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給的生命功課
by 張瓊齡
「等你自己當了母親,你就知道了。」或是「你不是母親,所以你不明白當母親的心情。」
一直覺得這樣的話,怪怪的,但乍聽之下,的確會讓人無言以對。
似乎「母親」這個角色擁有豁免權,可以將某種說穿了是強大自我的延伸,也可稱之為控制的東西,隱藏在愛與關懷的背後,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但不能被挑戰。
是當了母親之後,都必然會陷入此種情境中嗎?
- 釐清愛與掌控
我看到有些很有自我覺察能力的母親,用許多的自我提醒,讓自己從這種情境(我是說,不自覺地想要掌控孩子的情境)跳脫出來,但好像還沒看過,或聽說過,一開始就沒出現這種情況的母親。
如果這是個當了母親之後就自然會應驗的魔咒,那麼,從當母親的那一天開始,如何從這個魔咒裡跳脫出來,應該就是此人往後餘生的一大課題,一人參透,對影響所及的人,都是解脫。
就我而言,任何的掌控,都是不該,以愛之名,尤其令人受苦。
作為母親,對於孩子的恩情,以及作為母親,對於孩子的掌控,是兩件不該混為一談的事情。一旦混淆了,就會只見掌控,不見恩情。
母親從前完全不過生日,也不過母親節,過年包紅包或是送禮物給她,也不見她特別高興。突然從某年起,母親開始「規定」大家要幫她過生日,母親節也要送禮物,那時我們家的孩子已就業或進入大學,她也脫離極端忙碌早出晚歸的狀態,依然維持工作生涯,但有較多閒暇。
就我而言,原本就會自發性地做這些事,雖然未必每次都做得周到,有時也會遺漏,一旦變成了「規定」或是「要求」,或許母親是得到了某些物質性的東西,然而,這中間形成的氛圍,就顯得有點詭異。
母親的動機其實不難覺察,不過是要具體彰顯她的存在,希望用某種方式,把早已星散的孩子們聚攏來,有一部分,可能也想追回她年輕時候,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所錯過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刻。
- 母愛的轉化
父親過世後,這樣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她似乎也沒能想出更好的說詞與作法。
有時正在忙碌或是前往開會的途中,會接到母親顧左右而言他的電話,譬如說是想送一袋我在巷口不遠的攤子就可以買到的水果,要不然就是要特地帶一鍋甜湯,還是補湯,不惜舟車勞頓前來,然後就要匆匆趕著離開,有時聽著聽著,心裡OS說:「為什麼不直接說很想念,想看看我,就好,找這麼多藉口做甚麼呢?」但我始終沒說破。她受不了這種直接的話。
記得多年前,曾經有一回當面跟母親道歉,為我的出言不遜,然而母親當下卻不知如何反應,還嘟噥說:「ㄚ你本來就是這種個性啊!」一付被小孩忤逆很天經地義的樣子。
或許我是這種個性吧!但是,媽媽呀!你又何該承受這些呢?
後來,也不特別把母親的一些多餘的關心解讀為「掌控」或是「自我的延伸」,她的腦袋裡不會有這些奇怪的詞語,只會認為一切全部都是出自於愛與關心。
也的確如此。
只有很努力很努力,想要活得清楚明白的人,才會花工夫搞清楚那其中的差異,然後,看看有沒甚麼突破之道。
我的母親,應該是沒有這種需求。
- 母女的糾結
而我,最好也放下希望「提升」母親的這種念頭,當我隱而不宣地認為,母親這樣搞不清楚狀況地活著很可憐時,即使完全沒有說破,但必然已形成她心裡頭的某種壓力,然後直接解讀成孩子就是看不起她。
縱然,到現在甚麼好辦法也沒想出來,但我相信最終能否突破的關鍵,必然是出在我身上,而不會是在母親身上。
我是家裡頭的第一個孩子,也因為沒有被性別歧視地養大,甚至還有些寵愛,明明也不是甚麼有錢人家的孩子,卻又有著心高氣傲的脾氣。光是這點,我就應該心生感謝。
或許,在久遠之前,母親曾經因為有了我這個小孩,短暫地感到生命充滿喜悅與希望,但如果,事先知道,這個小孩一路走來,因為太想要成為她自己,終究變成一個母親所不能理解、無法貼心、更無從關心起的、一個其實很陌生的、卻又叫作親人的孩子,那麼,她還會有勇氣、不顧一切地,生下這個小孩嗎?
- 想了解飄浪遊靈開版詞,歡迎到飄浪遊靈‧茱麗塔。