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復原需要時間,我們就好好等待自己~訪蔡佩珊母子談做自己

by 採訪/郭婉珣、趙為;文字/郭婉珣

蔡佩珊:彩妝師,成為母親12年,喜歡和兒子聊天
辰宇:持續長大,今年12歲,喜歡和媽媽聊

佩珊母子。攝影:趙為。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訪談如下

現/現代婦女教育基金 珊/蔡佩珊 宇/辰宇

:願意接受現代婦女基金會邀請,擔任今年度主視覺拍攝彩妝師的原因?

珊:可以回饋社會是很難得的經驗。身為母親,對於基金會的服務和議題很有共鳴,家庭暴力、性別暴力防治需要更多人重視和理解,很開心自己能用彩妝的專業參與其中。

情感教育和性別教育是基礎,需要大家學習

現:關於情感教育、性別教育,佩珊有什麼想法嗎?

珊:其實我的孩子快要到青春期了,可能就會面臨孩子談戀愛,就會思考要如何和孩子討論這些事情,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去預防孩子不會變成恐怖情人,不會用暴力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教育和性別教育是基礎,無論有沒有家長的身份,我覺得大家都需要去學習。

現:孩子經常有十萬個為什麼?辰宇有沒有問過什麼問題讓你覺得,「天啊!這也太難回答了吧!」

珊:滿多時候是辰宇讓我覺得,天啊!是新人類!我沒想過原來會有這些問題或是那些答案。

不論性別,每個人的身體界限皆不同,需要予以尊重

現: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

珊:之前孩子在安親班裡面,有一些小朋友的性教育讀物,告訴小朋友說哪裡是隱私處要保護。然後在上游泳課的時候,老師說,女生去廁所換衣服,但男生就直接在教室、游泳池旁邊換,辰宇就覺得不自在,也有生氣的感覺。

宇:我覺得……為什麼只有女生可以……

珊:當時候我也是心裡想著,對耶,我的確沒想過這個問題和回應。我們長大的過程會發現男生上廁所就只隔著一個板子,拖掉上衣這些都習以為常,我好像不知不覺也接受了這樣的現象,還有大家會說「唉呦,你是男生沒關係啦!」的價值觀。但其實每個人的身體界限一定不一樣,不能被碰觸的不只是隱私部位,你被摸或是被注視,感覺到不舒服、不被尊重,那就是你真實的感受。我就會和辰宇一起面對他的疑問和憤怒,他有沒有想要做什麼事情去改變這個狀況,開放的去討論。

現:後來有跟老師反應嗎?

珊:沒有耶,那時候我也有想說身為母親,孩子和我表達了他的感受,我是不是要做點什麼去捍衛他,但是和辰宇討論的時候,他覺得不需要跟老師說。

宇:媽媽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珊:嗯,因為在我這裡,他感覺已經獲得了想法上的認同,所以他好像也可以理解和適應別人會有跟他不一樣的想法。但我就告訴他,沒有關係,如果他後來覺得想要我幫忙,可以說出來討論,我們可以一起做點什麼。

現:討論完之後呢?

宇:後來,我就沒有上游泳課了。

不論性別,每一個人的身體界限皆不同,需要予以尊重。Photo by Marek Piwnicki on Unsplash

母子二人的頭髮長短經驗

現:這些性別刻板印象其實很細微的就會在生活中發生,對我們怎麼看待自己和他人也會有深遠的影響,辰宇還有什麼經歷想分享嗎?

珊:最近比較常討論的應該是……

宇:頭髮。

珊:有很多人因為辰宇留長頭髮就誤認為他是女生,但我們也沒因為這樣子覺得不好,我們覺得滿有趣的。

宇:又有人以為我是女生!

珊:對阿!我小時候也常因為短髮被誤認為是男生,我們覺得別人的想法是別人的想法,但是我們自己是什麼,我們自己很清楚。我前陣子在讀一本書《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內向就是你的個性特質,並沒有不好,但是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希望你外向一點的,內向的人就會很辛苦,被期待要做出改變。因為社會形塑了外向的人更討喜的氛圍,我們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會對內向的人說,你要放開一點要活潑一點,但我們不應該去想像一個人的樣子要符合你的期待,界限也是這樣子,你覺得可以不代表對方覺得OK。

現:辰宇想分享自己為什麼留長頭髮嗎?

宇:因為我不喜歡短頭髮,我覺得短頭髮不好看,我喜歡像這樣子的(摸了摸髮尾)。

現:我也覺得這樣子很好看!

現:佩珊有發生什麼事情,讓你感覺自己好像不符合期待的事情嗎?

珊:其實在婚姻關係裡面,我有滿多感覺身為女性,地位比較低或是被物化的經驗。在決定離婚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自己好像不符合社會期待,然後會害怕自己成為單親媽媽,帶一個小孩子生活,會被大家怎麼看待,那時候就意識到原來我是恐懼的。

復原路上告訴自己不要先下評斷

現:在復原的路上什麼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呢?

珊:那時候很辛苦,我一直在找答案,在當下我們可能很難發覺那些自己對自己的質疑和責備,但是我覺得復原,首先就是不要評斷,不去評斷傷害你的人,也不評斷自己,先把力氣專注在平靜上。找回平靜之後比較能覺察和照顧到每一份感受,像是我在憤怒什麼?我的孤獨是什麼?當我能夠平靜下來,才能夠看得清楚想得更深,看見憤怒的背後或許是因為我很害怕。我們不需要去符合他人和社會的期待,要記得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現:性別暴力事件一直存在於社會,會怎麼和孩子討論呢?

珊:我一直都想成為讓孩子不會害怕傾訴的對象,遇到情感的挫折或其他的煩惱,不會害怕被我罵,能夠告訴我一起想辦法。我會告訴自己,要去練習和實踐「尊重」,即便我是你媽媽,我也要尊重你的意願,你說不要我就不能去勉強你,讓他知道,別人不能夠勉強你,你也不能夠勉強他人。他對性或性別有關的疑問,我都會如實的回應他,我希望孩子在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的情況下,他能夠如實的
做他自己。

復原路上告訴自己不要先下評斷。Photo by Bernd Dittrich on Unsplash

期許孩子做自己

珊:我做彩妝師的工作常常會接觸年輕人,有很多人可能高中有交往對象,但是不敢和爸媽分享,會擔心不被傾聽甚至被否定,這樣真的很可惜。我也會提醒自己要和孩子一起進化,我或許不是能告訴他所有正確答案的人,但會是鼓勵和支持他提問的人,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和學習。

現:因為性暴力迷思(指責被害者的穿著言行等),被害者求助就變得困難,生活中我們也常因為他人的眼光或誤解而深受困擾,怎麼讓孩子知道如何表達自己也同理他人?

珊:我在做彩妝工作的時候,我不喜歡對方說「我想要變成誰」,其實你就是你最好的自己了。我會希望辰宇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告訴他,我們很難讓每個人都喜歡,所以是互相的,你喜歡的別人不一定會喜歡,你尊重他人也就比較能夠去同理、接受跟你不一樣的人和想法,我們說「同理」,不一定是你也有相同的經歷,而是去理解對方的經歷。

我想很多人面對孩子或朋友提到跟性或性別有關的話題就會迂迴的回應,那些逃避可能是因為害怕吧?但是當我們讓討論這些事情越來越自然和安全,才真的能夠有預防性別暴力的效果,我們每個人都學著去傾聽和同理別人,需要幫助的人、受傷的人也會比較能夠說出口。

現:感覺辰宇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會表達出來。

珊:我覺得小孩真的蠻厲害的,有時候其實大人太不重視孩子的想法了,他們很純粹,很多事情我們都知道,但變成大人之後就忘了。

有一次我們在聊天,辰宇問我說:「媽媽你想開車嗎?」我就跟他說:「我這個年紀,學什麼都很慢。」他又說:「媽媽我只是問你,你想開車嗎?」然後我就回答:「我好怕啊!」

宇:我只是想問你想不想開車!

珊:對,然後,我才意識到大人的想法怎麼那麼複雜?他只是想問我想不想而已,大人真的太複雜了。

現:佩珊會怎麼形容和辰宇的關係?

珊:我覺得他是一個滿好的夥伴,我們會兩個人坐巴士去旅遊,然後一直聊天,我很喜歡跟他聊天,他真的跟我想的不一樣。

有一次,我們看到一隻金魚被所有的魚一直追,然後一直被推到石頭上,我就想說魚也有霸凌嗎,旁邊有一個女生把魚撈起來放到另一個魚池,結果那池的魚又開始追牠,我就覺得那隻魚有點可憐。後來我和辰宇聊天,我就說:「如果在學校,遇到這種狀況,這條魚就是單獨處理,如果在學校被很多同學欺負,那我就會讓你可以待在家裡。」辰宇就問我為什麼?我說:「這樣子才能保護你,你每天被追打會受傷。」他卻說:「我不讓他們一直追的話,有一天我可以反追他們。」

然後我就想原來有的時候,我們認為是在保護他,可是說不定他也很想反擊,或者說他有自己的想法。被害者未必是我們以為的樣子,這也是一種迷思,我們要明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方法,我們就是陪著他一起找到他想要的、適合他的方法,把決定權還給他。

盛開中的櫻花。Photo by David Brooke Martin on Unsplash

現:辰宇喜歡和媽媽聊天嗎?

宇:(點頭)但是有一些要想很久。

珊:也不是這麼嚴肅啦!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或者對錯,聊天主要就是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父母在孩子害怕的時候,會安慰他:「你不用怕啊!這有什麼好怕的。」但我覺得可以告訴孩子:「害怕很正常,害怕沒有關係,不代表你不好。」唉呦,大家就是太害怕負面情緒了,但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是你真實的感覺,我們要學習的是怎麼面對和表達這些感受。每年慶生,就代表他幾歲,也是我當媽媽幾年,真的是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現:展心復原計畫也是想和倖存者還有整個社會一起學習和成長,性暴力防治需要大家的努力,我們想透過植物生長、凋零、希望盎然的意象,把「復原」的能量帶給大家,聊聊你喜歡的植物?

珊:其實我對植物沒有什麼研究,但如果我發現大樓水泥牆中冒出來的或者公園裡 PU 軟墊隙縫中的小葉子,我就會多看幾眼。我很喜歡它們在細微的夾縫中,經由偶爾來的雨水得到一些滋養,蹦出來的樣子,覺得它們很勇敢。

現:那辰宇有喜歡的植物嗎?

宇:我喜歡櫻花,因為它的顏色很好看。

現:我也覺得櫻花的顏色很好看,希望大家都是自己的樣子,那就是最好看的樣子了。最後,想問佩珊會想和正在創傷或是某個困境中的人說什麼呢?

珊:悲傷的時候,好好的悲傷;痛苦的時候,好好的痛苦。感受和面對所有的自己,不用太急,平靜下來,如果需要很多時間,那也沒關係,我們就好好等待自己。

(本文由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轉載自《展心復原計畫特刊》,原標題「如果需要很多時間 我們就好好等待自己」。小標由網氏所編輯)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