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高品質時間」的親子互動

by 李燕惠

對於未婚生子和再婚的人來說,唯一能放心託付子女的人便是父母,因而產生許多隔代教養模式的家庭,這些單親兒童的人格發展學習,則成為父母和師長急欲深入了解的課題之一。

當一個孩子被安排與祖父母生活時,可由過去經驗或與其他人比較獲知差異性,因而查覺父母的不盡責,甚至懷疑自己被拋棄,產生心理上的焦慮與懷疑。年長一代的祖父母觀念上,他殺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較傾向採用隱瞞的方式面對,總以不切實際的謊言搪塞,甚至無形中施加非期望中的親情壓力。

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系教授郭靜晃表示,當單親兒童質疑父母的問題時,親人不妨依照兒童的理解能力,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解釋,甚至婚姻離異的事實,則應避免以其他用語來欺騙小孩,以減少小孩的恐懼,藉此給予一個良性的機會教育。單親已是父母不得已的選擇,千萬別將自己的不幸間接影響孩子對兩性關係及婚姻的看法。

大多數的祖父母由於愛屋及烏,加上深知單親兒童缺乏親情,基於補償作用導致溺愛孫兒而不自覺,甚至連犯了錯,也不忍心責備。

就單親兒童的父母而言,自責本身長期未盡為人父母的責任,深怕時間、空間阻隔了親情,聚少離多也不易察覺孩子的心理及行為。郭靜晃指出,單親家長的心態上,須認清帶孩子不能完全給別人代勞。扮演家長的角色中,親子之間的互動可透過「高品質時間」與孩子做雙向溝通,也唯有多聽孩子的想法,才能更了解他們。若兩代之間在教養觀念上有所不同,從發現問題,了解問題到解決問題,也不失為家庭情感的提昇。

溺愛容易導致孩子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不妨透過誘導、身教、溝通,來教導孩子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以培養獨立的人格發展。讓孩子了解「自信」與「自我」的意義,增加他的優越感,減少自我保護,進而獲得自我肯定,才能主動與人交往開拓人際關係。

稚齡的兒童相當渴求父母的疼愛,家長應盡力給予,而隔代教養的單親兒童或許比別人少了一些親情,但除了祖父母,像伯姨舅表哥堂姊等,一樣能給予親人的關懷,彌補父母的不足。因為父母雖然是子女最佳的學習對象,但隨著年齡的變化及角色階段性的區隔,其他的友情、愛情與親情均是學習的空間,也是填補人格發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過程。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