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權盟:長照修法看護移工、同儕互助納入長照體系,鬆綁原鄉限制

by 江妙瑩

革除個別家庭聘僱外籍看護工制度,改由機構聘僱可行嗎?透過社群力量相互支持成為同儕工作者,納入長照體系提供個別化服務,長照家庭接受嗎?如何提升因地制宜的原住民族長照服務模組?長照權益監督聯盟創新倡議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正案,提出外籍看護工、長照家庭同儕互助納入長照體系的專業人力,同時修正現行規定對原鄉長照機構發展的阻礙。

長權盟倡議將長照家庭同儕互助納入長照體系。Photo by Dominik Lange on Unsplash

長照權益監督聯盟由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婦女新知基金會(婦女新知)、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台灣失智症協會(TADA)、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台自盟)、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伊甸基金會附設活泉之家(活泉之家)、臺灣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聯盟協會(原照盟),以及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行無礙)等9個民團組成,簡稱「長權盟」,為提升長照服務使用者權益保障,該聯盟自8月15日至9月8日(2021)針對「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法議案進行4場次線上座談會,收集各界的相關意見。

家總建議政府應從使用者角度解讀數據,才能了解民眾需求與服務缺口,以2020年約76萬名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推估,使用長照2.0「照顧服務」類約有28%,聘僱外籍看護工約31%,使用住宿型機構約12%,近3成以家人照顧為主。未使用長照服務者是否因缺乏合適服務?如何支持「照顧不離職」?如何支持外籍看護工穩定照顧?喘息服務利用率為何偏低?以上皆為目前的挑戰。

長照調查應掌握家庭及社會人口變遷狀態,定期進行人權及性別影響評估

家總製作22縣市長照需求人口使用「長照2.0照顧服務、外籍看護工、住宿型機構、未使用照顧服務資源」等四種不同照顧模式的人數與比例總表,各縣市長照需求樣態差距大,應鼓勵縣市政府務實發展「因地制宜」的長照服務,例如聘僱外籍看護工全國前三名縣市為新竹市(45.1%)、台北市(42.2%)、新竹縣(40.6%),外籍看護工的訓練、留任、勞僱糾紛多可能影響雇主安心就業,臺北市政府因此推動「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加強高負荷個案管理,加強長照資源轉介、技術訓練、勞僱溝通、心理支持服務等,就很值得肯定。因此,長照資料的統計與資訊公開非常重要。

婦女新知政策部主任覃玉蓉指出,部份長照措施難以符合在地民眾需求的原因之一是,長照調查的問題重重,她呼籲長照調查應掌握家庭及社會人口變遷狀態,定期進行人權及性別影響評估,且應公開各地服務網區的資源盤點及需求調查報告,訂出各項服務人口比,針對各類長照人員之勞動條件與職業傷害,及各類長照人員與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等事項進行調查。

外籍看護工、同儕工作者納入長照體系解決人力不足困境

長照人力不足一直是使用者心中的痛,也是長照發展的困境之一。長權盟主張修改第3條,增列「外籍看護工、同儕工作者」將看護移工、長照家庭同儕支持納入長照服務體系長照專業人力,刪除第8款「個人看護者」,由國家負起無縫接軌、無空窗期責任,保障其合法合理工時與工作內容,加強訓練、就業支持及工作保障,建立服務使用者及服務提供者對等協調、派遣制機,以及監督單位。

婦女新知董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梁莉芳說明,照顧工作仍舊高度的性別化,主要由女人從事。在缺乏公共支持的脈絡下,照顧工作的強度與密度容易對照顧者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聘雇家庭看護移工雖然有助於減緩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負荷,但並不表示家庭照顧者即免於照顧責任與日常照顧工作,而是與移工之間產生新的照顧分工與合作關係。藉此降低在照顧服務提供過程中,看護移工、家庭照顧者和照顧服務接受者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創造互惠、互利與三贏的照顧工作環境與照顧服務。

長照調查應掌握家庭及社會人口變遷狀態,定期進行人權及性別影響評估。Photo by Alex Boyd on Unsplash

另外,長權盟首度提出將同儕工作者納入長照體系,可說為創新倡議。對於同儕工作者的定義,台自盟理事長林君潔說明「同儕支持」指的是,非以專業認定為基礙,而是以有相近背景、生命經驗的人,透過社群建立,彼此相互支持、分享經驗知識或陪伴為主要目的,雙向互惠地提供個別化、多元化服務,強調「同儕支持」入法的重要性。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者個人照顧服務辦法,雖有明訂應提供同儕支持服務,但僅限於持有身心障礙証明者才能申請,且以社工模式為服務導向,凸顯過度僵化、高門檻等問題。且各障別、家庭照顧者、老人、婦女、原住民等「同儕支持」服務在民團各界努力下皆已推動多年,其特殊性無可取代,目前卻多以志工形式無給貢獻,沒有工作保障及支持系統,為了穩定其發展,有必要修法納入長照體系中。

健全偏鄉及原鄉長照機構建置以利其因地制宜的發展

修改第3條的同時,配合修正第64條,新增外國籍長照人員的聘僱及轉型等相關事項,以周延長照服務人員的範疇;修正第18條現行規定對原鄉長照機構發展的阻礙,增列長照人員認證與在職訓練課程積分的認定、證明效期等相關事項,以符合多元照顧之原則,以及第24條列設置規範、人員配置等相關事項,健全偏鄉及原鄉長照機構建置以利其發展。

台灣長照服務的分佈狀況仍存有資源不均的現象。原照盟理事長、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日宏煜表示,目前全國55個原住民族地區中,35個沒有設置居服提供單位、28個沒有日照中心、29個沒有家托。2020年原住民族人申請使用各類長照服務人次為12,308人,與長照2.0原住民族專章所推估原住民族失能人口數20,756人仍有一段差距。為提升原住民族長照服務的可近性、可使用性、可接受性及品質,他呼籲政府將文化健康站、失智照顧據點、居服、家托、日照及小規模多機能等服務納入在地長照服務網,藉由盤點原住民族地區的長照資源,依原住民族意願建立因地制宜的長照服務模組。

Photo by Red John on Unsplash

日宏煜訴求第14條文修正,長照法應明確將原住民族地區特殊處境及原住民族意願等條件,納入訂定原住民族地區長照服務計畫及獎助措施的依據。在第24條納入原住民族地區得依地方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的決議設立長照機構時,縣市主管機關應遵重地方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的決議,協助原住民族地區克服各項限制設立長照機構。

北市試辦個案管理服務計畫為看護移工納入長照體系鋪路

看護移工納入長照體系後,政府能怎麼做?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分享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自2019年起委託健順養護中心在中山區、大同區試辦「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由社工搭配通譯進行個案管理服務,自入國訪視開始,同步訪視移工、雇主、被照顧者,整體盤點家庭資源與需求,積極連結入戶技巧指導、長照2.0服務等;亦針對移工適應不良、勞僱關係緊張等特殊需求家庭,持續關懷與訪視、居中協調。此外,設計社區活動與促進交流,發展勞僱共訂照顧計畫、縮短期待落差等指引工具。陳景寧說,移工與家人照顧者一樣,承受許多照顧壓力甚至創傷,需要技巧指導、情緒支持、喘息等支持性服務;但他們也是有薪的專業工作者,有精進專業知能、健全職場關係的需求,「台北市的創新計畫是一個理想型」,希望未來能設置更多據點,就近提供服務與協助。

立法院於5月18日(2021)三讀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共計17條,長權盟認為仍有許多未竟之處,共提出18條修正案,強調使用者觀點、期待多元、務實創新、有溫度的長照3.0精神。

為尋求更大的共識與力量,長照盟持續尋求個人及民間團體的連署支持,歡迎各界參與長權盟「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正草案連署行動

資料來源:家總新聞稿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