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底下,勞工婦女們面臨的抉擇

by 陳香婷

防疫破功,家長的擔憂一觸即發

今(2021)年5月18日,全台疫情直轉急下,教育部臨時宣布雙北地區高中以下的學校將實施停課。隔天,改為全台一致停課。家長們不僅擔心每天上百例的個案是否逐漸攀升,也不清楚工作該如何調整因應,更緊急的是,該如何兼顧工作,同時擔起突如其來的照顧重擔。

關注疫情下職業婦女的艱難處境。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Unsplash

雖然政府本意是希望民眾減少不必要的移動跟接觸,但停課的命令卻增加離鄉求學者的遠距離移動。已經能夠自理的學生們,有的獨自買票返鄉,有的牽著年幼的手足搭車回家。尚未獨立的學童及幼兒,因學校機構和托育服務停止運作,讓身陷職場的父母們蠟燭兩頭燒。

事實上,從去(2020)年農曆年疫情初爆發,寒假因應防疫而延後一周開學,民眾便已經經歷過一次,這次與去年相同的是,政府頒布新令的速度總令人措手不及,無完善配套措施及照顧政策,讓全職家長獨自面對難題。

工作和孩子只能二擇一,若選擇前者,孩子該由誰照顧呢?阿公阿嬤或許是選項之一,但其居住地點是否在附近市區,抑或在風險高的大量確診社區等地段?如果託付給願意收留孩童的學校,除了群聚提高染疫風險以外,孩子心裡是否會埋怨父母不願花時間照顧,認為自己不受重視,並被同儕以異樣眼光攻擊?

未把照顧需求納入考量,政府還沒講清楚補償措施,也未提供任何替代的公共服務,便緊急宣告造成生活劇變。台北市就曾有位單親媽媽為了家計出外工作,確診後獨留孩童在家,經過整整一天衛生局才介入處理。

除了照顧孩童,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也提出擔憂,長照機構因防疫暫停營業,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對於如何應變毫無頭緒。無論年幼孩童或年長失能者,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家長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醫護人員正進行核酸檢測。Photo by Mufid Majnun on Unsplash

工作,還是請假?這是個問題

目前大部分公司仍未額外提供給薪假,以不願介入家務事的態度,期待勞工自行解決「自己家裡的事」。儘管目前因應疫情而制定了雇主不能拒絕、未限制次數的「防疫照顧假」,疫情爆發前也有一年可請七天、併入事假計算的「家庭照顧假」,讓員工得以照顧家中12歲以下或身心障礙的長者。但是,這兩者皆不是員工的首選假別。

其實,大部分勞工都以有給薪的「特休」為優先假別,「能夠減少越多損失越好,」婦女新知基金會倡議部主任周于萱指出,為了基本照顧需求而犧牲停課兩個禮拜的薪水,這般開銷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負荷的。政府只提供照顧12歲以下孩童可得一萬元補助,而不是針對實際上的需求去提供相應的資源,或許中產階級還能夠應付得來,但對於位在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沒有餘裕條件便容易淪為防疫破口。

另一方面,儘管公部門鼓勵居家辦公,民間企業也因顧及工作風險而調整工作為遠距作業,但居家辦公也沒有想像中輕鬆。婦女新知收到不少在職的母親抱怨,同樣在家工作,女性卻同時得兼任家庭打掃,也因為避免外食而須照料三餐,還得安撫孩子整日在家的無聊難耐。

如此一來,長時間居家隔離,不但讓母親壓力倍增,更難以達成工作業績。少了保母的協助,大多女性得一肩扛起比工作還要費心思的無償勞動,與家人長時間相處產生的摩擦及情緒勞動,更是無法衡量。

危機就是轉機。Photo by Womanizer Toys on Unsplash

身於公民社會,掌握改變機會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此次突發事件令全台家長兵荒馬亂,卻也促使民眾開始思考,托育政策及長照制度的漏洞存在,照顧資源不足如何幫助如履薄冰的弱勢家庭?嚴峻疫情展開不同階級的視野,開啟對話的機會。

自2010年以來,婦女新知便積極倡議「家庭照顧假」的給薪需求,認為家庭與職場不該是互斥的選項。這次因應防疫照顧需求,勞動部仍以「防疫照顧假」已足夠為由搪塞。然而,勞工朋友需要的不只是請假的權利,更迫切的是請假之後該如何支付基本開銷。「如果政府願意多花資源在勞工朋友身上,多花力氣思考怎麼調度資源,怎麼度過這一關,便能夠對症下藥處理問題。」只有正視無償勞動的重要性和必需性,我們才能在下一次困境中從容披荊斬棘,更能避免流失人才。

就企業的角度來看,若雇主願意投資員工處理家庭照顧需求,員工沒有後顧之憂,便能夠盡心盡力在前線為工作奉獻。職場環境對於員工請假的百般刁難並不友善,照顧歧視隱約在工作環境中發酵,讓勞工羞於啟齒。事實上,工作權也包含了安心工作的權益,唯有平衡家庭與工作負擔,員工才能盡其所能完成任務。

位於生產鏈底層的勞工只能靜觀其變嗎?其實不然。只要是工作相關的難題,政府和雇主都有責任承擔,並承諾解決。若將問題丟還給員工,不僅無法解決困境,更未能善盡指揮職守。因此,勞工婦女們可善用工會資源,家長也應該團結發聲,組織互助會讓勞工父母的聲音不容政府忽視。

短時間之內能夠作出的改變也許不多,但我們也不能因為無法撼動行政部門,抑或與注重社福的北歐國家制度不同,便任由無力感吞噬現況。非洲俗諺說道:「養一個小孩,需要全村的力量。」同理,改變一個政策,需要整個公民社會共同努力。無論藉由調整稅率、保險制度,或要求企業友善給薪,提供員工支持系統,都應以扶持疫情下衣單食薄的弱勢族群為主要目標。因為,家庭和工作是維持人類生活的基本權利,本就不該互相衝突。

(本文為婦女新知基金會倡議部主任周于萱接受電台專訪的文字整理,婦女新知基金會實習生陳香婷撰文)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