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值的胖體,平均值的空間

by 馬力

上週我和友人─肉包相約去看電影,這位朋友的外型就如同她的暱稱,圓潤可愛。買好票後我們一起等電梯,當電梯門開啟,裡面已經站滿了人,只剩下門口前方的空隙。我和肉包很有默契的互看一眼,退了一步讓後方的乘客先行。超重警示鈴聲沒有響起,我和肉包莫名地鬆了一口氣。在等待下一班電梯的空檔,肉包笑著跟我說:「老實說,我剛剛在想像我們走進電梯,超重警示音響起的畫面。」我回應她:「我也是。電梯對於胖子來講,真的是羞恥感大考驗。」

my fat cat. photo credit:flickr@*highlimitzz CC BY 2.0
my fat cat. photo credit:flickr@*highlimitzz CC BY 2.0

順利搭到空無一人的電梯,進入影廳之後,發現位子在視野超好的正中央。我和肉包小聲道歉,侷促的通過人群。好不容易坐下來,覺得位子有些擁擠,便用手環著身體,往旁邊一看,肉包也是一樣的姿勢。好在電影很精彩,兩個小時一下就過去了,回程的路上,我和肉包聊起胖身體在各種空間裡的經驗。

「因為胖子的身體比較大,到哪裡都覺得擁擠。像我看電影,有時候會特地要求坐在走道,搭飛機、客運也是這樣,盡量為自己多爭取一些活動的空間。」肉包說的話,我深有同感。幾年前我在台北與桃園通勤,當時搭乘的客運是長途客運的車型,一排只有三個座位,寬敞又好坐。去年開始,我發現車型轉換成一般公車,一排四個座位、兩兩一組,在一個小時的車程中雖然不是太難受,但與原本的豪華座椅相比,乘客都顯得侷促許多,不過增加的座位的確舒緩了等車的人潮。

新式的客運座位讓我必須蜷著身體縮著腳,避免我的大腿從座位溢出,影響到旁邊乘客的空間。這種在公共場所中把自己「收納」起來的行為,對於胖子來說幾乎是下意識的反射。在這個「大家都能使用」的空間中,每個不一樣的人都作出了妥協。我們也被要求,要用個人化的方式來處理空間設計的不體貼。你可以選擇全程站立,或是多買一個座位,什麼都不做的話,承接旁邊乘客的白眼也是一種方式。

關於空間與座位配置,其實可以看出這個空間對於不同個體的友善程度。如果想要讓空間更符合個人的需求,其實可以採取人因工程的「極端設計」法。這種設計方式會考量不同的體型與體位,規劃適合不同體型的設施。但是這類設計的成本太高,通常不可能在公共設施的設計上看見。目前的運輸工具,在運輸效率或是經濟成本的考量下,會希望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到最大的運用,此時便會使用人因工程中談到的「平均設計」概念,參考人們身體的平均數據,設計出符合多數人需求的座位規劃。

換個角度想,假使我是經營者,在運輸效率或是經濟成本的考量下,當然會希望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到最大的運用。同一台客運,太高的人膝蓋會被前面的座椅擠壓,太矮的人得踮著腳尖才能搆到行李架,要是拄著拐杖或使用輪椅,可能連上都上不去。就好像有個隱形的框框,每個人要通過,就得把自己擠成那個框框的樣子。我們常被要求,要用個人化的方式來處理空間設計的不體貼,卻從未思考如何改變、挑戰這些不體貼的空間設計。不一樣的身體,代表著多元的需求。看見到個體的差異,才是將胖身體「解壓縮」的金鑰。

(作者曾任社工、性平教育倡議者,目前投入身體議題行動)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