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個無消費耶誕節
by 黃淑德
從感恩節到聖誕節,是北美洲每年最瘋狂的採購季,持續長達一個月,這也是企業作年終獲利的最後衝刺的銷售時機,由加拿大人發起的「不消費日」,提出一個呼籲與行動,提醒消費者的集體反省,我們早已背離了真正的寒冬感恩與福音。
變調的耶誕節
北美洲的感恩節是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今年是11月25日,隔天的二十四小時內,全球有數百萬人會選擇「不消費」的行動,拒絕廣告與商店特賣的聲光影響,選擇暫停,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選擇,選擇了不參與「隨欲瞎拼」,這樣放慢腳步,我們會有短暫的平靜。這是一個向過度消費的社會所提出的呼籲與反思。因為真正讓我們憂心的是過度消費後的負債、人際關係的疏離與物化、價值扭曲、大量垃圾與地球資源的耗竭。
過去十二年來,這個活動已漸漸拓展成超過50個國家,有數百萬人參與的另類活動,各國所發起的創意行動從象徵性宣示甚至搞笑,都是透過媒體引起大眾注意,例如在購物中心集體剪掉信用卡、向消費者發「虛擬罰單」、到超市做退貨行動、街頭行動劇諷刺現代人罹患「富裕流行病」、以物易物等等活動。
另類媒體人的創意出擊
今年是無消費日(Buy Nothing Day,簡稱為BND)的第13年,這是由加拿大人拉森(Kall Lasn)所發起的反消費運動,批判已被全然商業化的聖誕節。
當他十多年前發現溫哥華的木材公司在電視廣告中竟然把破壞原始林相與生態的全伐木(Clear-cutting)稱做「森林管理」,憤怒之餘,他製作了一支說明全伐木的環境破壞短片,結果竟遭到電台的拒絕播放。
他深覺雖身處西方的民主社會裡,特別是公共廣播頻道,雖可以批評政府,卻不能得罪廣告主(也就是大企業)。於是他在溫哥華創立了一個媒體基金會,專門製作另類與環保的紀錄片與卡通短片,包括替綠色和平組織所做的一支反汽車消費的廣告。
幾年後他製作了一部宣揚在耶誕採購季的「一天不消費」的短片,又遭到三大媒體拒絕他的付費播出,理由是「我們不會接受損害我們的商業利益的廣告訊息」,拉森認為美加地區的人民有權知道:「居住在北美洲的人,你的平均消費(消耗資源)是墨西哥人的5倍,中國人的10倍,印度人的30倍」。另一支30秒的短片宣揚著「關掉電視日」,也同樣遭到電視台的拒播。
「無消費耶誕節」到另類禮物
受不消費日運動的啟發,加拿大的門諾教會發起了無消費聖誕節(Buy Nothing Xmas),教會深感到信仰的澄淨人心不再,宗教的紀念日在商業炒作下成為一種消費的符號,所以也跟著發起「無消費耶誕節」,鼓勵教友與教會以各式活動代替大家交換著各自購買來的禮物。
於是寫詩朗誦給親密的家人、二手嬰兒用品、請年邁的雙親敘述相識的經過將錄影帶分贈手足、自製點心送給朋友…,另類禮物的點子尚包括了到「公平交易商店」購物,以支持第三世界的人民,請親友將送禮之心轉捐贈給指定的公益團體,從另類贈禮又發展出新婚賀禮的愛心流通服務-請親友將賀禮以捐款轉贈給新郎新娘選定的公益團體。
台灣的年終週年慶
台灣雖不是基督教的盛行地區,但是年終到農曆年也是消費/零售旺季,代表大型零售業的百貨公司從10月便開始輪流展開週年慶促銷活動,這個代表著資本家向民眾搶錢的行銷計畫長達四個月之久。當商業主義藉由廣告行銷,成功結合了節慶的添購送禮,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讓民眾陷入過度採購而不自覺,更透過信用卡及現金卡的先消費、後付款,把年輕人與許多家庭推向負債、借款還債到信用破產的惡性循環。
消費社會的特質是鼓勵消費,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來成就「帳面上」的經濟成長。全球富裕的兩成人口,要用掉八成的資源,也同時製造八成的有毒廢棄物,而我們卻給這樣的恣意浪費的生活方式冠上「文明國家」、「已開發國家」之譽,等於鼓勵其他50億人口要跟上來,中國大陸的經濟起飛,光是糧食與汽車的大量需求,就讓環境團體憂心不已。
從反省全球化下的貧富差異開始,不少人重新思考著感恩與分享,原來還有許多交換心意的可能,今年,讓我們也來過個不一樣的年吧!
(本文經作者同意,由主婦聯盟基金會提供,作者為該基金會董事、消費品質委員會主委)
延伸閱讀: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