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間,我的朋友 ─兩岸分偶家庭婦女生活的轉變

by 王君琳

從女孩到女人,從女兒到妻子,擁有自己的房間和婚後保有個人的人際網絡,對大部分的女性而言一直都是個難題。然而,全球化引發人與資本的流動不僅穿透地理與國家的邊界,女性因流動而發生家庭、性別關係經驗的轉化,亦使父權家長制的家庭形式出現鬆動的可能。已婚女性原以核心家庭為主軸的生活經驗,如今被自身發展出的網絡關係所轉化,並藉此重塑了個人對家的意義與想像。

先生赴大陸工作的台灣分偶家庭婦女即是一例。男性家長角色的長期缺乏使分偶家庭婦女面臨獨力撫養小孩、發展個人網絡以維持家庭功能的生活。她們的經驗具體呈現出以女性為主體發展出網絡關係的建構過程,家庭空間使用的變化則具體表現家庭性別關係的轉變。家務勞動明顯的減少讓她們在家裡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擁有更大的個人空間。

住家的空間會變大,然後你要處理的事情比較少,因為我女兒又去外地唸書,就只有我跟我兒子兩個人就很簡單,那他又不在家裡吃,所以變得很簡單。在吃的方面,做家事方面就少很多,我差不多一個禮拜都會看一本書,是自己想看的書,現在都看得到,以前都沒有辦法,搞不好一個月都看不到一本…現在生活比較沒有時間壓力,在家裡也有更多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另一方面,不論是否持續工作,傳統性別分工概念仍使已婚婦女必須且願意承擔較多的家務工作,這種內化成遵循「婚後應專心相夫教子」的心態,普遍地造成家對女人的約束,一旦離家就會產生罪惡感,更遑論去維持原有的人際網絡。

先生不在家提供了解除束縛的一種可能。尤其當孩子已經進入學齡或是離家唸書,分偶家庭婦女便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遭親朋好友也認為你不再受先生、家務所牽絆,而會主動邀請你參加活動。秀美即是因為先生不在家,除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的朋友也會更積極的找她參加活動,因為,先生不在家的太太是最自由的。

我的朋友會說:「喔,他不在,我們有什麼活動叫你會比較好意思,因為平常你先生在,又不見得會跟你一起。」比方工作很累,或是他很喜歡看電視,那我以前會覺德都是我常常出去也不好意思,人家也不好意思叫你,先生在不好意思,而現在是說:「反正你先生不在,我們去那裡會叫你,會說快快快,反正她老公不在,她最自由,她就會去。先生去大陸之後,你確實會去參加比較多活動,比較多自己的時間。」

這種經驗說明了以夫為主的家庭生活仍然是限制女性擁有個人空間和走出家門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先生不在家」則提供一個擁有個人空間與人際網絡的機會,讓兩岸分偶家庭婦女被動或主動的去成為家庭生活的主導者,實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的可能。

(本文作者為婦女新知基金會研發部主任)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