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是成長的契機
by 吳安妮
如果「苦難」是一道標示著「機會」的大門,那麼門後面將是無限寬廣的「契機」。
我的童年時代是在遷徙中度過的。擔任基層員警的父親職務經常調動,我們往往才剛熟悉一個環境,父親卻又奉命調往另一個派出所,就得再搬一次家。而且警察事務繁多,父親每天早出晚歸,母親一肩挑起家務及照顧四個孩子的責任,我身為長女,責無旁貸的扮起協助的角色,才剛懂事,便開始幫忙家事,照顧弟妹。
直到我上小學時,父親申請調往消防隊,日子方才不再漂泊,一家就在台中縣和平鄉落腳安居。和平鄉位於深山之中,原始而純樸,鄉民大多是原住民,賴種蔬果為生,一家六口食指浩繁,母親也在梨山上找地栽種水果,鎮日忙碌,我自然得擔起家務,矮小的身子常常拖著裝滿髒衣服的籃子,到河邊清洗,假日則跟著母親到山上打雜。
小學時,得赴離家約莫三十分鐘車程的國小念書。天色微亮,就得起床,起灶火、煮稀飯,打點完畢,快走到巴士站牌搭第一班車下山,運氣不好時,碰上車子拋錨,就背著書包在山中跑步上學。直到高中畢業,都是如此。
這種日子苦嗎?當然苦!但成日與大自然為伍,總會發現最美的花開在懸崖峭壁的石縫中,山頂上的大樹扎根最深、狂風暴雨、寒凍刺骨中挺立不搖。對我來說,辛勞反倒是一種鍛鍊,孕育了韌性和毅力,在往後挫折不斷的人生中成長,進而培育了今日在學術研究之路上不畏艱難及失敗的精神。
當年大學號稱「窄門」,擠得進去的,都非得是佼佼者,可想而知,我名落孫山,然而深知「不讀書,就只能靠勞力養活自己」,考量雙親的負擔,便選擇大學夜間部做為最後一搏的目標。
很幸運的,我考取了東海大學經濟系夜間部,靠著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因為這學習的機會得來不易,所以特別珍惜,課前一定預習,上課也必定坐在前排,勤做筆記,不懂的地方立刻舉手提問,追根究柢,每一科目皆如此,那時真正充分領受讀書的樂趣。同學們白天工作、匆忙趕來上課,精神難以集中,所以我樂意分享筆記和心得,每科目幾乎成為他們的小老師。
原以為大學畢業就是終極目標,父親朋友的一句話:「沒見過念夜間部的人讀博士。」又給了我更上一層的激勵,萌生四個自己努力的夢想:考上高考、進研究所、通過公費留考,和出國攻讀博士。
理想雖高,逐夢的過程卻艱辛重重。大四那年,我考取會計人員基層特考,畢業後如願擔任公職,然而頭一次高考鎩羽而歸,第二年才得償夙願。接著,工作、結婚、生子,生活中擠滿了瑣事,卻也練就了「一心多用」的功夫,在嘈雜的環境中,可以充耳不聞,全神貫注把握住每一個短暫的讀書時刻,繼續往自己的目標邁進。經過三年的失望,第四年收到中山大學企研所的通知單時,忍不住喜極而泣。
研究所難考,公費留考更是難上加難,全國的菁英交鋒,稍有不慎,即刻落馬。然而,我不肯服輸,愈挫愈勇,歷經幾年的努力,終於考取。老天卻像是有意考驗我,脖子左側長出如拇指大腫瘤,群醫束手無策,申請的十所美國大學會計學博士班,又一一遭拒,眼看著留考的兩年資格就要到期,失望和痛苦如排山倒海般,我幾乎被徹底打敗。
我常自我鼓勵,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沒有理由退縮或回頭,既然前面三關的「銅牆」都可以硬闖通過,眼前的「鐵壁」也一定有辦法衝!
在不放棄的奮戰下,我終於接獲喬治華盛頓大學會計學博士班的入學通知單,為我那最後的夢想敞開了大門。外子陪著我前往異鄉,語文問題和教授的刁難接踵而至,橫在眼前的,淨是現實的苦難。「人生的勝利,始於勇氣。起步的勇氣、不氣餒的勇氣、不敗給自己的勇氣……有勇氣才能有所突破。」敬愛的恩師給了我如此的鼓舞,因而鼓起勇氣咬緊牙堅持到底。
1990年畢業後,我返台任教。這十四年來,每一天都過得戰戰兢兢,沒有一刻鬆懈,因為人生就是一場勝負,不是勝利就是失敗。恩師鼓勵我:「一定要成為一流的學者與教育家。」何謂一流呢?我仍然不知,但我相信,「從事教育的人,必須時刻不忘「挑戰之心」,持續成長。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在互相尊重中,產生強烈的信任感,如此雙方都能有所成長。」
此外,研究者得具國際眼光,將自己的研究推向國際學術舞台,持續推動嶄新的研究。同時,研究成果必須對企業的實際運用有所貢獻,如此才能真正生活在研究中。
氣球拍的力道愈大,彈得愈高;對我來說,壓力愈大,愈有挑戰的勇氣。這些年來,我已培育出對研究的極大興趣。我常比喻研究者就像電影導演一樣,如何導出一篇有趣又具貢獻的研究,且能對其他研究者有所點醒,正是我為自己立下的座右銘。我現在可說每天快樂的生活在研究中。
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有句名言:「面對未來,每個人在自我管理時都必須自問:我是誰?我的長處何在?我做事的方法為何?我如何學習?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究竟歸屬何處?我想貢獻什麼,以及我應該貢獻什麼?」這番話讓我印象深刻,也是值得你我時時捫心自問、透徹瞭解自己的「明鏡」。
人生不會重來,青春只有一回。因為年輕,可以盡情發揮豪情,故無須自我設限,大膽去設自己的夢想,且勇敢去完成;遇到困難,就想著「機會」門後那片無垠的蒼穹,衝破矛盾和掙扎,直上青天!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會計學系教授,一九五四年出生,一九八五年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畢業,一九八九年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會計學博士學位。曾任政治大學商學院會計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會計評論》主編,現在是政治大學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主任、會計學系教授。研究專長及領域在於跨國籍管理會計之比較研究、作業制成本管理制度(ABC)、平衡計分卡(BSC)及智慧資本(IC)的研究。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次))
(感謝本文由天下文化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