。同性戀一直以來被冠上許多標記,例如:雞姦、骯髒、濫交。這些指控真是何罪之有?而性傳染病,大家也都會說:他們因為亂搞、濫交、愛嫖,才 得到這個骯髒病。因此當把同性戀與性傳染病劃上等號之時,很少人會覺得有所反對。

如此地將疾病與同志泛道德地扯上關係,對於性傳染病的傳 布,實在沒有太大的意義。這樣的性傳染病,恐怕只會因此繼續被認為是因為「道德缺失」的道德病,甚至曾經有位官員說過:「得到愛滋病是這些人不自愛、亂 搞,不應該為他們負擔健保費用」。這樣的言論,恐怕對於愛滋病的全民防治而言,是個很糟糕的示範。

還有一個弔詭的說法:如果遵行單一性伴侶就不會得到愛滋 病。不過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階段,與以前的社會風氣截然不同,無論是同性戀或者是異性戀有數個性伴侶或是有過數個交往的對象,也不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情。真得單一性伴侶就不會得到愛滋病嗎?恐怕有許多婦女卻因此被伴侶傳染,卻仍有單一性伴侶不會傳染的觀念而延誤醫療。恐怕落實推行安全性行為才是真正落 實的作法。

最近衛生機關開始注意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向下紮根,往 學校去教導同學們進行愛滋與性傳染病的防治,這點的確值得大家給予掌聲。但是,這些宣導教育的內容卻是針對「異性戀」的同學來設計。同志常被衛生機關拿來 特殊化,說是感染愛滋的高危險群,或許有可能是因為男同志的肛交行為,肛門內壁較為薄弱,而容易出血、受傷因而受感染。但若衛生主管機關認為同志真為受感 染的高危險群,卻在安全性行為教育中忽略了同志族群,這狀況真是令人不解而且憂心。

(本文作者為同志諮詢熱線辦公室主任)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