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土地的情感交會

by 陳清圳寫在環境教育法成立之前

教育的本質

教書幾年,想必大家都有經驗,對於孩子總是又氣又愛。

氣的是孩子的學習總是不如預期,有時候更是讓自己火冒三丈,氣到怨天怨地、怨孩子的家長、怨這個社會給的資源不夠。

但是,有時候想一想,孩子不就是如此。如果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當然是天下一大樂事,但是這絕不是教育的本質。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其生命歷程也不一樣,假如大家看事情的角度能夠朝向正向,就能夠容忍孩子犯錯,從錯誤中去學習,也就能夠看見孩子成長的歷程,當然自己的內心比較不會患得患失, 也就能夠停下腳步思考要給孩子什麼,才能夠使她們更好。

老師需要去省思,去改變自己。思考自己到教育界中的熱忱是否已消磨殆盡;思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視野和心量跟得上世界的腳步;思考自己是否能夠不斷的創新去迎向每一日的挑戰。我覺得教育人員應該思考教育的本質是甚麼?學校的功能是甚麼?才能談教師應該扮演甚麼角色。

打開孩子的經驗世界,培養抽象思考能力與世界做真正的連結

Photo by Wang
Photo by Michael Wang

孩子到學校做主要的事便是學會與世界做真正的連結,這些連結不是膚淺的人際關係的建立,而是把孩子主體經驗與不同時空背景下的人們探索世界所遺留下來的創造經驗做連結。

二年前,在教孩子汙染與海洋環境的關係時,我讓孩子自己去蒐集資料,分析資料、並做簡報,然後我們進行一趟南台灣的單車旅行。一群山上的孩子,很難想像海到底是甚麼模樣?當我們到墾丁後,我們進行一次的浮潛活動。一位女孩看到海,害怕的身體顫抖,因為他記起父母所講海的可怕種種。因此,當他看到湛藍海洋的那一霎那,不由自主的產生抗拒;後來當他綣曲的身體下到海中,發現海並不是他想像的那麼一回事時,她在短短半小時內立即適應,並在海面上悠遊的欣賞熱帶海景。

後來我們繼續往前騎,來到林園大橋上時,一個孩子突然問我:「校長,這是不是工業產生的空氣汙染?」這時我突然明白,出發前讓孩子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在他內心播下的種子,必須透過這趟旅程的澆灌,才能使他的學習歷程產生連結。而這連結不能隨便拼湊接合,而是讓孩子透過生活與思維使她原有的經驗網路不斷向外延伸。因此好的課程必須能夠在孩子的既有經驗下,逐漸打開他的經驗世界,同時培養抽象思考的能力。

戶外教學是改變現狀的重要契機

一開始我們單車環島的理由是,比較省錢。於是孩子利用相機、筆記本、一輛腳踏車走讀台灣。這樣的學習可以培養孩子有察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培養孩子對環境、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與價值觀,這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這種漫長的戶外教學模式,如同美國教育改革領導者John Holt所說,孩子在戶外的學習能力,遠超過在室內的學習。其改變不僅是知識層次,過程中形塑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它可以很深層,可以碰觸到孩子心靈的角落,更可以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

但是目前很多學校不僅走不出圍牆外,更將孩子關在教室內,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因為被壓抑,逐漸被消磨殆盡。學習沒興趣,經驗不可能被打開;經驗無法打開,便無法與世界做真正的連結。因此,學校充其量只是堆砌知識的地方。也因此,讓孩子去玩、讓孩子去探索,這是學校該重新學習的地方。我也從來不相信會玩、會思考、會探索的孩子,無法在社會上生存。只是學校要有能力去培養一群可以鋪陳這樣情境的老師,讓孩子在快樂、自主的環境下逐漸擴展他的經驗世界。

如何有身歷其境的感動書寫?

一個教學沒有歷程,孩子不可能產生感動,沒有感動,價值觀就不可能建立。

2006年10月,校前的大樹下一群孩子在掃地,看著灑瀉在地上的晨曦,突然孩子跑來跟我說:「校長,為什麼總是有一位老人家,皮帶插著兩隻鐮刀,背後跟著一隻狗,每天走過校門口?」孩子敏銳的眼神中,讓我看到這是一個機會點。於是跟孩子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很想知道這一切。於是主題研究開始觸動。學生到村幹事拿了社區老人的資料,然後帶著相機一一拜會社區的老人。

之後,孩子問我:「為什麼他們都沒有子女在身邊;為什麼他們吃的那麼差?還有他們要看醫生卻沒有公車?」就這樣,孩子帶著滿心的疑問,到縣政府訪談。之後學校和學生為了這個問題,開始拜訪社區、申請計畫,村民和師生一起努力,將閒置十幾年的衛生室重新整理,建構成社區學習中心。同時募了一輛車,聘請醫生、護士、藥師上山,並定期到社區去關懷老人、送便當。二年運行下來服務範圍擴及嘉義縣、雲林縣,每次看到社區老人就醫時那種感激神情時,生命激起的燦爛火花,在內心總是留下深刻的記憶。

而這過程其實有一個源頭,就是老師如何鋪陳的學習意義。面對這樣的情境,遇到一位冷漠的老師,連回答都不回答;遇到一位暴躁的老師,大概一句話就頂回去。遇到怕事的老師,故事更不可能走得下去。目前的教育現況,大致上也是如此,一位學生遇到怎樣的老師,往往決定這學生的「命運」。這聽起來有點可悲,這就代表教育現場充滿著不確定性?甚至說教育品質的沒有保障。

好老師並非不存在,只是這些星火無法燎原,因此,應該讓這些願意從事優質化教學的理念教師,獲得尊重,得到鼓勵;多元類型學校是必須存在,學校必須有危機感,讓辦學無力的學校有退場或轉型,我想台灣的教育官員對此責無旁貸。

(作者為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小校長,本文轉載自主婦聯盟基金會會訊第242期)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