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連的故事

by 張武成

2566

(2007乳癌病友親密關係工作坊。版權所有)

  • 放下了

愛妻51歲乳癌開刀,轉移數次,55歲轉移到腦部,當時醫生說大約還有半年,我們撐了一年半,是意志力與營養支持著我們;小女兒不參加學校的活動,多留時間在家,我也推掉外面的活動。曾到台北和信、榮總、台大做第二諮詢,三家醫院同一看法,認同高雄所做的檢查,治療方式及用藥。

最後這一年多,她體力上日漸衰弱,後半年更是體重下降,怎麼吃都無法回升,彼此心裡都知道面對的是什麼。愛妻把汽車機車的名字都過戶,交代一些她的東西。她說交代了如釋重擔,我心裡多不忍多難過,但我必須聽,必須照她的意思做。她的小女兒做菜做家務,她與當時在美的大女兒用skype通話,再三交代一些事情。在安寧病房呈意識不清楚時,二個女兒一直哭問媽媽還有什麼話要交代,我對女兒們說:「媽媽要講的話都講了,所以她才那麼的安詳,放下了。不要再強迫他再開口,她累了,讓她休息吧!」

57歲離我們而去,這最後半年來,她多麼的勇敢,從沒有大哭;晚上等我忙完了家務,洗完了碗筷,兩個人坐在沙發上,我們經常靠在一起,沒有開電視;她靠在我胸前,抱著我沒有講話,她的臉是安詳的,享受那一刻寧靜與溫存。我忍著眼淚,慢慢頃聽彼此的心跳;我們不必講話,彼此在心領神會,沒有恐懼,沒有悲情,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面對事實,拿得起也放得下了,她始終平靜安詳,勇者無懼。

  • 瀟灑談身後事

先父90歲往生,自60歲起就寫下備忘錄把身後事交代得清清楚楚,火化不發訃文不開弔是原則,細部的事如骨灰罐、壽材、衣服都有所交代。每年過年時修改一次,過年前要再交代一次,先父說這樣才安心放心。先父以前曾為幾位親友辦過後事,有感於往生者生前交代不清或沒有指示,使家屬親友難辦事,甚至發生爭議。為使往生者安心,所以他一定要講清楚說明白,而且白紙黑字寫下來。

隔八年先母也是90歲往生,一切比照之;先母生前就簽下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以免做植物人。 愛妻對這些事都清楚,也很認同。所以身後事完全比照先父先母,火化不發訃文不開弔。骨灰塔是連號四個位置,預留我的,一家人在一起。我也準備把全過程記錄下來,交給女兒們,讓她們將來以最簡單最快速的方式處理爸爸的事。尊重生命,讓生命的最後一程有尊嚴,環保、又簡單,不勞民傷財的圓滿謝幕。

先父先母和愛妻的後事都一一在辦完之後,才讓親友同學同事得知。將來我的離去也是比照辦理的。人生就是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瀟灑的隱身。常常在看電視上看到美式的葬禮相當莊嚴,各人講幾句話,獻上一朵花;不像中式傳統的如此壯烈。記得表姊在加拿大辦母親的葬禮,回來說在那裡好像走的比較有尊嚴。

如今寫了這篇文章,也說明為什麼我家不辦告別式。不論在國內國外何地的親朋好友,看了這篇文章相當告別式上的致詞,視同來參加過網上的告別式。

  • 一碗麵

一碗陽春麵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郭台銘也曾說最想吃的是太太煮的一碗麵。

我們結婚27年2個月2天,前26年是愛妻煮給一家人吃,最後一年多是我煮給一家人吃。愛妻平常花在做菜的時間幾乎是一個下午,每片菜葉要洗,各種菇筍都切得很小塊,我常常對她說我要吃大塊的,不想要她花太多功夫。

以前我還上班時,她早上要到附近買青菜,每週我去一次鳳龍市場買肉魚類;退休後我仍每週去鳳龍市場,平常則騎自行車去不同市場買蔬菜,和分擔家務。我們從做菜、做家務中,共享一些樂趣,我們彼此都會表達一些對方手藝的欣賞。

有一句廣告辭,好像是醬油吧,「菜中有媽媽的味道」;菜中的確是有「愛」的味道。我做的菜是重營養、蔬果579、金木水火土各種顏色,一道菜可能有七八種東西,愛妻會表示每天的菜都是一大盤亂七八糟的東西,要我把多種東西分開幾盤。她總看著我洗菜,怕我洗不乾淨,豆芽菜我沒工夫去根,她不高興,我就買自助餐的豆芽菜,當然自助餐店豆芽菜是留根的,而且我認為根也有營養,最後終於意見一致家中豆芽菜留了全株。愛妻也說:「你做的菜有些確實不是那麼可口,但我很感恩。」記得有位同事太太聊天時說,我那位同事從來不說她做的菜好不好吃,那位同事只有一直在笑。想想看,我們是不是不會讚揚別人的菜?但多久沒有讚揚身邊人的菜?把握也要及時!彼此的付出,把感覺說出來,表示出來,莫要以後追憶遺憾!珍惜每一碗麵(飯),那裡面有「情與義」的調味料,只看你自己是否有味蕾品嘗愛之味。

以下幾句話摘自周希誠醫師《一碗陽春麵的回憶》一書:「心裡真矛盾, 好希望她不要再受苦了, 但又捨不得她走」、「分享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幸福」、「活的開心,走的溫馨」、「生命中永恆的價值──愛」、「因為心中有愛,生命才能如此豐富精采」。下一句摘自以上一書趙可式教授序言:「「從中學到最深摯的生命教育」。

(作者為高雄市心手相連關懷協會家屬。本文由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提供)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