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本忘記告訴我的事
by 蝴蝶貓
書名:中國好女人
作者:欣然
出版:大塊
在《中國好女人》,我遇見歷史課本忘記告訴我的事,我遇見十四個女人的命運,從文革到當代的路程,他們的生命如何被影響、改變,如果常規的歷史書是告訴我們中國男人的歷史(his+tory),那麼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在那混亂與壓抑、繁華與落後下的中國,身為一個女兒、情人、妻子、母親的女人的歷史。
從文革延續到開革開放的當代,有女人因文革而花了一生的時間在等待,等待到紅衛兵都徹退了,換來的卻是無可奈何的錯過;有女人因文革而被婚配,從此走進沒有自我主體性的未來,僅管高喊開放自由的時代來到,她也只淡淡的說:「在中國,有人有自己情感的家?」;有女人被父親、被革命軍當成了洩慾的對象,她們內心忘不掉那樣的惡夢,而外在卻背負起「破鞋」的名字,失去生存立足之地,喪失人性尊嚴;有女人在性取向不是政治正確下,而有著困頓的心情,該怎麼愛、能不能愛,都在求取一個答案。到底是文革的牽累,還是中國傳統女人的宿命,追求愛情和追求自我,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夢,真的可以將錯誤的悲劇都歸就給時代,還是其實中國「傳統」的價值觀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一群女人在唐山大地震裡失去了孩子,不再享有親骨肉叫媽的權力,然而母愛的情感移轉成大愛,開始愛那群地震中失去母親的孩子們,情感得以流轉,但殘酷而無法結痂的傷口卻深深烙印在每個女人的背後;有女人辛苦養育孩子,然而在孩子長大後,為求一個能繼續愛孩子的位置,於是從外語老師成為了垃圾婆,只因為如此孩子每天上班時能在街頭看他幾眼。僅管我還沒有成為一個母親,然而我卻不停的思考著,母親與子女的關係,也許其實很多的時候是對立而非互依的,在牽絆與擺脫、愛與控制或限制,母與子女間,彼此如果沒有經歷過失去,不會開始反思,如果沒有放下身段,不會開始理解。中國的父母,特別是母親,通常把自己放在一個太重要又太委屈自己的位置,與小孩在怨與不捨之間拉扯著愛的形狀。
從落後到繁華,有女人不論什麼教都信,氣功、佛教、基督、毛澤東,彷彿信仰是支撐生命的全部,問他們信與不信之間的差異,似乎也說不那麼上來,但是追求信仰的背後,我以為那是隱約透露著一個女人雙手總得拉住幾根浮木,才得以神情自若的在這荒亂世代中載浮載沉的心境。有女人一輩子成為著一家兄弟共同傳宗接代的工具,從沒有思考愛不愛這樣的問題,用粗到會磨手的十片葉子當成一生的衛生棉,以為子宮半脫落於外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全村莊的女人幾乎都如此呀!),然而卻是作者八百多個受訪者中,唯一告訴她,他們是幸福的。我想因為從不知曉外界有些什麼,於是從來不要求,所以幸福,大概就是這樣子吧!他們需要解放嗎?我不覺得,或是我以為那真的太難了,而且當自己所信奉的價值觀放到脈絡下,有時其實是NOTHING!有女大學生成了大老闆身邊所謂的「小祕」,年輕貌美、才智雙全、精明能幹,陪玩、陪公、陪睡,然而看似清楚的利益互換,背後還有更多的無解,女人能不能每一步都算得清清楚楚?或是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做到?有時女人以為的自主,其實仍然在依附,那女人能走出什麼樣自己的路?有女強人,她為自己做注解,撐起自己一片天的理由是公開展示自我的傷痕,然後製造驚爆點換來商業利基點,這些傷痕是她用命與死神、用心與無情的人事換來的,用那些血和淚去換來物質式的成功,沒有值不值得的問題,只是生命的路剛好就這麼走過。
中國大陸上的女人與台灣的女人,離得其實不遠,中國的女人、台灣的女人,除了經歷的悲劇戲碼的不同,其實內在本質相差不遠,以歷史來看,他們還是都是「中國的女人」因為他們背後有著同樣的道德禮教的框架在形塑著她們。這群女人們,似乎不論有沒有自我意識的抬頭,總是躲不情,離不開愛,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女人們似乎總是給別人的愛遠遠超過給自己的愛,給別人的一切,遠遠超過好好善待自己,太多的女人,以為愛別人,然後讓別人愛自己,才能成就一個自我。中國有太多的女人其實已經夠好了,但似乎很少人包括女人自己,想到自己其實已經很好了,而至於那些想在禮教與世俗規範中尋求解脫,通常就更不會是大眾認定的「好女人」,也許好和不好的界定需要的是女人意識到自己的好,而不是男人、不是社會整體的肯定。大部分的時候,大部分的女人並不是真的那麼想和整個社會對抗,身為一個女人,更多的時候只是在期待被了解和被接納,只是在尋找平等的被認同和被肯定;只是在學習怎麼去表達「我」這個主體概念。
(本文作者為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在角落,說話台長,本文同時發表於在角落,說話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