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明天

by 張雅雲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金融海嘯、景氣蕭條所等交織的層層網絡,也深深影響台灣農漁牧的生產。農業養民,但是單一農友無法也無力單獨面對環境的劇變,一次風災也沖出台灣對水的輕忽,在極端的氣候變化之下,我們都有可能會是下一波氣候難民,但我們是否開始準備了?

友善環境的思維,留下希望的出路

農業栽培和水息息相關,水產養殖更是少不了水。人類借水取用生活所需的食物,在取用的當下,是否也意識到我們照顧了生產環境嗎?

邱健程(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生產者,養殖虱目魚和鰻魚)提到一有意思的觀察,這回養殖池淹大水,虱目魚沒有流失的最大功臣竟是魚池邊的水草。邱健程說:「我們魚塭裡的土堤不用除草劑,池邊的水草自然長得比別人家茂盛,大雨狂下池水高漲時,別人家的虱目魚因水位過高游光了,我們家的虱目魚因為碰到水草牆,不會鑽路反而沒跑掉。」

在黃芬香(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生產者,供應石斑、文蛤等)的養殖池裡,明顯可見有草覆蓋的土堤流失狀況較不嚴重,鄰近養殖池用紅磚作堤岸的,經大水沖刷後已是零零落落。黃芬香也表示,土堤上適度留草是必要的,這些草降低大雨對土堤的直接沖刷,減少土堤崩落造成養殖池污濁。上述例子無形中也印證,當人們用較友善環境的方式來生產時,大地之母會留下希望和出路。

關於食物,還有其他替代選擇嗎?

在氣候變異日趨劇烈下,關於食物還有其他替代選擇嗎?在巡視養殖池之際,柯昭綺、黃芬香夫婦也帶我們去看龍鬚菜。龍鬚菜是一種大型藻類,原本是當地人用來養殖九孔的餌料,但隨著台灣九孔養殖業沒落,龍鬚菜也就乏人問津。

因為曾有的食物記憶,加上龍鬚菜熱量低、有豐富礦物質,炒菜、涼拌都適宜,黃芬香已試種一年多了。重新養殖台灣原生種龍鬚菜並不容易,首先黃芬香到潮溝邊尋找龍鬚菜植株,慢慢清洗分選,再移植撒播到新水池。最初撒播的水池,因為是新水質不夠清澈,光合作用不佳,又植株分成太小株,以致撒入池也就不見,後來改採一大株一大株直接放到水裡,反覆試了許多次。

黃芬香也補充,因為龍鬚菜植株會有貝類和螺類附著,必須配合飼養螃蟹、蝦子來吃附著的螺貝,也需要養殖吳郭魚藉其來擾動水流,此外處理龍鬚菜需要大量人工挑去植株上附著的螺、魚蛋等。故合作社產品專員也和黃芬香討論,就近邀請南部社員協助採收龍鬚菜的可行性,一來協助了生產者需要的人力;二來也讓我們社員更了解食物生產的過程,透過勞動過程,找到參與的感動。

在養殖水池裡,柯昭綺撈出一捧茂盛的龍鬚菜,陽光下龍鬚菜閃動著點點水光,彷彿為惡水後的荒涼注入一股希望的力量。
和其他養殖水產相較,藻類不需使用飼料,透過光合作用即可生長,作為人類的食物來源,可算是節能的海洋食物代表。在氣候變遷加劇、糧食生產日趨困頓之際,藻類在供應人類食物可扮演的角色,也值得我們再想想。

人為失當,讓水患惡上加惡

在水患後荒涼的現場看見生產者守護家園的堅定心意,但我們也聽到一些制度設計的不合理和人為之惡。黃芬香表示,當大雨狂下魚塭水池暴漲,又逢滿潮,急需打開水匣門排水,但有地方流氓卻霸住水門趁機捕撈流失的石斑(因為一晚即可有十幾萬的收入),面對這些地方流氓他們也是束手無策。

水門操作攸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依據「中央管河川,海堤及區域排水附屬水門操作規定」水門的操作是由經濟部水利署所屬的河川局負責,並應指定專人辦理。黃芬香提及,現行河川局都是將水門委託民間公司管理,何時開啟排除內水、何時關閉防止倒灌,民間公司往往是按表操課,根本鮮少考量到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更遑論急遽天災之緊急措施。

在曾文海埔地海堤3號水門旁,我們雖看見標示委託單位及受託單位名稱的揭示板,但在颱風天緊急時刻,是否能夠聯絡到管理人員,這可能又是另一個問號(註一)。大水漫漫已讓養殖者蒙受巨大損失,人為失當的攪局,讓這場水患惡上加惡。

大水退去後,灰茫茫的魚塭現場,看到大地反撲的力量,也感受到農友樂天知命的堅毅。不過看見他們長久堅持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無形之中讓大地也為他們留下希望的出路,這真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註一:返回台北後,作者嘗試聯絡曾文海埔地海堤3號水門的受託單位,但幾次去電均無人接聽。

(作者為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主張》主編)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