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同志口述歷史工作小組的源由及其發展
by 邊緣同志工作小組各區工作團隊
回顧台灣這十年多的同運過程,以及不在少數的同志研究,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大多以中產階級以及學生族群做為論述的主體;這些年來,這些研究也給予同志運動以及整體環境很大的貢獻以及能量。今日,我們也以十年前對於同志運動的熱忱,去關心那些不在上述範圍的同志族群。因此,這次的計畫是相當重要的,不單單可以做為對同志社群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做為對未來同志運動的借鏡。
秉於這樣的理念,我們由「老年同志」這個主題開始,逐漸發展出跨北中南東四區五組的工作團隊。隨著地區成員興趣以及在地的特色,我們的關懷重點不再限於老年同志,而是各樣異質多元的、不在主流同志論述裡的同志經驗。各區的工作小組期待最終能完成共十二位不同樣貌的同志生命口述史,擴展我們對於同志生命樣態的多元想像。
我們打算如何進行?在全國分成五組進行,分別由台北陽明大學的王增勇、新竹玄奘大學的小波、台中東海大學的趙彥寧、高雄醫學大學的林津如及資深同志運動者吳紹文、花蓮教育大學的達努巴克分頭帶領。如果有意願參加或接受訪問,請與我們聯絡。以下分別說明各區目前發展的重點。
一、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老年同志工作小組:老年同志
讓我們彼此看見
做為浸淫在家庭倫理傳統文化的台灣同志,有一句關心的話一定不陌生:「你老的時候了,誰照顧你?」當我們向這些關愛眼神的親友撇頭回身,堅持走自己的路時,在我們的內心卻也有一絲擔憂與疑惑:「當我老的時候,誰來照顧我?」或許因為還年輕,或許因為接踵而來的愛情,我們不曾覺得這是件迫切要解決的事,但這個問題一直放在心底,不曾被回答。對同志,這個問題,目前無解。
當我無法再保持平坦的小腹,我知道在Gay Bar裡面,我已經是不被期待的「老人家」。只要我不再是20歲,或是看起來20歲,有一股趨力迫使我撤出同志生活。同志文化裡的「青春」比外面世界來的短促,「美麗」的定義比外面世界更嚴格,崇尚青春的同志文化裡沒有老年人可以扮演的角色。在被劃入另一個世界的同時,我也看不到「不再年輕」同志的身影。
以前,當我在異性戀的世界時,我看不到一個同志的希望;現在,當我在同性戀的世界時,我看不到一個老年同志的希望。原來,同志文化裡,我們只看到一種人,走下舞台的同志,並沒有就此消失,只是孤單地自己面對老化的種種。原來,不僅是異性戀看不見同志,我們也看不見彼此。
我們想認識年長的同志,跨越歷史障礙,看見現在的你們,看見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每隔週日下午兩點至五點在同志諮詢熱線聚會討論工作進度,以分組方式進入老年同志的場域,預計進行到年底。
聯絡人:王增勇(02)2826-7181;e-mail:tywang@ym.edu.tw
二、北區老年女同志工作小組(新竹):女同志媽媽
我是女同志,也是媽媽
同志運動除了遊行、影展、座談會等等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在都會區的學生同志社群蓬勃發展,參與各種同志活動,但出了社會之後,沒有社團的管道,網路和t-bar 成了同志交友的好所在,而當年紀一步步往三四十走去,我們想要知道前面的歐蕾(編按:Old Lady)前輩們的生活與需要,因為那也將是我們所會面對的。
當網路上稱自己老的同志其實才三十出頭,那真正老年同志在哪裡呢?當我們懷抱熱情想要認識老年同志,但因為種種限制,如擔心曝光等,有些老年同志朋友並不願意受訪,在此同時,女同志媽媽聯盟MSN社群成立,裡面的會員有的是女同志媽媽,有的則是未來想要生小孩,甚至也有已經當了阿媽。媽媽聯盟會員快速成長,從2005年5月成立到現在(2005年9月)已有約 350人,小組成員參與媽媽們的活動,並且大家成了好朋友,不同於之前我們希望從歐蕾吧中找尋老年同志身影,媽媽聯盟的會員是源源不斷地來且在社群中互相分享關於身為母親的心情與生命情境。
女同志媽媽在台灣以各自的方式生成及生活,包括已婚女同志、離婚女同志、單親媽媽女同志、單身女同志等,目前台灣法律尚未承認同志婚姻,故已婚女同志指的是與異性結婚而言。女同志媽媽年齡分布較廣,從二十多歲到六十多歲都有,小孩的年紀也各不相同,有的利用人工授精剛生下小baby ,在社群中分享全家福照片(女同志伴侶及小孩);有的小孩已長大,漸漸發覺自己喜歡女生,參與社群後開始認識新朋友,發展女同志社交生活;有的結婚後生下小孩想要離婚及爭取監護權;有的女同志已婚但婚姻僅為其離開原生家庭的方式,婚後仍不放棄追求自己的情感;有的離婚女同志恢復單身,與伴侶一起打拼,並會抽空回去前夫家看自己的小孩;有的是單親媽媽女同志帶著兒子開始適應新生活,並與其女友摸索如何調適伴侶與子女間的親子與愛情關係。
女同志媽媽並非僅存在於生命的特定時空,因為母親與子女間的關係是久長的,並且成為後半生的生命基調之一。同志媽媽及其伴侶與子女間的相處,同志子女面對母親是女同志及在社會的生活,同志家庭在社會福利體系中之位置與需求,想生小孩的女同志如何努力達成願望,扶養小孩的同志伴侶對於未來生活的規劃等等,豐富的女同志媽媽生命史,跨越世代與階級藩籬,刻畫出女同志媽媽母職實踐與女同志情感間的疊合。
「我是女同志,也是媽媽」同志社群中我們希望看見女同志媽媽的身影並且聽見她們的聲音,同志媽媽參與同志遊行,參加熱線募款晚會,聆聽同志父母與同志的真情告白時,感動流淚,並且希望下次也帶她的小孩參加明年晚會。新竹老年女同志工作小組將繼續與女同志媽媽聯盟共同努力,一起玩耍,培養運動情感,發展支持與互助組織,也歡迎有志加入我們的朋友跟我們聯繫!
聯絡人: 何惠蓮 行動電話:0982186501 e-mail: 1215_h@yahoo.com.tw
三、台中工作團隊:同志與愛滋
吾愛/無家
閒暇時,常與朋友們談及小時候的回憶,每當談起兒時所讀的小學文本,印象最深刻的常常是「爸爸出海捕魚去……」的那篇課文。印象中,在外辛勤工作的父親!在家辛勤持家務的母親,以及故事中嗷嗷待哺的我們等等,其「家」的形象與成員分工,串聯了我們對於「家」的基本理解!「家庭」幾乎是華人社群相當倚重的人倫概念,這樣的概念其實不僅穿越上述的家庭形象(有父親有母親有小孩),它同時可能穿越過社會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身分。在此,中部同志口述歷史工作團隊於八月的初步拜訪中,我們卻發現「家」也能以非常多元的方式組成,諸如:同樣是孩子的父親、有一個相愛的太太,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同性戀者;又或許現在的他正與同性伴侶及他的子女共同組成了另一個家。
於此,將上述的狀況統稱為「MSM」。值得注意的是,在回顧台灣過去主流的同志論述中,當談及同志身份認同時,我們即發現沒有辦法將上述的經驗予以歸類。遂此,就中部研究團隊目前的發現,我們認為,正當「我們所知」的同運繁盛開展之際,似乎也正扼殺了其他社會實踐的力量,於此同時,也觸發了我們對於這群尚未被多數研究重視社群的關心。
歷經多次討論後,我們決定將計畫的第一條軸線放置在「MSM」的「sexuality」上,因為「sexuality」可以透過相當多元的方式呈現,甚至亦可能貫穿存在於社會的許多機制中,如:家庭、階級、金錢等等。舉例來說,工作團隊在進行初訪時,發現某些朋友,他們所具有的身份更為複雜,諸如:「『他』是孩子的爹,他也是男同性戀,同時,他也是愛滋感染者」。這樣一個複雜且多元的身分,卻在鮮為學術研究與醫療官僚關注的背景下,更顯其邊緣。職是之故,中部團隊將計畫將結合「MSM」社群與「愛滋」議題,這樣的設定也將與各地計畫的初衷(邊緣同志的社會福利關懷)相符。
簡言之,本研究團體深信,當現代國家嘗以透過對疾病控管的方式,對「生命」以及「人」做出分類,並藉以細分出各種社會福利的政策時,透過這個計畫,我們除了勾勒出「MSM」社群所處的社會狀況外,如:他們與子女的關係,甚至是在感染愛滋之後,他們與家庭的關係、長時間服用三合一藥物的經驗等;我們更希望能深化描述這群幾乎尚未被主流論述、醫療官僚所重視的多元生活經驗,並藉由訪問中老年感染者及其家屬和朋友的方式,希望可以透過他們的親密關係與社會關係,進一步瞭解「家庭」跟「性別」的社會意義。
上述的部份就是中部工作團隊目前正積極進行的,我們歡迎你的參加!
聯絡人:glomt2001@yahoo.com.tw
四、南部工作團隊(高雄):非中產階級原住民同志
在性別、性取向、階級與族群的多重壓迫下,我們驕傲地生活
南區工作團隊目前工作的重點是藉由田野工作的探訪,了解非中產階級原住民同志的生命經驗。
原住民同志向來是主流同志論述裡看不見的族群,尤其是年長的原住民女同志以及跨性別的「姐妹們」。目前我們的工作團隊不定期地探訪山上與平地的原住民同志朋友,希望能以文字及影像的紀錄展現出這些非中產階級原住民同志們的諸多特色。
在做生命史訪談的過程中,我們工作團隊的成員慢慢發展出與不同族群、不同階級的同志接觸的經驗;同時,原住民的同志朋友也開始參與我們的生活世界,豐富了彼此的生命。
在田野裡,原住民同志對性取向的輕鬆態度、對於白浪(揙按:原住民族對漢人的俗稱)的幽默批判、對於自己族群未來發展的思考,總為我們帶來許多歡樂、驚喜以及文化的刺激。其中最令我們動容的是他們在面對社會裡的多重壓迫下所展現出強韌的生命。可惜的是,他們慣於口語表達而較少以文字紀錄自身生命經驗,使得白浪同志對於他們精采的生命經驗所知有限,我們希望能透過這個工作團隊,紀錄他們的精采。
我們也希望這些非中產階級原住民同志的生命故事,能讓大家看到漢人同志經驗的文化限制以及侷限,並且能進一步反思在漢人主導的同志論述裡,如何無意中以族群中心主義以及中產階級的狹隘思考,排除了原住民同志對於同志運動的認同,逐漸開展出具有多元文化觀點的同志論述。
聯絡人:xcenter,g-332@yahoo.com.tw
五、草海同陣線聯盟(花蓮、台東)
走一條更貼近在地生活的同志運動之路
在台灣東部綿綖的海岸沿線,生長著一種短小耐風雨、耐強旱的植物,俗稱「草海桐」。由於本小組是由花蓮及台東的朋友所共同組成,在今年六月第一次的聚會時,大家坐在美麗的東海岸邊,共同想出了具有「草根海岸同志」意義的名字,把「桐」取諧音「同」,做為本工作小組的稱號。發展邊緣原住民與中下階層及老年同志的論述及實踐工作,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本工作小組的成員包括研究所、大學學生、社會工作者、基層教師及上班族等有意從事同志口述歷史研究的朋友。我們目前預計每個月聚會一次,分享各成員的工作狀況,相互給予支持與協助。除了召開讀書會閱讀資料之外,從草海同成員之經驗分享開始,希望再可以透過同志口述歷史蒐集工作,深入理解在地同志的實際生活困境與問題,尋找符合在地同志需求的同志運動之路。
目前口述歷史資料蒐集的面向包括:老年同志、原住民青少年同志、基督教同志等,由各小組成員分頭進行,且希望將本團隊理念推展至大學同志族群,集合學院學生一同努力。
email:gushiau@yahoo.com.tw、9302006@stu.nhlue.edu.tw
行動電話:0918595838;092856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