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自在老化的北歐經驗

by 彭婉如基金會

前言:2019年8月,我們參訪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及隆德的老人日間聚會中心、家屬支持中心與日間照顧、居家照顧提供單位。與第一線的工作者對談、交流,深深感受到瑞典以人為本的精神,不僅落實於被照顧者身上,同時也在照顧工作者,以及家庭照顧者上。

日照中心露臺,長者可以採擷水果和工作人員一同做派。彭婉如基金會提供

老人日間聚會中心:支持老人做想做的事情

參訪前,我們以為瑞典的老人日間聚會中心是類似台灣的長照2.0 中照顧據點C,是提供老人共餐、健康促進、預防失能等團體課程的地方。但實際上,這裡更像老人社團活動中心。年長者自組社團或參與他人的社團,利用這個空間舉辦社課、社團聚會,也透過中心協助揪人籌組新社團。

這樣的老人日間聚會中心,由市政府直接營運,經費來自市政府。以隆德來說,整個大隆德區內共有12 個,由一位主任統管。來中心的老人並沒有健康或失能程度等條件上的限制,參訪當天有許多年長者推著輔具推車或輪椅前來,也有許多步行或騎腳踏車。市政府不希望老人孤立在家,不但前來中心沒有資格限制,中心還委請居服員,每週固定打電話給自己服務的老人,邀請來中心參加課程或喝咖啡、聯繫感情。此外,每月至少有一次由物理治療師搭配技師在中心做輔具免費檢修,以確保每位年長者行的自由、安全。

工作人員說,中心尊重年長者社團活動的自主性,多半以協助為主。許多年長者在此興趣得到發展、交到朋友、找到第二春,因為有友伴支持與社會連繫,活得精神奕奕。對照台灣,老人的社會參與似乎是健康老人的專利,而失能老人被約為僅是被照顧者,他/ 她們社會參與的需求,在現在政策下似乎尚未被看見。

照顧環境增加對比色設計,方便失智症長者使用與安全。彭婉如基金會提供

家屬支持中心:看見照顧者的需求 讓家屬放心做家屬

當父母親失智、失能時,照顧常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困擾。在台灣如此,瑞典也不例外。

2009 年瑞典通過社會服務法,規定家屬有權獲得支持服務,從那時起各地紛紛設立家屬支持中心。這次,我們拜訪的是位於隆德的家屬支持中心。

工作人員說,家屬支持中心剛開始只針對失智症者的家屬,現在則採取廣義的範圍,包含:長期精神疾病、中風等有需要長期照顧或復健者的家屬、親人、好友、鄰居等有提供照顧或親近的人,被照顧者不限有長照資格者。中心提供面談、電話諮詢、支持團體或資源轉介,並固定辦理大型演講。工作人員提到,對於瑞典來說,「家庭照顧者」仍是新的概念,許多人即使照顧家人也未意識到自己就是所謂的「家庭照顧者」,更不用說照顧自己的身心。因此,讓照顧者體認應對外尋求公共的照顧資源、不要孤立於家庭中,仍是很重要的事。對於家屬支持中心而言,家屬在照顧關係中,該有的角色就是兒女、配偶等家人,提供被照顧者親情、愛與陪伴。照顧工作則應交由長照體系,例如:居家照顧、日照或住宿式機構來提供。如此能避免家屬受困於親情與照顧的負擔中無法自拔,同時較能顧及符合老人利益的照顧安排。在瑞典這個公共服務完善的國家,我們不僅在家屬支持中心,也在參訪的其他長照機構時,不斷聽到這樣的說法。

此外,過去瑞典曾經發放照顧者津貼,以此協助家庭照顧者。不過,後因申請者多數是新移民,且以女性居多,有違瑞典性別平等的信念,因此終止此政策。這是瑞典在照顧領域的性別思考,頗值得台灣借鏡。

日照中心餐桌就如家中溫馨,也邀請長者一起備餐、製作點心。彭婉如基金會提供

日間照顧:是「客人」而不是因失智而需要被照顧的老人

關於瑞典的照顧現場,此次分別參訪了位於斯德哥爾摩、隆德的兩所日照,現場充滿著居家及生活感,與部分台灣的日照並無二致。不過,瑞典並沒有規定照顧人力比,人力的規劃主要與照顧品質有關,而非制式的要求。

參訪的日照之一,有三個單元,每一單元由客餐廳和廚房組成,由3 名照服員照顧10 名老人。照服員說,他們稱被照顧的老人為「客人」,而他們的工作就是要讓「客人」喜歡這裡、保持自己的能力。因此,活動安排配合老人的興趣與心情,不強迫老人參與。以散步為例,大部分瑞典老人都喜歡散步,日照每天亦排有散步時間,但並不會要求所有老人一起去散步。有時當天只有二、三個老人有意願,就由一位照服員帶著外出。

一旦老人的情況有變化,日照中心會通知家屬、居服員聯絡人(如果老人有使用居照的話)以及市府長照窗口,做後續長照、醫療的安排。即使老人狀況惡化,日照亦不主動要求老人不能再來,而是等待老人的決定,這決定包含了長照管理體系的許多評估,以及對老人自主意願的尊重。

聚會中心在咖啡餅乾旁提供全市活動月刊,鼓勵長者規劃行程。彭婉如基金會提供

照顧服務員的工作身影:看重照顧者的勞動尊嚴與職涯發展

參訪瑞典老幼照顧的現場,會發現他們十分注重團隊討論。以日照中心來說,照服員每天在老人陸續返家後,固定開會討論上午的照顧情況。照服員說,這是一份需要團隊合作的專業,固定討論讓團隊保持比較好的狀態。中心主任也提到,遇到問題通常採集體商討解決,照服員對工作有相當的自主性。此外,完整的長照體系,讓照服員依自己的興趣在職進修後得以適才適用。

台灣照服員常被視為3K 工作,對比此次參訪遇到的瑞典照服員似乎不太相同,他/ 她大多提到因自己的興趣而投入工作,且穩定工作六、七年以上,熟稔而樂在照顧工作的態度讓人印象深刻。

「以人為本、互助合作」的公共照顧

如前所述,本次參訪多次聽到以下的說法:失能、失智老人的照顧應交給長照體系,家屬該提供的是愛與陪伴。而這個說法之所以可行在於,或許是瑞典的長照體系,同時看重被照顧的老人、家屬與照顧工作者。因此,老人,即使已失智,仍得以被尊嚴對待;家屬對於親人的長照需求較不焦慮;而照顧成為值得投入的好工作,這一切根基於瑞典平等與合作的社會共識,讓照顧不是一個可挑肥揀瘦的消費品,這或許可讓我們有所反思與借鏡!

(本文經網氏進行圖片、標題、註解、標點符號編輯,轉載自《相遇婉如照顧網2018~2019》年刊,原標題「自在老、輕鬆顧!看見自在老化的北歐經驗」)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