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女生的自信與焦慮

by 佳綺

就在這個社會的風氣越來越開放時,我卻感覺,身為一個七年級女生,面對的世界是比以前開闊,生存的空間卻更形狹小了……。

這情形或許是矛盾的吧,畢竟大家紛紛認為,七年級是生活富裕的一代,資訊發達的一代,雖然沒有人對七年級未來就業抱持樂觀的態度,但也總認為,就算就業機會少,但在舊傳統漸漸放鬆對女性的束縛時,身為新時代的年輕女性,應該要對自己應該要更有自信,擁有更多不同的角色扮演才是。

然而,正因為這許多不同的角色扮演,我感覺,身為七年級女生,面對的是各種競爭,而這競爭,正主導了我們對自身自信的建立。

在學業上,女性早已經被允許和男性競爭,在同樣的學歷下,相信已經很少女生會為了自己是女生而感覺自卑。然而壓力源不在此,影響力最大的也不在此,而在於女生另外的,可以說與學歷、工作能力相等重要的戰場,那就是外在。外在不僅僅包含天生麗質,還包含後天努力,也就是說妳最好要有一副感謝父母的好本錢,再加上妳對流行的敏感,掌握流行的消費能力。

現代女孩們的心理,不僅僅在學歷、工作成就上都追求卓越,無可避免的,從換下制服,踏入自由穿著打扮的大學校園開始,就進入了另一場競技。除非妳自知消費能力遠遜於人,也放棄去五分埔,士林夜市撿便宜,學習追求品牌外的自我風格,那妳就四年都穿一樣,手不釋卷好了。否則只要妳不是這一類型的人,由於不可能忽略外在打扮對自己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得不要在外在上努力,至少也要達到一定水準,才能說是對自己有個交代。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教養好不是唯一,還要外在美,而課業上達到一定水準,可以說是在教育普及的今天,一項基本條件罷了。教養好,而外在上普通,學業能力普通的女孩子,那叫做平凡,可以說是年輕人最討厭的字眼,不像過往,可能是婆婆挑選未來媳婦時最喜歡的那型。

而打扮,消費能力勝出的女孩子,家境好靠家裡供應的,和自力更生的就大不相同。因為家境好,因此消費能力高的女孩,她也許很有自信,但很難躲避,週遭人稱這型叫天之驕女,這四個字隱藏著對她自身能力的懷疑,還有對她可以盡情享受消費樂趣的嫉妒。在我生活週遭的這類型女孩子,他們多半讓我感覺天真可愛,加上家人對女孩子多半比較保護,將來可以說「被安排的好好的」。

然而自力更生的,我認為,是最獨領風騷的一群。她們未必是這個世代中學業表現最佳的,做的也未必是被評價較高的工作,然而她們可以說是最有生意眼光,也最敢大膽投資的一群。就像前一陣子網路拍賣引起熱烈討論,媒體報導的並不是成功創業的,而是特別強調成功創業的人當中,那些年紀輕輕的小女生,她們多半感覺光鮮亮麗,在鏡頭前充滿自信的侃侃而談,她們的學歷如何?還在唸書嗎?創業的資本來自何處,是不是靠家裡供應呢?這些都不是媒體的焦點,大家最有興趣,又羨又妒的是她們從學歷的框架下跳出來,從茫茫的就業市場中跳出來,提早投入了社會,而又證明了自身的能力。我就聽過身邊同學半開玩笑的嘆息:早知道如此,我們也不必辛苦補習,一路過關斬將的考到大學,現在還要繼續沒安全感的拼下去,應該要從國中開始,就去五分埔學批貨!這也許最能表達年輕學子的慨歎吧。

在以往,學歷被認為是學生最重要的本錢,而現在,在就業時也許仍有不小的影響力,但是在對自信心的建立上,已經不是絕對的了。因為學歷是相對的,必須有比自己學歷低的對手,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勝出,而這種比較的力量其實相當有限,因為這時代又告訴我們,妳光有學歷是不夠的!

學歷越高的人其實越懂得焦慮,年輕女孩們在就業前就敏感的知覺到,學歷、工作表現,不是社會評價女性的唯一,要不然,怎麼就有那麼多人稱呼陳敏薰為最美麗的總裁,立委邱議瑩是漂亮寶貝,陳文茜頭上的帽子不輸孔雀?這個職場對女性的的考驗不單是工作或學業成就,也許沒有人敢明著拿女性的外表當總分,但暗地裡,大家都知道不是總分也是個加分,弄得不好連基本分都被扣光了!我們不僅要在學業上拼,要在工作上拼,還要小心化妝保養,免得成了別人扣分的藉口,一個忙於工作而不修邊幅的男生叫率性,忙於工作而無暇保養的女性,就叫做分身乏術不能為自己盡責了。所以認真的女人不是最美,而是認真的女人要讓自己更美。

這就是現實,與其說現在年輕女孩太過拜金,盲目追求流行,不如看看社會上傳達了如何的訊息,把問題歸咎於年輕女孩愛美的天性,或著不懂生活疾苦愛當月光族,那就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化了。

然而消費能力,流行不僅對女孩有極大影響力,即使是消費能力較弱,一開始就提過的,似乎置身於這個戰場之外的女孩,她在自身自信心的建立上,也不可能不受這拜金主義所影響。因為這社會用物質衡量他人的機制太強,再透過傳媒無孔不入的滲入每個人心裡,在一個家庭中,家長也許反對女兒追求流行,因為打扮即花錢,即浪費唸書時間,打扮太美女兒也許追求者眾,無心唸書更不是父母所樂見,然而父母的擔心何其多,卻不曾想過自己與其說在抵制,不如說是加強了年輕女孩對消費的追求。為什麼看似矛盾的立場竟會有加乘的效果?看看平常父母對孩子學歷的看法吧,同樣是大學,念商科當然比念文院好,念理工將來做科技新貴又比念商科更好,在這種情況下念文科的女生,看來只有嫁給科技新貴才是出路。

父母隱藏的心態其實很明顯,在經濟不景氣帶來的不安全感之下,人人都擔心將來好景不在,加諸在年輕一代身上的其實是對金錢的焦慮,而太少去注意自己孩子的個人特色,去給予屬於個性上的評價,小孩若是每天聽的是某某讀的是何其熱門的科系,將來找工作會很有助益,或著某某年紀輕輕學著投資,已經賺進一筆金錢,那麼賺錢這個目的將遠遠凌駕於其他價值之上,手段的投機與否或著人品或夢想,都自然落到次級的地位。

年輕一輩在建立自信心上,當然也不免受到這種取向所影響,為了確保自己將來在就業上的競爭力,走一趟大學校園,妳會發現排名越是前面的大學補習越多,大家對於自己的特色沒有絲毫把握,反而是非得擁有和其他人一樣的東西不行。名牌,或著是證照,其實已經變成類似求心安的東西。因為大家都出國唸書,我不出國念好像不行,因為大家都穿帆布鞋配長裙,我不這樣穿好像很奇怪。妳會發現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其實很多。

焦慮原本就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但是這個社會確實賦予女性多重的角色期待,舊包袱加上新觀念,年輕女孩要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很難像過去,根據對自身的了解以及對所處環境的判斷,而是不得已的追尋著他人的評價,以及看似公平的競爭力吧。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